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不起的學區房,擇校成功孩子就能成功?恕我不敢苟同

風靡一時的電視劇《虎媽貓爸》,很多家長都看過。裡面有一段情節,相信大家都有印象。畢勝男(趙薇飾)為了讓孩子上第一小學,可謂是費盡了心思,為了孩子能上好學校,傾盡所有買了一套學區房,結果政策一變還是沒上成。之後忍痛讓孩子晚上一年學,目的還是讓孩子上第一小學。

傷不起的學區房,擇校成功孩子就能成功?恕我不敢苟同

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劇情每天都在真實的上演著。近日,深圳福田區東海花園業主炸了鍋,深圳外國語學校東海附屬小學取消了東海花園業主孩子的優先入學權,當初不惜十萬元一平方的價格早早買好了東海花園的家長們彷彿被當頭敲了一棒。不能上外國語小學,他們的孩子就完蛋了??

傷不起的學區房,擇校成功孩子就能成功?恕我不敢苟同

幼升小、小升初,家長們像打怪升級一樣。面對著”學區房“的天價,眾多家長們如飛蛾撲火,前赴後繼。可是買了學區房,孩子上了心目中的好學校,真的就能讓孩子一飛沖天,家長就真的高枕無憂了?那些沒有上所謂好學校的孩子就必然淪為學渣?

傷不起的學區房,擇校成功孩子就能成功?恕我不敢苟同

在小編看來,擇校就能讓孩子優秀,這就是一個謬論。擇校可以讓 一部分孩子從優秀變得更優秀,但肯定不是好學校就一定會100%培養出好學生。

重點學校,師資力量強大,教學資源配置高,這是毋庸置疑的。進入這樣的學校,孩子能夠得到優秀的老師教導,生長在愛學習、充滿競爭的學習環境中,這當然是件好事。可是事實證明,並不是所有的孩子在重點學校都能成為優秀的人才。同樣,一些普通學校,照樣培養出了許多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傷不起的學區房,擇校成功孩子就能成功?恕我不敢苟同

據小編對身邊親朋的觀察和統計,總結出下面幾種情況:

1、進入重點學校後,成績優異、素質和能力都不斷提升的孩子。多半在進入學校之前,家庭教育本來就做得非常好,父母已經培養了孩子各方面良好的習慣。這些孩子並不把學習當成他們生活中的全部,在家裡幫忙做家務、安排課外閱讀時間,待人接物有禮有節、尊重長輩、自理能力強、能良好的安排管理自己的時間。

傷不起的學區房,擇校成功孩子就能成功?恕我不敢苟同

2、進入重點學校後,反而變得越來越不喜歡學習,感覺壓力特別大,在學校成績排在末尾的孩子。多半家庭教育強調的就是學習就是一切,孩子可以什麼都不做,只要追求成績。這種孩子在家裡猶如半殘廢,什麼也不做,懶惰成性,學習需要父母不停督促,學習沒有效率,看起來成天都在學習,但是效率低得驚人。

傷不起的學區房,擇校成功孩子就能成功?恕我不敢苟同

3、上的是普通學校,但是成績良好、品行優秀的孩子。家庭教育給他們灌輸的是:學習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能力和素質的提高才是人生的基石。即便成績不理想,父母也不會打罵斥責。

所以,小編得出一個結論,孩子的成績也罷,各方面的進步也罷,並不因為他進入的是否重點學校而改變,根本的原因在於父母的教育觀念。

父母如果把考試成績看得比天還大,眼裡只有分數。已經被孩子的成績一葉障目,還如何保持平和的心態和溫和的態度,怎能不在輔導孩子做作業時抓狂?

反之,父母看重的是孩子綜合能力的培養,致力於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孩子還需要你輔導功課?他自己早就把學習和生活安排得有務不紊了。所以我們才會看到有些孩子放學回家不做作業,成績還好得很,那是因為他們的學習效率極高,在學校已經把所學的消化吸收了。回到家裡,他們要做的就是玩自己興趣愛好的事情,幫父母分擔家務,反而心情是輕鬆愉快的。

傷不起的學區房,擇校成功孩子就能成功?恕我不敢苟同

父母朋友們,你們問問自己,你在工作中是處於高壓狀態下做得更好呢?還是在輕鬆的狀態下做得好?

與其費盡心思的去考慮孩子的擇校問題,倒不如好好的反思我們自己,我們給了孩子什麼樣的引導,我們有真正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我管理能力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