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家上市佛企預披露一季報,六成受疫情影響業績下滑

近日,不少佛山上市企業密集披露了一季度業績預告,公告中,新冠肺炎疫情及其帶來的影響成為關鍵詞。南方日報記者梳理發現,上市佛企普遍表示,公司和產業鏈上下游的延遲復工、物流受阻等,對一季度業績產生了一定影響,導致業績同比出現下滑,一些公司甚至出現虧損。

與此同時,“防疫爆款”的意外走紅,也讓抓住防疫經濟機遇的企業獲利頗豐,小熊電器、雪萊特等業績出現正面增長;更有一些上市佛企展現出較強的抗壓能力,營業收入增長未受疫情衝擊。

復工營銷受影響,過半企業一季度業績下滑

截至4月15日,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共有21家註冊在佛山的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一季度業績預報,預計業績同比下滑的達到13家,佔比超過60%,業績同比增長的則有德美化工、科順股份、東方精工和小熊電器等8家企業。

南方日報記者注意到,疫情使得不少公司一季度的業績大幅下滑,甚至轉盈為虧。例如,海信家電預計一季度盈利0萬元–1.26億元,同比下降70%-100%;星期六預計一季度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虧損3700萬元至5500萬元,同比下降273.04%-357.22%;盛路通信預計一季度盈利0萬元-300萬元,同比下降95.55%-100%。

疫情帶來的各行各業普遍的延遲復工、物流受阻,成為影響佛山上市公司一季度業績的首要原因之一。在業績預告中,雄塑科技、伊之密、金銀河、南華儀器、佛山照明、精藝股份、佛塑科技、星徽精密和國星光電9家企業就表示,公司及公司上下游企業延遲復工,導致一季度出現銷售、業績下滑等。

一些企業承受了消費市場下滑帶來的影響。海信家電錶示,新冠疫情衝擊了消費市場,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大幅下滑,費用率大幅上升,從而導致公司經營業績大幅下降;星期六則表示,1月下旬至3月上旬期間,多數門店關閉線下運營,三月份店鋪逐步開業後,線下人流大幅減少亦造成實體店鋪銷售額同比大幅下滑。

與此同時,儘管社交電商、互聯網營銷等新業務初顯成效,但受部分供應商延期復工以及交通物流限制,星期六相關業務的正常開展受到一定影響,且由於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中剛性費用較大,星期六一季度仍出現經營虧損。

還有一些公司經受了國內疫情和海外疫情的雙重衝擊。例如,伊之密表示,1-2月份,國內客戶、供應商延期復工,導致公司原有訂單不能按期交付,新接訂單明顯減少;而進入3月,海外疫情給公司海外業務拓展帶來較大困難,最終,公司預計2020年第一季度淨虧損1300萬元-1700萬元,上年同期則為盈利5281.39萬元。

21家上市佛企預披露一季報,六成受疫情影響業績下滑

也有少數公司表示經營未受疫情影響。例如,海川智能前三月銷售訂單與上年同期對比基本持平,預計一季度盈利449.84萬元-618.53萬元,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東方精工透露,報告期內整體主營業務相對穩定,未因疫情出現顯著變動,一季度預計盈利4000萬元-5000萬元,同比增長52.52%-90.65%。

“防疫經濟”走紅,多家企業逆勢增長

面對疫情造成的衝擊,佛山上市公司也在採取行動,力求減輕疫情對經營的影響,一些公司通過優化管理、提質增效等方式,通過提高盈利能力獲得了業績的正面增長。例如,順威股份透露,受新冠疫情影響,公司訂單量同比有所下降,但在優化生產管理、提升效率以及費用管控等措施下,公司總體盈利能力同比有所提升,預計一季度盈利60萬元-90萬元,同比扭虧為盈;順鈉股份一季度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為65萬元-80萬元,同樣扭虧為盈。

也有企業通過優化資產結構獲得了收益。4月14日,德美化工披露,報告期內出售了兩家參股和控股公司的股權,獲得1117.15萬元非經常性損益,一季度預計盈利2230.37萬元-2737.27萬元,同比增長10%-35%。

危機中同樣蘊含著機遇,今年春節以來,疫情催生出“防疫經濟”,口罩、消毒櫃、消毒燈、保溫飯盒等防疫產品意外走紅,相關公司的業績也實現了逆勢增長。

今年2月,小熊電器平均每天接到的電熱飯盒訂單超過1萬臺,雪萊特一季度紫外線殺菌燈產品銷售發貨約2553.47萬元,相當於去年全年該產品銷售收入的45.43%。

日前,小熊電器一季度銷售收入同比增長約17%,預計今年一季度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8978.24萬元至1.07億元,同比增長60.00%至90.00%;雪萊特預計公司一季度虧損1300萬元到1700萬元,較去年同期的虧損1963.32萬元有所縮減。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公司展現出更強的“抗壓能力”。4月10日,科順股份發佈了一季度業績預告,預計營收6.50億元—8.50億元,同比增長0%-30%。對此,科順股份表示,公司生產能力提升,銷售規模擴大,市場開發力度加大,導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21家上市佛企預披露一季報,六成受疫情影響業績下滑

此前,科順股份曾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雖然公司下游客戶開工時間延遲,但由於防水材料的剛需屬性,建築項目對防水材料的總體需求未減少,只是有所延後。

不過,由於國際油價暴跌,科順股份實施的瀝青原材料套期保值業務產生虧損,投資收益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合計約-2300萬元,最終一季度預計盈利2517.50萬元—3776.26萬元,同比下降10%—40%。

【南方日報記者】王謙

【作者】 王謙

【來源】 佛山經濟學人南方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