A股後浪來了 帶著與父輩迥異炒股經


A股後浪來了 帶著與父輩迥異炒股經


 A股的後浪們來了。

  時代更迭,90後已在股市嶄露頭角。相關機構統計顯示,90後投資者佔比逐年增長,97後已進入股市。

  更多的資源、更好的教育、更優越的生活環境,讓後浪們有著與60後、70後乃至80後截然不同的投資態度。他們有的把炒股作為學習手段,有的將炒股當成職業。受過良好教育的90後,比前浪們具備更多專業知識儲備,價值投資已成為他們的核心投資邏輯。

  職業散戶

  而立之年的鐘鴻是一名“職業散戶”。

  “我從2016年開始炒股,這就是我的全職工作。”鍾鴻笑著說。鍾鴻家地處江浙,家中經營著鋼材生意。大學畢業後,他就在自家廠裡幫忙做事:投標、搬運貨物、下工地,所有與家裡生意相關的事他都做過,但鍾鴻不喜歡那樣的生活。“做生意少不了人情往來和應酬。我們是乙方,面對甲方時要放低姿態。我的性格比較強,不習慣‘低著頭’說話,所以對接手家裡生意比較排斥。”他說。

  2016年,在朋友勸說下,鍾鴻開始接觸股市,毫無財經背景的他從此發現新大陸。“我喜歡股市,可以坐在電腦前一整天不停地分析研究,自得其樂。炒股不需要與人打交道,沒有人情往來,你只要自己多學習專業知識,多研究公司基本面就行。”鍾鴻說。

  隨後,鍾鴻拿著父親給的啟動資金全身心投入股市。他的目標是通過炒股實現財富自由。雖然在股市經歷了4年摸爬滾打,他還處在“交學費”階段。“這幾年虧了一些錢,但我相信這條路能走通。炒股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可以向父母證明自己的職業,我要讓他們相信這條路我沒走錯。”鍾鴻說,爭取今年見成效。

  鍾鴻的父親鍾達也是一位股民,對於鍾鴻炒股這件事,父親的態度很開明:“孩子想炒股就炒吧,能炒出名堂來當然好;虧光了,就回來老老實實做生意。”

  作為一名60後,鍾達並不認可將炒股作為全職工作。“手上有閒錢,去投資一把,但要有其他賴以生存的職業。股市的不確定性太大,生活還是要有一份確定性的收入來源。”鍾達說。

  在近期行情中,鍾達比兒子幸運,他踩對了券商股節奏,但家中生意仍是他的重心。“炒股就是樂趣,生意才是根基。沒有實業,哪來資金做投資?”鍾達反問道。

  不追消息

  1995年出生的於馨年紀不大,卻是位“老股民”。2015年上大學期間,於馨就開啟了投資之旅。

  於馨介紹,大學時她選修了金融課程。證券投資老師告訴他們要樹立理財意識,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這讓於馨萌發了炒股念頭。“那時候我們學校組織模擬炒股大賽,我得了第二名。所以2015年二三月我就去開戶,拿著壓歲錢炒起股來。”於馨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於馨趕上了2015年的牛市尾巴,初涉股海就讓她嚐到甜頭,同時也見證了股市的殘酷。“我炒股沒多久,就趕上了A股大跌。幸好當時我買的是新華百貨,因為‘野蠻收購’而逆勢上漲,讓我在大跌中全身而退。”

  後來的於馨有幾年都未再入股市。“死裡逃生不容易,熊市不想看股票。大多數炒股的人與我當時的想法一樣,買漲不買跌,覺得熊市風險更高。實際上,散戶在牛市同樣會虧錢。”

  2019年,已經工作的於馨重新開設了證券賬戶。“現在,我算半個行業人,工作與上市公司相關,做這一行肯定要有參與感。但我現在炒股和原來不一樣:挑選一隻股票會綜合公司基本面和行業趨勢。”於馨稱,“我認準的東西不會頻繁換手,除非它沒達到預期。”

  於馨認為消息有滯後性,不贊同以追消息方式炒股。“我以定投方式參與,每月發工資會拿出兩三千元投入證券賬戶。這相當於一個蓄水池,是我積累財富的一種習慣。”

  於馨父親與她炒股的方式完全不同。“我爸基本上是看新聞聯播炒股,播了什麼就去追。比如,今天新聞聯播說要搞新基建,他就去追這個板塊。”於馨說,父輩上學時,中國的證券市場還未建立,那代人中擁有專業財經知識的不多,在股市中偏愛追消息。到了她們這一代,大家的知識儲備和信息獲取方式都有所升級,所以在股市投資中更趨理性。

  犒勞自己

  1997年出生的斯斯是英國一所“紅磚大學”的金融專業在讀生,受疫情影響,今年一直在國內通過網課形式學習。去年底,斯斯拿著父親給的3萬元啟動資金開始炒股,一方面,為了將所學和實際結合;另一方面,為了賺點零花錢犒勞自己。

  6月A股行情喜人,斯期重倉的券商股獲利不菲。“本週三拋掉券商股,盈利部分全部提取出來,找代購買了個‘流浪包’。”斯斯口中的“流浪包”是某奢侈品牌包包。因一包難求,斯斯找他人代購,加了2000元代購費。

  與新一代股民炒股賺錢就馬上消費、犒勞自己相比,老一代股民炒股更多是為了改善家庭生活,為子女創造更好的生活和學習條件。

  斯斯的父親是某企業的一名普通員工,月薪6000元的他在斯斯上高中時開始炒股。“像我們這種普通家庭,想給孩子更好的生活環境和教育環境,僅靠工資是不夠的。當時,斯斯想出國留學,為了盡力滿足孩子的願望,我跟著朋友開始炒股。”斯斯父親說,起初投入資金只有10萬元,後來將盈利的部分再投入股市。“股市裡的錢除了供斯斯上學,我從未取出做別的。去年買京東方賺了一些錢,都沒有斯斯那種犒勞自己的想法。我只想再賺多一些,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和學習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