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遲滿足感,讓你的財富從0到100萬

富足是一種心理狀態,而不是用來衡量錢的多少,富人也可以有無窮大的慾望,多少錢都填不滿。能否成為一個富足的人,你對慾望的管理就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了。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書中說道,人生這麼苦,如何才能勇敢面對呢?兩個字:自律。

推遲滿足感

那如何才能做到自律呢?自律能夠讓我們承受問題帶來的痛苦,並最終解決問題;而心靈在承受痛苦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則會不斷地成長和成熟。

斯科特·派克從四個方面講述自律,第一點是推遲滿足感,“推遲滿足感,意味著不貪圖暫時的安逸,重新設置人生快樂與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對痛苦並感受痛苦;然後,解決問題並享受更大的快樂,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推遲滿足感,讓你的財富從0到100萬

推遲滿足感

棉花糖實驗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博士華特•米謝爾在20世紀70年代早期給斯坦福大學附近的3-5歲的小孩做的一個推遲滿足的“棉花糖實驗”。

在這個實驗中,實驗人員在一個單獨的房間裡,給每個小孩面前放一個棉花糖,並且告訴他們,如果等15分鐘再吃,實驗人員回來後就會給第二塊棉花糖,然後孩子們就在房間裡待著。

在短暫的等待期間,孩子們的表現千奇百怪。有的用手蓋住眼睛,轉過身,故意不去看桌上的盤子。有的不安地踢桌子,或拉扯自己的小辮子。還有的掀起自己的衣服,蓋住眼睛。有些孩子只等了一會兒就不耐煩了,迫不及待地吃掉了棉花糖,有耐心的孩子們通過各種方式轉移了自己的注意力,順利的等待了15分鐘。

推遲滿足感,讓你的財富從0到100萬

棉花糖實驗

孩子坐在椅子上盯著眼前的棉花糖,抵禦誘惑,等待15分鐘的痛苦一點也不亞於一個成人為了瘦身在跑步機上揮汗一個小時的痛苦。那為什麼有的孩子為了多一塊糖,能夠承受住等待15分鐘的痛苦?為什麼有的成人為了保持身材能夠承受住跑步一小時的痛苦呢?

延遲消費

在理財的領域裡面推遲(延遲)滿足的概念也一樣存在,理財的第一步就是有本金,而本金的快速積累,除了需要你有掙錢的能力外,也需要有儲蓄的能力。能否存到錢在於你是否可以延遲滿足慾望,如果你缺乏這種能力,就像那些迫不及待的把軟糖吃掉的小孩,只能滿足一時,卻失去了吃第二塊糖的機會,如果你擁有了延遲滿足的能力,你可以把錢一點點的存下來。

而且學會去理財,在一段時間後,就能獲得更多的收益。雖然沒能馬上吃到第一塊棉花糖,但是卻有品嚐第二、第三、第四塊棉花糖的機會。如果繼續現在的生活月月花光、甚至負債累累,可能滿足了一時的慾望,但是未來的生活將會怎樣呢?萬一不幸遇到了突如其來的重病,猝不及防地失業,將如何繼續保持自己和家庭的生活質量呢?因此存不下錢,失去的不僅僅是多吃糖的機會,所以我們一定要有更長遠的目光。

延遲滿足感,更容易獲得成功

人們都知道錢可以用來消費,那錢存下來還可以用來幹什麼呢?其實這也是月光族,缺乏存錢動力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他們覺得每個月就存一兩千這麼一小點兒錢不足以對自己的未來造成什麼影響,所以他們有時候會無意識地把錢用在消費上,其實我們還有另外一種選擇,那就是理財。

想一想我們現在是靠什麼來養活自己的呢?除了啃老,就只能是自己的工資了,是一條腿走路,只能過著上班辛苦搬磚,下班使勁花錢,一旦不工作了,只有零收入的日子。如果當我們正式踏入理財的大門,學會用錢賺錢,生活就有了第二條腿了,兩條腿走路才能走得快走得遠,甚至可以不工作,也不用擔心生存的壓力,那麼每月存下1000、2000元,會有什麼不一樣呢?假如我們能每月存2000元,連續存十年,如果不理財,那十年後就有24萬。掌握了簡單的理財技能,用存下來的錢去做理財,平均年化收益有6%,十年後就有33萬多。其實6%的理財工具只要我們用心找,完全可做到。

推遲滿足感,讓你的財富從0到100萬

月光與理財區別

好我們把理財簡單化,檢驗自己有沒有在理財,第一看自己卡里的錢是否在沉睡;第二改變用錢模式延遲消費;第三把不必要的支出轉化成財富因子,第四利用好複利三要素幫我們積累財富。

大家好我是劉可鵬,歡迎交流學習家庭理財規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