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家孩子有的東西,自己家孩子卻沒有,父母要滿足孩子要求嗎?

都說90後的孩子是最幸福的一代,隨著時間的推進“第一批”90後也將在今年畫上三十的句號。

對於以前的那個年代來說,祖國發展的越來越好,往往新的一代總是被認為是最幸福的一代。其實,90後的人看待00後的人,也是一樣的心情。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每一代的人都一致的認為晚出生的一代才最幸福

但是,無論哪一代的孩子,他們之間都會因為每個家庭的生活條件不同而產生一定的差距,這是毋庸置疑的。

別人家孩子有的東西,自己家孩子卻沒有,父母要滿足孩子要求嗎?

平時孩子和同伴們一塊玩的時候,看到同伴手中拿著好吃的或者好玩的東西,自己卻沒有的時候,露出來的那種羨慕的表情,很多家長看了都會於心不忍。對於父母來講,孩子就是他們的一切,無論家庭條件如何,他們總是會把最好的留給孩子。可現實中總是會有或多或少的“不盡人意”,因為當實際情況滿足不了孩子的願望時,有的父母也會選擇視而不見,讓孩子眼巴巴的看著。

很多父母看待這件事想必也會有諸多的感慨吧,如果你家孩子遇到類似事情,身為家長的你會怎麼做呢?舉個例子來說。

前段時間,鄰居的孩子和別家小朋友一塊玩的時候,別家小朋友手裡拿了一瓶安慕希,可是鄰居家的孩子卻沒有,看到孩子眼巴巴的可憐樣,鄰居當即就騎車去買了一箱。對她而言,她和丈夫常年在外打工,見孩子的次數本來就少,所以更想在有限的日子裡給孩子所有好的東西。

別人家孩子有的東西,自己家孩子卻沒有,父母要滿足孩子要求嗎?

自己小的時候,也有過類似的情況,不過不是安慕希,而是蘋果。後來,媽媽看到了,因為不忍心,所以也去買了一袋蘋果。沒有蘋果的時候,眼巴巴的看著,可憐兮兮,有了之後又不是太珍惜,這應該是大多小孩的“通病”

對於家長來說,看到孩子羨慕別人時總是會很難過,孩子也是一樣。同伴有的東西,自己卻沒有的時候,他們心裡不僅有羨慕、而且還會有嫉妒、甚至是自卑。各種情緒的出現是因為自己沒有相同的東西,所以他們心裡就會有一定的落差,這種落差會變成他們向父母提要求的理由。

其實,只要孩子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恰當的、在經濟能力允許範圍內的,父母就可以去滿足他們,可這並不代表孩子所有的要求父母都要去滿足,無理的就不可以。父母尤其不能縱容孩子無理的要求,一旦滿足孩子一次,往後孩子的要求就會更加無理。

別人家孩子有的東西,自己家孩子卻沒有,父母要滿足孩子要求嗎?

針對這個問題,特地問了一下週圍有孩子的父母,他們的回答參差不齊,有的說滿足孩子,有的說把孩子帶回家中,不讓孩子看。正是這種不一樣的對待方式,才造就了孩子們不一樣的人生觀。

海子說:“你來人間一趟,你要看看太陽”。

孩子的童年也是如此,如曇花一般短暫,有的東西錯過了就真的是錯過了。比如說:就像孩子在小的時候,被家長要求觀看紅樓夢、三國演義之類的名著書籍,等到孩子長到二十多歲的時候,再讓他們去觀看安徒生童話一樣,忘了自己什麼年齡需要做什麼樣的事。

就像小時候特別喜歡布娃娃一樣,總是夢想自己有一天也能夠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布娃娃,等的時間太長,沖淡了對布娃娃的喜歡,等真的長大了,即使擁有了再多的布娃娃也沒有了小時候的那種欣喜。

別人家孩子有的東西,自己家孩子卻沒有,父母要滿足孩子要求嗎?

所以啊,父母有的時候也要融入孩子的生活,讓他們做回真正的孩子,在適當的年齡裡不留下那個年齡段才會有的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