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鄉村振興”前沿的新鄉村,未來將是“智慧鄉村”

可能在大家記憶中,鄉村的路都是些土路,一下雨就泥濘不堪;村裡也四處堆滿雜物;看起好不凌亂,交通也極其不方便,距離繁華的都市遙遠之極。鄉村人民嚮往著城市生活。

可隨著近些年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增長,也隨著脫貧攻堅的全力推進,城鄉居民收入不斷增加,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很多村落都走上了振興之路,寬闊整潔的道路不再是空想,衣食無憂的生活也慢慢接近著鄉村人民,俗話說的好,要致富,先修路,路修好了,致富大門自然也向村民打通了。

新時代下的新農村大變樣,人民群眾生活越來越美好,越活越有盼頭。新時代新徵程,全力打好脫貧攻堅戰,讓人民群眾能夠擁有更好生活環境,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走在鄉村振興前沿的新鄉村。

1.上海“鄉村振興示範村”——吳房村

所見之處皆風景

吳房村是上海第一批9個鄉村振興示範村之一,是上海南郊的桃花源。吳房村位於上海市奉賢區青村鎮,北、西兩側至村莊自然河道,東抵浦星公路,南至平莊西路,佔地約358畝。

走在“鄉村振興”前沿的新鄉村,未來將是“智慧鄉村”

吳房村概貌

走在“鄉村振興”前沿的新鄉村,未來將是“智慧鄉村”

走在“鄉村振興”前沿的新鄉村,未來將是“智慧鄉村”

走在“鄉村振興”前沿的新鄉村,未來將是“智慧鄉村”

屋面有著柔和的流線

走在“鄉村振興”前沿的新鄉村,未來將是“智慧鄉村”

走在“鄉村振興”前沿的新鄉村,未來將是“智慧鄉村”

樸實的房屋

了更好地營造鄉野氣息,村內人行小路以老石板、小青磚、鵝卵石等元素鋪就而成,配以鄉野植物與淳樸小品的組合設計,令步行道更具鄉野氣息。

走在“鄉村振興”前沿的新鄉村,未來將是“智慧鄉村”


鋪地、圍牆等採用富有鄉野氣息的材料


走在“鄉村振興”前沿的新鄉村,未來將是“智慧鄉村”

走在“鄉村振興”前沿的新鄉村,未來將是“智慧鄉村”

夕陽下的村莊

2.山東沂南——柿子嶺理想村

一次文旅驅動下的鄉村再造探索

柿子嶺理想村位於山東省沂南縣,是朱家林國家級田園綜合體的重要節點。朱家林田園綜合體以“文旅”為模式開展鄉村振興實踐,通過四年的時間,從國家級試點到國家級示範,在全國的國家級田園綜合體中脫穎而出。而柿子嶺理想村作為其核心區域,以鄉村形態為基礎,發掘地方文化,提取鄉土元素,從在地性出發,通過設計的介入,在建築更新、空間活化、經濟產業復興、文旅產業發展等方面完成對柿子嶺村落的更新與改造,打造齊魯片區的第一個文旅鄉村名片。

走在“鄉村振興”前沿的新鄉村,未來將是“智慧鄉村”

柿子嶺村改造後鳥瞰

走在“鄉村振興”前沿的新鄉村,未來將是“智慧鄉村”

走在“鄉村振興”前沿的新鄉村,未來將是“智慧鄉村”

民宿大院民宿

大院在功能植入和空間營造上融合了對現代生活方式的思考,材質、建造手法則沿襲民居的做法。公區採用由傳統坡屋頂演變而來的折面屋頂覆蓋公共活動空間,以此表達建築在群落中的公共性。同時為了強調組團建築的傳統性,公區建築以壘石作為立面以及屋頂的 主要材料,入口處採用當地常見的茅草棚加以引導,建築彷彿破土而出。民宿大院以壘石、紅瓦為主,充分表達對地方風貌的尊重和傳承。大院之間的街巷保持著傳統村落的尺度,大大小小的鄰里空間串聯在人行巷道中,成為聚落裡的公共場所。從公區出發,沿著蜿蜒曲折的步道,可以穿梭在院落、場地景觀和外圍田野之間,感受民宿大院組團豐富的空間層次。

走在“鄉村振興”前沿的新鄉村,未來將是“智慧鄉村”

穿梭在民宿大院中-1

走在“鄉村振興”前沿的新鄉村,未來將是“智慧鄉村”

穿梭在民宿大院中-2

走在“鄉村振興”前沿的新鄉村,未來將是“智慧鄉村”

穿梭在民宿大院中-3

文創街區

村落中部組團背靠宅院,面對道路與田野,線性的肌理暗含著導向性。我們利用這種空間導向,將鄰里空間放大、拉長,以原始的院落肌理為基礎,打開圍牆,串聯內院,多個“被拆解”的院落成組團,形成街區式空間序列。

走在“鄉村振興”前沿的新鄉村,未來將是“智慧鄉村”

文創街區鳥瞰

院落形式的開放、組合,將“前院後宅”的空間形式轉變成內街、廣場、半圍合小院的串聯,營造了開放的街區場景氛圍。道路南邊對場地進行整理與微改造,佈置了棧道、帳篷、無動力兒童遊樂園等活動場所,還原了鄉村田野的原始樂趣。大地景觀成為街區遊歷體驗的外延,也是大院和街區之間的自然過渡。

走在“鄉村振興”前沿的新鄉村,未來將是“智慧鄉村”

場地景觀

走在“鄉村振興”前沿的新鄉村,未來將是“智慧鄉村”

文創街區內街

公共服務中心

村落西邊,面向道路的“門戶地帶”,是柿子嶺村的公共服務中心。作為村子的起點和聚集之處,公共服務中心需要為駐民提供娛樂、交流、學習的空間,具有很強的公共屬性。在這組建築中,為了平衡公共性與地域性,設計將地方原生建築語言放在當代建築語境中加以重述,融合地域文化與現代建築場所精神,從符號、材質、建造等方面進行表達,為建築賦予空間敘事性。

走在“鄉村振興”前沿的新鄉村,未來將是“智慧鄉村”

公共服務中心鳥瞰

走在“鄉村振興”前沿的新鄉村,未來將是“智慧鄉村”

公共服務中心

設計師將村落原始的坡屋頂元素提取出來,作為鄉村服務中心的形態生成基礎。雙坡屋頂作為母題,在平面上通過複製、錯動、斷開,自由而有機地生長成完整、連續而富有動態的折面形式。在這片屋頂下,不僅可以實現大空間的功能設想,還形成了連續坡面的室內空間效果,完成了建築自外向內的一致性。

走在“鄉村振興”前沿的新鄉村,未來將是“智慧鄉村”

公共服務中心

鄉村的發展日益完善,鄉村發展問題不再只是溫飽,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才是新時代的背景下,要解決的問題。

“十三五”時期各地的實踐,湧現出一批走在“鄉村振興”路上的新鄉村典範,值得我們學習和探討。

“十四五”時期中國農村發展的總體思路是: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為前提,以深化體制改革和加快科技創新為動力,以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促進農村產業轉型升級、提升農村公共服務質量、推動農民持續增收致富、全面提升綜合治理能力為重點,加快推進美麗鄉村、智慧鄉村和善治鄉村建設,為2035年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為此,需通過補短板、調結構、抓改革、強治理,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3.未來的農村發展方向 —— “智慧鄉村”

走在“鄉村振興”前沿的新鄉村,未來將是“智慧鄉村”

智慧鄉村,本質是“數據驅動的鄉村”。

智慧鄉村,建設包括(基礎建設層+智慧應用層)。

基礎建設層:首先,是電網的建設;其次,是通訊網絡和物聯網建設;最後,三農大數據中心的建設。

智慧應用層:打造“產業、生態、鄉風、治理、民生”五大智慧應用層。

智慧鄉村,重點在分佈式的“互鏈網”平臺上,打造三個支撐板塊,塑造一個自治管理中心,匯聚多個智慧應用。

三板塊,即政務、商務、農務;

一中心,即智慧鄉村自治管理中心(DAO),實現“自治、共治、他治、民治、智治”。

匯聚多個智慧應用:多個應用包括智慧+產業、智慧+養老、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扶貧等。

智慧鄉村,將有價值的信息滲透到鄉村的方方面面,從應用層面獲取經濟效益、工作效率和生活滿意度的提升。

生態大數據是“智慧鄉村”建設的重要基礎資料,採用“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融合技術,打造相關的生態大數據存儲和管理平臺,能夠保證生態大數據的安全存儲和有效共享,落地建成,三農大數據中心。全時空在線採集“農務、商務、政務”的關鍵時空節點數據,並源源不斷地匯入數據中心,將數字化融入鄉村生活的每個場景。

版權聲明:圖文來源於唯美鄉村,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中觀點為作者獨立觀點,僅用於學習交流,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權,請留言聯繫小編,將及時更正、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