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占山的紹興師爺

1931年11月10日,張學良任命馬占山代理黑龍江省主席、軍事總指揮,10月19日夜,馬占山到達齊齊哈爾,第二天就通電全國表明抗日決心,也是向日本人下了戰書,戰鬥到11月10日,馬占山、謝珂發出 “灰電” 向全國報告戰況,電文結尾說:“佔山等守土有責,愛國心同,早知沙寒孤軍,難抗強日,顧以存亡所繫,公理攸關,豈能不與周旋,坐以待斃?援田橫五百之義,本少康一旅之誠,謹先我同胞而赴國難焉。”真真切切,且悲且壯,氣薄雲天,讀之如蕭蕭易水壯士高歌之感。特別是那“援田橫五百之義,本少康一旅之誠”,不但寫得慷慨激昂,而且極有文采。“援田橫五百之義”說的是,楚漢戰爭之後,田橫不肯稱臣於漢,率500餘人避居海島。劉邦為除後患詔令赦田橫罪而行招撫。田橫被迫偕門客二人赴洛陽,可是卻在途中自殺。聞田橫死訊,五百義士亦全部自殺,追隨田橫而去。“本少康一旅之誠”說的是,夏朝開國不久,異族入侵,夏朝亡國。有虞氏首領收留夏王后代少康,並給他一旅五百名士兵,少康發憤圖強最後靠這一旅之兵恢復夏朝。田橫五百士是說,為了國家大義,黑龍江省守軍不惜全部赴死;少康一旅是說,雖然黑龍江省處境困難,但最後中國一定勝利。對仗工整,用典貼切,力透紙背,不僅準確說出了江橋戰場黑龍江省軍隊的困境,表達了黑龍江省軍民必死的戰鬥決心,還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可稱曠世佳句。

電文雖然署名馬占山、謝珂,但這極具文采的電文顯然不是出自馬、謝二人之手。馬占山沒讀過書,不大會寫字;謝珂雖讀過軍校,但畢竟從小躋身行伍,不是文人,看過謝珂的詩文,不是這種風格。那麼,這些激動人心的文字是誰寫出的?

江橋抗戰時,馬占山身邊就有這麼個師爺,而且是紹興師爺,這人叫婁心田。江橋抗戰及以後的許多署名馬占山的好文字都是紹興師爺婁心田的手筆。

馬占山的紹興師爺

紹興自古出師爺。魯迅先生家族中也有十多人當過師爺,曹聚仁說:“魯迅的風格……有著‘紹興師爺’的冷峻、精密、尖刻的氣氛。”秋瑾之父秋桐豫當過東三省總督趙爾巽的師爺。周恩來的祖父周殿魁和外祖父萬青選也當過師爺。紹興師爺出安昌,這個婁師爺就是紹興安昌人。婁心田可不是一般的師爺,要是到了紹興你就知道這人在師爺中的位置了。紹興安昌鎮有個全國惟一的“師爺博物館”,這博物館其實就是婁心田的故居。之所以選擇婁心田的家做為師爺博物館,一是因為婁家世代出師爺,是師爺專業戶;二是婁心田其人其筆是紹興師爺的傑出代表;三是他的舊宅完好保留了師爺之家的特色;最後是婁心田當過馬占山的師爺。

馬占山的紹興師爺

婁心田的故居原名“斯干堂”,取自《詩經·小雅·斯干》開頭的“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斯干堂的篆字對聯“忠厚傳家久,時書啟後人”和巨幅中堂《夜半課孫圖》,是紹興師爺人生哲學的寫照。紹興師爺是官僚的顧問、智囊,但他們一生低調,不事張揚。斯干堂正門矮小,與普通民居沒有什麼兩樣,可是裡面卻豁然開朗、別有洞天,竟是五進20多間,算得上是大戶人家。師爺又稱幕友、幕客,一支筆、一張嘴,全靠給主人家謀劃、計算、寫作吃飯,收入多是依水平而定,差距懸殊,文筆好,口才佳,收入才多。婁心田大部分時間是給馬占山當師爺,收入多是得自馬占山,可見馬占山對這位先生是很滿意,很看重的,否則他得不到這麼多薪酬。

馬占山的紹興師爺

紹興師爺有顧、婁、徐、方四大家族。婁氏世代為師爺,出過的著名師爺有婁墨林、婁春蕃、婁傑、婁同生、婁同軌,再就是婁心田。

婁心田,原名同書,1875生於紹興安昌師爺之家。幼年喪父,家境清貧,全靠婁家祠堂義米度日、讀書。婁心田自幼聰穎好學,努力刻苦,跟堂兄學得師爺本事,還練出一手好書法。光緒年間得到庠生學歷,也就是秀才。

婁心田有個同輩本家,叫婁同軌,這人也是十分了得的師爺。民國之初,婁同軌隻身闖關東,一步一步給鬍子出身的大帥張作霖當上秘書。名叫秘書了,其實還是師爺。婁同軌為人清直,文章、書法、口才絕佳。張作霖自己雖然文化不行,但他知道文化人重要,也知道誰是有文化的人,對婁同軌大為讚賞,並要求他再從家鄉弄幾個師爺來東北,婁同軌就推薦了幾個本家,其中就有婁同書,也就是婁心田。

生活無著的婁心田來到東北,被“分配”給馬占山當秘書。江橋抗戰中,婁心田為馬占山出謀劃策,更為馬占山將軍寫出了許多電稿、文告,這些出自紹興師爺之手的激揚文字,送達蔣介石、張學良、國民政府,甚至為全世界知曉。

江橋抗戰後,婁心田隨馬占山到內蒙、陝西一帶抗戰,後來到西安特貨公棧任經理,併成為東北軍與紅軍的專門聯絡人員,為紅軍的陝北根據籌辦軍需,又後赴四川綿陽銀行任職。

1938年,正值國家民族存亡的生死關頭,東北大學內遷三臺,一批熱血青年、教授學者來到三臺,從恢復元氣到發展壯大,為中華民族保存了一所大學的文脈,培養了無數精英。

隨著東北大學而來的,是一批名教授名學者,如陸侃如、馮沅君、金毓黻、高亨、楊榮國、姚雪垠等,齊集三臺

1944年,抗日戰爭勝利在望,為抗日奔走運籌的紹興師爺婁心田卻離開了人世,時年70歲。婁心田留下許多署名馬占山的文字,留下三千餘冊古籍,留下紹興師爺一段佳話。

因為婁心田的學識、人格代表了紹興師爺,因為婁心田的抗戰經歷,紹興人選擇了他的舊居做為紹興師爺博物館。

今天,我們追念當年江橋抗戰的戰鬥英雄時,不要忘記幕後有個紹興師爺婁心田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