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刀,還是不操刀?——中國傳統版畫


操刀,還是不操刀?——中國傳統版畫

之前我寫過一篇有關版畫的文章,今天看了一下,發現裡面有些錯別字,有些句子不太流暢,內容也不甚滿意,所用的圖片也不夠豐富,所以,決定再寫幾篇,這一篇則以中國傳統木刻版畫為主。

當代的版畫,可以說非常繁榮,在傳統版畫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發展,有創新的技巧,有新的藝術語言。尤其是效果,隨著科技的進步,效果更豐富更好看錶現力更強了。

還是先說說木刻吧,到了現代,版畫技術雖然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木刻仍然是最方便操作的版畫。而且,一些城市裡的中小學,都有木刻興趣班了。

不過,木刻在中國的歷史雖然悠久,但是,它的主要作用在於印刷。就是說,古代的木刻大多數時候不是一個純粹的畫種,而是作為畫家作品的印刷工具來對待的。

操刀,還是不操刀?——中國傳統版畫

(鹹通本金剛經 插圖)

那時,這套工藝叫雕版,是一種印刷術,雕版包括了文字與圖畫,我國早期的書,就是雕版印刷出來的。

操刀,還是不操刀?——中國傳統版畫

(宋朝雕版書)

操刀,還是不操刀?——中國傳統版畫

(雕板書中的播圖)

理解嗎?至少,中國古代的木刻版畫不是作為專業的畫種來對待的,畫家並不研究木,包括不研究木紋、刀法等產生的特殊效果,不考慮刀味木味,不考慮板痕印跡,甚至根本不操刀!

呵呵,中國古代畫家不操刀的,他們僅考慮,能否將自己畫在紙上的畫完美地印出來。

所以,中國傳統木刻有良工,卻沒有純粹的版畫家。可惜,良工極少留名。

體現這種關係的巔峰之作應該是《芥子園畫傳》,康熙版的《芥子園畫傳》是有彩印的,就是畫家在畫好畫稿後,請來優秀刻工刻出來,再通過套色的形式印刷出來。

操刀,還是不操刀?——中國傳統版畫

(康熙版芥子園畫傳)

操刀,還是不操刀?——中國傳統版畫

(康熙版芥子園畫譜)

操刀,還是不操刀?——中國傳統版畫

(康熙版芥子園畫傳)

但是這不是版畫,而是中國畫畫譜,只是通過木刻的形式印刷出來而己。

其實,包括了陳洪綬的《水滸葉子》,雖然是版畫,也並不是為版畫而創作的,而是陳洪綬自己畫了這麼一套畫稿,刻印的都是工匠,所以陳洪綬不算版畫家。

操刀,還是不操刀?——中國傳統版畫

陳洪綬 水滸葉子

操刀,還是不操刀?——中國傳統版畫

陳洪綬 水滸葉子

操刀,還是不操刀?——中國傳統版畫

(陳洪綬 屈子行吟圖)

我這樣說會不會有點那個?說中國古代沒版畫!

不是的,中國古代是有版畫的,凡印出的都可以算是版畫,古代的叫傳統版畫,只不過,中國古代社會有點看不起那些又鑿又刻的工匠,包括石刻與木刻,凡刻石的,刻木的,甚至畫畫的畫工,基本上是地位比較低下的。

所以,中國古代的版畫是畫家與工匠合作的產物。這是中國版畫獨有的一種現象。

又所以,良工能盡力將畫家的作品較完美地重現。

再所以,我們見到中國古代的版畫基本上就像是中國畫,沒有版畫的那啥,那啥,那特有的感覺,味道。

這麼說,並無貶低我國古代版畫藝術的成就,實事求是而已。

如果說中國古代的純粹版畫,其實真的有,那就是我們最常見的年畫與門神畫了。

操刀,還是不操刀?——中國傳統版畫

傳統年畫

操刀,還是不操刀?——中國傳統版畫

(傳統年畫)

操刀,還是不操刀?——中國傳統版畫

(傳統年畫)

年畫與門神畫在中國民間影響力巨大,就是純粹的套色木刻,挺純粹的,不容小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