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完2.2萬個數據,精選層網下詢價“壓價幫”浮出水面

這,或許是一個隱秘的角落。

網下詢價,是市場化定價的過程,投資者報價高低都屬於正常現象。不過,讀懂君發現,有個別投資者或許在故意“低價頂格”申報,以達到拉低企業發行價的目的。

比如張某萍,參與了20家企業的網下詢價過程,雖然大多是頂格申購,但出價卻極低。顯然,他的目的不是為了中籤,而是為了“壓價”。

網下詢價,最終發行價的參考依據是,線下報價中位數與報價加權平均數。頂額低價申購,無疑會拉低最終的定價結果。

讀懂君發現,張某萍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還有徐某民等多名投資人,採用了和張某萍一樣的策略。

從首批29家企業詢價結果來看,連城數控、貝特瑞等多家公司疑似遭遇了“惡意壓價”情況。

這顯然是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

/ 01 /

多家精選層企業或遭遇“惡意”報價


從定價規則來看,壓價的可能性的確存在。

在線下詢價過程中,投資者的報價不受限制,最低可為0.01元每股,但擬申購數量有最低和最高限制。

網下詢價,只有高價剔除規則,而沒有低價剔除規定。

若最終擬申報總量超過網下初始發行量15倍,將剔除報價最高部分的報價,剔除總量不低於擬申報總量的10%;若不超過15倍,則剔除總量不低於5%。

最終,企業將與主承銷商根據“線下報價中位數”與報價“加權平均數”確定發行價格。

由於詢價並不需要凍結資金,所以在這樣的詢價發行規則下,會存在一種可能:線下投資者以發行底價或低於底價,進行最高申購數量申購,從而拉低最終發行價。

事實上,首批29家詢價發行企業,確實有部分公司疑似遭遇了這種情況。最典型的就是連城數控。

從最終詢價結果,我們可以明顯看到:連城數控的個人投資者報價加權平均數遠遠低於報價中位數,以及其他類型投資者的報價加權平均數。

隱秘角落|分析完2.2萬個數據,精選層網下詢價“壓價幫”浮出水面

這種情況說明,確實存在部分個人投資者,以低價巨量的報價方案,拉低了連城數控的最終發行價。

在統計了連城數控詳細的線下投資者報價情況後,讀懂君發現:

在連城數控的線上詢價中,共有五位個人投資者分別以發行底價18元每股,頂額申購840萬股;另有三位個人投資者更是分別以18.01元、18.06元、18.10元的價格,申購820萬股、836萬股、830萬股。

最重要的是,這八組報價,最終有七組進入了報價統計。在剔除佔10.28%的最高報價之後,連城數控剩餘申購總量為34804.92萬股,僅僅上述7位個人投資者的申報總量佔比高達16.80%。

這無疑將極大地影響個人投資者報價的加權平均數,進而影響企業最終確定的發行價。最終,連城數控確定發行價為37.89元每股,遠低於機構報價。

除了連城數控之外,貝特瑞、同享科技和艾融軟件等多家企業的線下詢價都遭遇到了類似情況。

事實上,在採取詢價發行的29家精選層企業中,有28家企業都遭遇到了極少數個人投資者,以發行底價或低於底價的價格,頂額申購的情況。

但不同的是,有的個人投資者未按要求提交資格核查文件或屬於禁止配售範圍,報價無效被剔除,從而對整體報價情況影響較小。

/ 02 /

“壓價幫”浮出水面


在統計網下詢價數據的過程中,讀懂君發現,的確有投資者參與壓價。

最典型的一位是“張某萍”,他參與了中航泰達、永順生物、潤農節水、恆拓開源、翰博高新等共計20家精選層企業的詢價過程,絕大多數都是頂額申購,但報價均為發行底價。

如中航泰達,自2020年以來,股價一直位於5元以上,停牌之前最後一個交易日收盤價更是達到了7.79元每股。本次精選層發行,張某萍就以發行底價3元每股頂額申購600萬股。

雖然“張某萍”拉低了中航泰達的發行價,但因為報價過低,“張某萍”最終沒能入圍中航泰達網下配售名單。實際上,“張某萍”參與的詢價,大部分都因為報價過低,而未能最終入圍。

更有意思的是,張某萍不是“個例”。一個名叫徐某民的投資人,他參與了19家企業的報價,僅比張某萍少了一家創遠儀器。而他除了貝特瑞之外,其餘18家企業的報價策略,與張某萍完全一致。

據讀懂君不完全統計,除張某萍和徐某民之外,更有徐某婷、謝某成、謝某強、林某生、陳某珍等多位個人投資者,總是頂額申購,但價格卻極其低。

隱秘角落|分析完2.2萬個數據,精選層網下詢價“壓價幫”浮出水面

詢價制度,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對於企業的價值判斷,進行報價。初步詢價時,投資者確實可以申報低於底價的價格。

如果出於價值判斷考慮,報出低價並無問題,但若是為了“惡意”壓價的目的,那顯然值得市場注意。

考慮到精選層市場較為火爆,過低的價格基本不可能入圍,這些投資者的目的,顯然不單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