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胃癌:從復發到控制,他用了這個方法

本文轉自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晚期胃癌:從復發到控制,他用了這個方法


在病區看到老汪,他像老朋友一樣,熟稔而親切地跟醫護打著招呼,腳步輕快,一臉笑意。


很難想象,大半年前胃癌復發的他,在瑞金醫院腫瘤科團隊開展的臨床研究新療法下,病灶已完全緩解。


復發了


腹痛脹氣,老汪的第六感告訴他,可能不妙。去年下半年,他來到瑞金進一步檢查。


隨後的PET-CT檢查和胃鏡活檢病理結果都印證了他的預感——的確復發了,經過瑞金醫院胃癌多學科診療團隊的專家會診,已沒有再次手術根治的機會。


這是老汪第二次與腫瘤正面交鋒。一年前,家住安徽的老汪感覺吞嚥困難,醫院的檢查結果猶如晴空霹靂———胃癌。經過了圍手術期的化療,老汪成功接受了胃癌根治術。


晚期胃癌:從復發到控制,他用了這個方法

但一切並未結束。去年11月,腫瘤再次復發並伴有全身多處轉移,


“手術是根治胃癌最有效的辦法,但我的情況不好,已經有遠處轉移,醫生說再手術的機會不大。”生病以來一直都很樂觀的老汪,心亂如麻。


一絲光亮


“還有沒有其他辦法啊醫生?”


不甘放棄的老汪巴望著張俊主任和他的主治醫生施敏,希望下一刻就能靈光乍現想出辦法。


晚期胃癌:從復發到控制,他用了這個方法


“腫瘤治療絕不是‘千人一方’的模式”,瑞金腫瘤科團隊不厭其煩地為每位患者設計個性化的治療方式,他們擅長排兵佈局,用最適合的方式,抑制住腫瘤。


秉承了朱正綱教授等瑞金醫院腫瘤學前輩重視臨床與科研並舉的科室傳統,克紹箕裘,腫瘤科團隊反覆琢磨老汪的檢查報告,靈光一現,或許那個臨床試驗可以試一下!


篩選檢查顯示EB病毒陽性,換句話說,他完全符合這項臨床試驗入組的標準!


“這種胃癌病人接受PD-1免疫治療,應該會有幫助。”聽到這句話,老汪喉頭一梗,沒來由的落下熱淚,當希望真的到來時,老汪如墜夢中。


雲開月朗


很快,老汪參加了瑞金醫院承擔的新藥臨床研究,接受了化療聯合PD-1單抗新藥的聯合治療。結果令人振奮,第一個療程結束,老汪的病情明顯好轉了——方法有效!


“好像能感覺到壞細胞在一點點被消滅,整個人狀態越來越好。除了手指有點麻,化療並沒有什麼不舒服。”老汪說他無法忘記,拿到評估報告那天,主治醫生笑容燦爛,像是看到自家孩子考了滿分似的。


晚期胃癌:從復發到控制,他用了這個方法


第二階段的治療後,影像學評估完全緩解,腫瘤完全找不到了。“已經達到完全緩解了!”


在瑞金醫院腫瘤科團隊的眼中,腫瘤是個高智商的壞孩子,一股腦兒地拼命打擊它不一定有用,需要耐心觀察它的特徵,找到合適的藥物治療。


好在現在抗腫瘤的方法多樣化了,除了傳統的方法,科室還承擔了包括PD-1單抗、新型口服紫杉醇類化療藥物、腫瘤微環境調節劑等在內的多項新藥臨床研究,同時還發起了維持治療、節拍化療等旨在改良傳統化療模式,以“最低有效劑量”替代 “最大殺傷劑量”的新策略研究,以更好地幫助醫生排兵佈陣。


雲開月朗,參加新藥臨床研究,真的控制住了腫瘤!


“第一時間使用新藥,對走投無路的晚期腫瘤病人而言,無疑是黑暗中的一盞燈火。”張俊主任說,現在大眾對於新藥臨床研究的認識在改變,不少像老汪這樣的病人還會主動問醫生,有沒有新的臨床試驗可以參加,大家逐漸明白,臨床研究是在充分的患者知情和倫理保護下的醫學探索,積極參加臨床研究,參加者將會是新藥、新療法的最快、最直接的獲益者。


希望


照例,老汪每隔21天來醫院做一次檢查。


“血項、CT都好著呢。”病房裡,老汪彙報完自己的檢查情況,忍不住向我們“炫耀”起今年父親節兒子兒媳婦送給他的新衣服,心裡美滋滋。


原本以為要跟老伴兒女說再見的自己,竟又可以重返工作崗位。


對於未來,老汪充滿信心:”醫學在發展,藥物在更新,我們應該滿懷信心地過好每一天,幾年以後,會有更新更好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