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歲月回眸(三)

#「閃光時刻」主題徵文 二期#

養豬驚事

知青歲月回眸(三)

養豬。我看見鋪青疊翠的野草就會想起我養豬的經歷,約有半年多時間我在生產隊養豬場當過飼養員。

豬場有搖頭擺尾的小豬、肥頭肥耳的大豬和大腹便便的母豬近二十頭。

一位姓溫的,大家叫她蓮嫂的中年婦女,她帶著我和奉新縣城下放的小陳,我們共三人飼養著這些豬。

養豬場有爐灶,有一口煮飼料的大鍋和一個可裝六桶水的大水缸,還有些裝飼料的盆盆缸缸。

豬場又臭又溼且又吵,那些豬每天吃食之前仰著頭,伸長脖子,嗷嗷大叫,叫聲此起彼伏,連接不斷,別具一格的嚎叫聲好遠都能被人聽到!

每天我們的主要工作任務是挑水、切飼料、煮飼料、給豬喂上兩次食、打掃豬圏和摘豬草。

知青歲月回眸(三)

挑桶打水是一大早的第一件事,往往由我來承擔,挑上當地農村最大的那種大水桶,離豬場五十米開外有一口泉水井,我要下十來步臺階才能到井旁,我很快就學會了不用卸擔就能打上滿滿一擔水,大約有七八十斤重,我如此挑水,連續來回六次才能把大水缸裝滿,尤其是提起水桶把水倒入高高的水缸裡,那是個力氣活,故挑完水後我往往是汗流浹背,不過這體力活鍛鍊了我,自己感覺身輕體健了。

知青歲月回眸(三)

養豬的最終目的是養肥了好宰殺,大家能吃到肉,於是這些豬經常會被過稱,看看它們長肥了多少?一而再而三的,豬被過稱前,

我能根據豬的個頭大小估計出它們的重量,過稱後還真的差不了多少。

豬是雜食動物,以植物飼料為主,可那時只有些米糠、紅薯滕,也沒什麼精飼料,因而除了颳風下雨,我們幾乎每天各揹著個篇簍跟蓮嫂一起打豬草,豬最愛吃的豬草,我所知道的野草的名字,有蒲公英、葉子帶齒的名叫鋸鋸齒、馬蘭草等。春季田埂、河邊是我們打豬草的首選地,看見鵝兒長、鋸鋸齒這兩種草多一點,就伸手抓一把,貓著腰在地上到處尋找,直到把篇簍裝滿。夏天水裡有叫不上名的野草,還有一種叫水葫蘆是好豬草,因為家家餵豬,打豬草的人多,有時也很難打。為了豬有東西吃,我們三人還去較遠的山上的沼澤田(當地人稱"澎田")打水葫蘆等豬草,因為沼澤田水深淤泥軟爛,種稻子容易倒伏,不好曬田與收割,所以都荒廢著。一次我們三人下沼澤田打撈水葫蘆,水淹至大腿根部,不料我一隻腳陷進泥坑,還好另一隻腳還末踏入,身體傾斜泥水至褲腰部,不遠處的小陳見狀立即過來拖拉,她用盡全力地拖住我的胳膊才使得我從泥潭中拔出那條腿!

隨之我就注意了,先用腿腳試探一下再行走。當時我根本就沒有自我保護意識,也沒去多想,待我成熟持重時,想起此事,不免有些後怕,泥坑到底有多深?要是沒人的話,我會不會慢慢沉入泥中而"光榮犧牲"呢?

知青歲月回眸(三)

另外,我外出打豬草幾乎天天會看見蛇,有眼睛蛇、竹葉青蛇、棋盤蛀、花蛇、四腳蛇、水蛇等等。

知青歲月回眸(三)

一次我目睹了一條劇毒的眼睛蛇,它在草叢裡遊動,整個身體呈S型,顯得十分柔軟而又有韌性,身上的鱗片閃閃發亮,三角形的頭豎抬著有半個手臂之高,頭上有兩顆綠豆大小的眼睛,彷彿露出兇光,吐出個大舌頭,還發出呼呼的響聲,它正在我的前方,著實讓我驚心動魄!我急退數步,密切關注著!它呼叫而過,我確定它遊遠了,才慢慢回過神來!這條毒蛇兇惡的形象,確實沒齒難忘!但是天天見到蛇,見多了我也就不害怕了,我會手裡撿根竹梢,走進密麻麻草叢前,先敲打幾下,這叫打草驚蛇,如真到了要與蛇博鬥時,竹梢還可起到作用,蛇最怕的是竹梢抽打。哈哈!當年還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哦!

除了澎田打豬草,我們還翻山越嶺的去砍嫩滑的巴蕉樹幹,那些幼小的樹幹帶有甜味,豬喜歡吃,我們一起砍上三大捆,每人肩膀扛上一捆回豬場。

知青歲月回眸(三)

蓮嫂還帶著我們學做糖化飼料,就是把含澱粉較多的粗料進行糖化,我們把甘薯藤用菜刀切成1.5-2釐米長的小節,然後放人缸內,用溫水拌勻悶起來,加蓋保溫,使缸內溫度保持在60℃左右,這樣甘薯藤就會色彩變黃,有甜味,豬很愛吃。糖化飼料要隨制隨用,貯存時間最好不超過10小時,且要留神保持工具的乾淨衛生,寄存過久或器具不清潔,常易引起酸敗變質,影響效果,我們的豬是否這個原因,糖化飼料做好以後不愛吃,蓮嫂又沒文化,做過二三次也就沒有堅持試驗下去。

知青歲月回眸(三)

以豬草為主飼料的豬隻能長到一百斤多一點,多數豬長到七八十斤就被宰殺了。養豬過程中我瞭解到小豬怕冷,肥豬怕熱,所有豬都怕潮溼。所以豬需要空氣新鮮、光線充足、營養全面、環境安靜,但是由於生產隊條件差這一些還做不到。就在此時我突然冒出一念,如不是走上教師生涯,我很可能是個養豬專業戶呢!一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