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斯通與tik tok的相似之處——成為美國企業

阿爾斯通前高管皮耶魯齊:當自己穿上囚衣,被關押在重刑犯的囚室的時候,他才明白,美國要對阿爾斯通出手了。這是在皮耶魯齊的《美國陷阱》一書中寫道。

阿爾斯通與tik tok的相似之處——成為美國企業

事件的導火索

2013年4月13日,皮耶魯齊剛剛走下到紐約的班機,而此時的美國FBI聯邦探員早已再次等候多時。混跡江湖幾十年,況且又是法國的驕傲,阿爾斯通的副總裁,這場面對他來說也僅僅是應付的事情。

而當他穿上囚衣,被投入嚴加看管的監獄他才明白,事情沒有這麼簡單。

在一年之後的,獄中的皮耶魯齊收看新聞之時,才接收到法國的驕傲阿爾斯通公司將70%的業務以及核心電力業務打包轉讓自己最大的競爭對手——通用公司。

一個公司的核心業務出售,意味著這家公司已經山窮水盡,已經是名存實亡。法國的驕傲就此迅速衰敗。

阿爾斯通與tik tok的相似之處——成為美國企業

而這一切的一切要與一場商業競爭展開。

阿爾斯通作為世界上電力設備的鼻祖以及交通運輸行業的巨頭,參與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也是正常業務往來。2003年,法國阿爾斯通與日本丸紅株式會社合資成立子公司,聯合參與印度尼西亞的塔拉罕發電廠項目的競標,同時參與競標的也有美國公司。

在這場標書投遞中,阿爾斯通與丸紅株式會社無論在定價上還是技術指標上,遠超同行業的美國公司。但在本世紀初的印尼,僅僅靠標書是不能夠解決問題的,腐敗的作風之下,沒有行賄就沒有業務。美國同行通過中間人,通過行賄或者承諾金錢交易,將戰局扭轉。

大量前期準備工作,以及聯合子公司的成立,導致這個項目無論是法國還是日本都無法放棄,最終聯合公司決定通過中間人以七千五百萬美元的代價,成功將項目收入囊中,2004年項目6月最終得以實施。

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點,阿爾斯通的競爭對手也是美國公司。

皮耶魯齊被捕,阿爾斯通舉步維艱,賣身通用

皮耶魯齊被捕之後,阿爾斯通的三位同事相繼被捕,三人遭受同樣的威逼手段,被迫認罪。FBI甚至拿出了長達四十九個小時的阿爾斯通內部秘密談話錄音。

這段錄音中記錄了阿爾斯通在印尼行賄7500萬美元的證據,以及在沙特等地區的違規操作。拿到證據之後,FBI迅速向阿爾斯通施壓。外部市場得到消息之後,阿爾斯通股價應聲下跌,合作商撤出合作,虧損高達5.11億歐元。

阿爾斯通與tik tok的相似之處——成為美國企業

面對商業上以及美國FBI的雙面打擊,法國阿爾斯通舉步維艱,而此時美國通用公司發來收購邀約…… 就如同是電視劇中演的一樣。

2014年4月,阿爾斯通將以電力為核心的能源業務,打包出賣給自己全球最大的競爭對手——通用公司。

截止到阿爾斯通賣身通用,已經有五家公司被通用電氣強勢收購,全世界的電力生產供應商,均遭到美國司法部的起訴。從這其實就能夠看得出來,通用電氣收購阿爾斯通,早已超出普通的商業來往的範疇。

面臨夾擊的tik tok,將何去何從?

從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tik tok可能也在遭受相似的壓力。雖然沒有高管被捕,以及一些商業上的賄賂事件,歸根結底就是利用國家機器,將tik tok肢解,將其變為美國公司,只有這樣美國的商人以及其代表階層才能賺錢。

阿爾斯通與tik tok的相似之處——成為美國企業

從目前的態勢來看,tik tok全球下載量已經超過20億次,雖然距離fb還有差距,但是tik tok用戶上漲速度依舊迅猛,這已經嚴重威脅到了fb以及油管的業務,而fb旗下的取代軟件又不溫不火,這很可能會讓美國企業在未來的社交以及視頻軟件上被取代,因此要不關停tik tok,將發展空間留給自己的互聯網嘎企業;要不將其肢解,使其成為美國公司。

8月1號有消息指出,微軟正在接觸tik tok母公司字節跳動,希望雙方能夠達成一致,收購絕大部分tik tok美國業務的,將tik tok轉變為美國公司。

很顯然,雖然手段不同,但美國最終的目的還是將tik tok變為美國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