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黃龍峴留住“美麗鄉愁”

從南京市區向西南走40公里,黃龍峴就在這裡。


這個小山村位於江寧街道東南部,素有“揚子江心水,黃龍峴上茶”之譽,佔地0.91平方公里的它擁有茶園2000多畝,當地的茶葉的植被面積佔總面積百分之九十以上。


好生態帶來好發展。2013年4月,江寧開發西部美麗鄉村,區交通集團攜資下鄉,建成十幾公里長的西部旅遊廊道貫通黃龍峴,並對村莊環境進行綜合整治,整修了溪流潭壩,拆除了批棚、豬圈、旱廁,對農舍粉刷出新,建起茶文化村街,在竹林茶園裡修復了觀光道、古驛道。半年不到,這個昔日藏在茂林修竹裡的偏僻茶村,才真正地向世人撩開神秘面紗。

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黃龍峴留住“美麗鄉愁”


小康要全面,生態是關鍵。現如今,黃龍峴已成了“網紅打卡地”,無論是外來創業的青年,還是堅守本地的黃龍峴村民,每一個人都在努力守護著綠水青山,打造新型綠色旅遊模式,留住“美麗鄉愁”。


青年人帶來新潮流:


網紅民宿帶火鄉村旅遊


80後的黃豪,是一名新黃龍峴人。從北京到黃龍峴,他說:“我是一個離土地不能太遠的人。”南京師範大學畢業後的他,也曾和大多數的青年人一樣在大城市扎堆。但在2016年,他辭去北京的工作,來到黃龍峴開了他的第一間民宿。

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黃龍峴留住“美麗鄉愁”

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黃龍峴留住“美麗鄉愁”

民宿改造前


“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黃豪將南宋詩人楊萬里的這句詩刻在民宿的牆上,喚醒了很多遊客對鄉村的嚮往。簡潔的佈置,靜謐的環境,有泳池還能燒烤,這位80後的民宿老闆,讓農家樂不再只有“農家”,而是能夠真正樂起來。“我們的客流很多都是20到30多歲的青年人,他們更希望能夠有符合他們審美的旅遊環境。”在黃豪的眼裡,青年人讓黃龍峴“活”了起來。


2013年“美麗鄉村”項目建設至今,許多農民都轉型開起了農家樂。政府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引導鼓勵村民利用自家房屋積極開展餐飲、住宿、農產品售賣等經營服務,在家門口創業。黃龍峴牌坊社區黨總支書記盧青說:“近年來,通過流轉社區土地等資源,發展鄉村旅遊,村集體收入由原來的20萬元增至2300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由1.8萬元增至8.1萬元。”不再需要出遠門打工,在家門口就能有更好的收入,成為了黃龍峴村民最大的幸福感。更多元的需求不斷產生,好山好水還需要好創意,黃豪這一批青年創業者,帶著城市的新意使這個小鄉村更加多元化。喝咖啡,做文創,屋頂還能賞星空,這裡滿足了青年人對鄉村的美好願景。


如今,在黃龍峴越來越多的青壯年回到鄉村做經營。黃豪說:“好生態自然帶來好發展,在這裡生態就是生產力!”說到小康,黃豪思考了一會兒,他說:“對我而言,能夠滿足生活的需求,還能夠做喜歡的事情就是最大的小康。”


“環保哥”守護家鄉環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70年出生的吳紀全,是村裡面的“環保哥”,也是一名土生土長的黃龍峴人,這裡的青山綠水承載了他最美好的童年記憶。“黃龍峴是一個山水資源非常豐富的地方,你看這裡的茶葉經濟和旅遊業蓬勃發展,很多年輕人都回來了!習主席說‘就業的方向,農村是最廣闊的市場。’這句話放在黃龍峴一點都沒錯!”說起家鄉,吳紀全總是滿滿的自豪與驕傲。

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黃龍峴留住“美麗鄉愁”


青山綠水離不開環境整治,如今,這和吳紀全的生活息息相關。2013年“美麗鄉村”項目剛開發,吳紀全轉行從事起了農家樂,遊客的增多產生了大量垃圾,為此吳紀全隨身帶著一個垃圾袋,將環境保護放在了每一天的行動裡。2014年,由南大等多個高校組織的“千百園環保公益團隊”來黃龍峴調研,想要對景區環境進行考察、保護,吳紀全便把自己家的房子半價租給了團隊。2015年底,“千百園環保團隊”正式入駐黃龍峴,吳紀全便當起了社區環保志願者。如今吳紀全已經成為了一個全職的環保人。有人問值得麼?他說:“沒有好環境,一切都白談!”


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黃龍峴留住“美麗鄉愁”


好生態對黃龍峴來說是一切發展的基礎。隨著“旅遊示範村”建設的進行,黃龍峴迎不得不面對眾多環境方面的問題。胥瑞晨在碩士期間就是“千百園”的一位志願者,現如今他正攻讀河海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博士學位。不變的是,他仍紮根在這片田野,近年來與環保哥一起帶領著十幾名大學生志願者開發綠色項目共約70畝,主要包括了蝴蝶工坊、雨水花園、人工溼地、有機菜園和搖籃水田等各類公益宣教場所,為黃龍峴的可持續發展不斷努力著。


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黃龍峴留住“美麗鄉愁”


吳紀全說:“什麼是小康?習主席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就是黃龍峴的小康!”


走進黃龍峴,彷彿走進了桃花源。山山水水下的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小天地,無論是做農家樂、民宿還是銷售茶葉,這裡的村民所能享受的物質精神上的寶貴財富都是黃龍峴的綠色青山帶來的。王培華是社區的幫扶對象,本是貧困戶的他今年變身成了手藝人,社區將山上的竹子免費提供給他,讓他製成了一個個手工竹製品,有茶具、有玩具、有筆筒、有花盆,精巧的手藝讓遊客駐足購買。“比以前好太多了!”這是王大哥對現在生活最大的定義。社區還為王大哥開設了電商平臺,通過網絡帶貨讓他的手工製品有更好的銷量。


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黃龍峴留住“美麗鄉愁”

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黃龍峴留住“美麗鄉愁”


“比以前更好”,這是小康路上最常聽到的聲音。在每一個鄉村,每一個角落,你都能聽到這句幸福的感嘆!在黃龍峴,除了發展,還要保護,除了當前,還有未來!風物長宜放眼量,小康的關鍵還得看生態。就像這許許多多的黃龍峴人告訴你的一樣,在這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撰稿:汪金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