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突破在即

指數突破在即

指數突破在即



指數漲跌,本質上就是供求關係。

想要上漲就是增加需求,增加需求就要有更多的錢。這個錢分為兩部分,一個是國內的資金,一個是國際資金。

第一張圖是美元兌人民幣近期走勢,由於美元持續走弱,人民幣持續升值。今年5月27日創出最低7.19535以來截止目前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幅度超過4.5%。

全球人民幣日成交額大概為3000億美元,類似於股票人民幣想要升值就需要用美元不斷買入,也就意味著國際資本是在不斷湧入國內的。

第二張圖是十年期國債期貨,這代表著市場無風險收益趨勢。風險較大的時候資金流入,價格上漲,反之流出,價格下跌。

無風險收益對應的是風險收益,當資金從無風險收益中流出,也就意味著風險收益的資金流入。

兩張圖的趨勢都表明,市場需要的資金已經到位,剩下的就是一個引爆點,一個導火索。

這個導火索我們很容易會想到券商。

以目前大盤所處的位置,券商只需要一個集體漲停就可以帶領指數突破。

近期市場表現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自從7月指數調整以來,市場走出最明顯的結構性行情就是兩個極端。

第一個極端是以貴州茅臺、海天味業為代表的白馬股不斷走高,第二個是以天山生物、堅瑞沃能為代表的低位股的快速拉昇。

這兩個極端在正常情況下的走勢應該是最穩健的,因為確定性較強。白馬股確定性盈利震盪走高;垃圾股確定性虧損震盪走低。

如果說他們兩個同時快速拉昇,那麼原因只有一個,就是系統性機會來臨,整個市場估值水平的提高,使其股價被動上漲。

這個階段比較尷尬的就是處於兩者之間的股票了,前期有過一定漲幅之後一直在調整。而這一部分則佔據了市場上百分之90%以上的個股。

這也是為什麼這一時期多數人沒有賺錢甚至出現虧損的原因。其本身並沒有問題,只是一個節奏。他們上漲的時候兩個極端處於調整,他們調整的時候則是極段上漲,接下來指數突破以後則再次轉換。

蘋果產業鏈

指數突破在即


這是今年蘋果公司的股價走勢圖,對於一個市值超過2萬億美元的公司來講,近期有加速上漲跡象。

如今蘋果公司在納斯達克的權重超過10%,昨日美股三大指數中只有納斯達克上漲,另外兩個下跌,蘋果股價堅挺起到了重要作用。

今天A股與蘋果相關的兩家公司一個是歐菲光,一個是藍思科技。這兩家都是蘋果供應鏈企業,市場傳聞歐菲光被蘋果剔除供應鏈,早盤一字跌停,封單130萬手,資金超過20億,後又傳出歐菲光的觸控訂單被藍思科技接受,股價一度漲幅超過15%。

雖然午間證實這兩則消息都是都是謠言,但是最終歐菲光以下跌6.61%收盤,藍思科技則上漲5.24%。其中歐菲光成交66億,藍思科技成交59.43億,一則消息牽扯到的資金超過125億元。分別稱為滬指成交的第二和第三名。

傳聞不管最終是真是假,經過這樣一鬧,市場將會增加對於蘋果產業鏈的關注度。因為華為斷芯,可以預測的未來一兩年,華為必然讓出高端手機市場份額,這個市場會被蘋果和三星瓜分。

三星基本推出我國,因此國內市場大部分將會被蘋果佔領。這也是蘋果公司股價一路新高的原因。

指數突破在即


此圖為蘋果代工廠鄭州富士康在招收大量新員工,時間為上週六。隨著5G版IPHONE的放量,蘋果產業鏈企業也因此而受益。

指數突破在即


這是代工廠比亞迪電子的股價走勢圖,七月份以來已經翻倍。

除了藍思科技以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訂單比例大增的立訊精密和歌爾股份走勢也比較強勁。

這也是蘋果公司的高明之處,拉上更多的中國企業與之捆綁,將這些企業扶持做大,以此牽制高層決策。

很多網友對於美國製裁華為憤憤不平,為什麼我們不能制裁蘋果?我打你,你疼,你打我,你也疼,這就是原因。

至於A股上市的工業富聯我為什麼沒有提,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工業富聯當初上市的時候並不是以代工廠的名義來的,而是以科技創新作為賣點,以上市為契機進行轉型;另外一個是在單純的代工領域富士康開始向印度等東南亞國家轉移,目前印度工廠設計產能達到30%。

因此工業富聯比較尷尬,不想靠代工賺錢,但是轉型還遙遙無期,老闆又看透了你的心思,連之前的代工也不讓你獨家來做。

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