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被荷花塘中的荷花姑娘撐船救走:《關城傳奇》的傳說

#新三國十週年# 提起《三國》,一定會聯想到一個地名《關城傳奇》的傳說,或許有許多個版本,在江蘇淮安,有一個口頭傳說,也是當地的非遺傳說,或許對影視創作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01侃三國的口頭文學

江蘇淮安,歷史上是南船北馬、南米北面、南劇北場的交通換乘之地,南北文化交融中心。

是運河沿線的四大都市之一,歷史上經濟特別繁榮,文化傳播特廣。

那時侃三國遍及各個文化階層,茶館、書場、浴室、街巷、百姓家庭等。

博大精深民間口頭文學歷史,為中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創作提供了重要依據。

有一位清末舉人文壽泉的的第三代弟子張元鼎,善講三國傳說,在當地特別有名。他結合三國傳說加上對《三國志》的鑽研,出版了《三國人物探秘》,相聲作品《侃三國》還選入央視的《全國相聲精品薈萃》。

關羽被荷花塘中的荷花姑娘撐船救走:《關城傳奇》的傳說

02《關城傳奇》成淮安市的非遺傳說

關於《關城傳奇》,他的傳說成了淮安市的非遺傳說。

相傳漢獻帝建安年間( 196~220年),關羽在淮陰石亭大敗紀靈後,料定袁軍會捲土重來,便在張莊一帶築起 土城,且為戰時需要,將東西門堵上,只留南北門使用,且於每天申時(下午3~5時)關閉,以防不測,稱為關前門和關門。

南、北門各有一家程姓的大戶,還因此被稱為關前門程和關後門程,久而久之之,此城便被稱為關城。

不久,紀靈率領步兵和騎兵共一萬人分別攻打關城和韓城,關羽依靠城牆高大厚實,多次打退袁軍的進攻。但是,不多日,糧草即告磬,軍情緊急。

城中百姓聞聽這種情況,紛紛拿出自家的青麩、黃豆等支援關軍。

關羽被荷花塘中的荷花姑娘撐船救走:《關城傳奇》的傳說

關羽估量了一下:做成乾的,還是不夠吃啊。便使出看家本領,做起了豆腐。為了讓眾將士都能吃到,便多倒了幾桶水,結果豆腐沒做成,做成了豆腐花。眾將士深受感動,紛紛請願欲出城與袁軍決一死戰。

關軍與在韓城牽制袁軍的趙累裡應外合,擊潰了紀靈所率的袁軍,紀靈只帶數騎衝出包圍,逃之夭夭。後來,袁術親率數萬大軍反撲,關軍寡不敵眾,撤出了關城。

關軍被衝散,正當關羽被追至荷花塘邊,無處可走時,被荷花塘中的荷花姑娘撐船救走,演繹出了一段美人救英雄的傳奇故事。

此戰之後,關羽軍中受傷的和被衝散的士兵陸續回到關城定居。

關羽被荷花塘中的荷花姑娘撐船救走:《關城傳奇》的傳說

唐朝末年,黃巢起兵後,大肆燒殺搶掠,所過之處,寸草不留。這天, 黃巢大軍將臨關城,關城亭長在頭天晚上夢見關羽要全城戶戶插柳,可保大家平安。

於是一傳十,十傳百,家家戶戶都折柳掛於門上。

黃巢率軍到達關城後,見家戶都掛著柳枝條,認為此地百姓是在“想留(柳)"自己,高興不已,繞城而去,全城百姓的性命得以保存。

百姓感念關羽恩德,便在東、西城門外,建起了兩座關王廟,稱東廟和西廟,供奉關羽的塑像,四時祭拜,香火旺盛。

雖然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東廟、西廟等關城遺蹟湮沒,但關城的名稱和有關傳說卻流傳下來。

關羽被荷花塘中的荷花姑娘撐船救走:《關城傳奇》的傳說

03文化遺產是人類共同的遺產

197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保護文化遺產的文件中,將文化遺產劃分為有形文化遺產和無形文化遺產兩大類。

後來又陸續將“保護物質遺產”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列為兩大項目,聯合國教科文正式接受“非遺”傳說。

聯合國在《文化多樣性宣言》中指出“文化的多樣性對人類來說,就像生物的多樣性對維持生物平衡那樣必不可少,從這個意義上看說,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的共同遺產,應當從當代人和子孫後代的利益予以承認和肯定。”


關羽被荷花塘中的荷花姑娘撐船救走:《關城傳奇》的傳說


文化遺產是民族文化的精華,也是民族智慧及民族精神的結晶。這種口頭文化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保護和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