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改革了武舉制度,為何軍隊實力越來越弱?這樣的國家神仙難救

眾所周知,宋太祖趙匡胤是通過“陳橋兵變”登臨了帝位。

後來,或許是出於穩定政權的考慮,亦或是害怕後人效仿自己奪權,黃袍加身後的趙匡胤,極力要求中央集權,並藉機推出了一系列削減地方權力的政策。因為,統治者長期出於安逸驕縱的生活狀態,使得宋朝的軍事力量漸漸衰頹,民間甚至流傳著“業無可採,上馬則隕”的說法。

可是,鮮有人知的是,即使軍事力量如此薄弱,宋初的幾位君王卻也經過了一番努力。他們也曾立志要改變宋朝疲弱的軍事情況,譬如:宋太祖曾改用唐代的武舉制度選拔武將。可是,即便如此,宋朝的武舉制度建設卻依舊不盡如人意。

宋朝改革了武舉制度,為何軍隊實力越來越弱?這樣的國家神仙難救

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根據史書記載,武舉制度建立於唐代,這一制度在當時並不受重視。宋太祖建立宋朝後,因國家各項管理結構都渴望人才,便大行科舉和武舉考試。除此之外,他還命地方官員在民間尋找武藝高強的人,並將其帶到都城殿試。可這些官吏們經過一系列考核只篩選出三百多人,且最終沒有一人符合皇帝要求。

從表面來看,宋太祖此舉似乎打破了封建社會所謂的階級限制,給了民間才子一次逆天改命的機會。可實際上,這樣的選拔機制卻如同魏晉時期推行的九品中正制一般,浪費有限的人力資源。因為,推薦和選拔武將的權力仍舊掌握在少數官員手中,其中可暗箱操作的地方太多,故選拔結果註定是不公正的。

後來,宋仁宗登基之後,建立了一個專門培養軍事人才的機構——武學。正是從那時開始,宋朝的武舉漸漸有了規範的教學模式,使得武學建設逐步走向了正軌。

相傳,宋仁宗還會親自對武舉舉人進行殿試,考察舉人的弓馬射藝。

宋朝改革了武舉制度,為何軍隊實力越來越弱?這樣的國家神仙難救

自宋朝恢復武舉制度以來,共出現了約七十七科武舉考試內容。

這其中,不僅包括武舉人應必備的武術技藝,還囊括了大量的武術理論——策論。由此,也可看出,宋朝皇帝雖然重拾了武舉,可是,社會大環境卻依舊是“重文輕武”。

此外,宋代武舉制的完善對宋朝自身和後世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不僅提升了宋代武狀元和武舉人的文化水平,還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武術理論的發展。

客觀來說,這種意義主要表現為以下三點:

第一點,宋朝系統化的武舉制度為後世選拔人才奠定了基礎。根據相關史籍記載,宋朝的武舉考試主要分為解試、省試和殿試三級測評。其中,殿試是前朝武舉制度從未有過的。在宋代,武舉子會在每年六月到兵部登記報名,並於當年的八月進行解試。

解試分為武術和文章兩個科目,考生通過之後還需參加省試。每年三月到五月,皇帝會親自對通過省試的舉人進行殿試,經過策論考察後,皇帝便會選出當年的武狀元。

宋朝改革了武舉制度,為何軍隊實力越來越弱?這樣的國家神仙難救

第二點,宋朝首創了針對武舉的專門學校。為了更好的培養軍事人才,宋朝統治者首次建立了專門培養武官的機構——武學,這種機構有些類似於現今的軍事學校。雖然,當時建立的武學規模不大,且存續時間較短,但是,其無疑對封建國家培養武術人才具有積極意義。

第三點,宋朝開創了“文武並重”的武舉制度。與前朝不同的是,宋朝的武舉考試結合了武術和文化。考官不僅會考察武舉人的武藝水平,還會測試其武術理論。可以說,這種武舉制度不僅為國家選拔出了大量德才兼備的武將,還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宋帝國抵禦外來入侵的能力。

自唐滅以來,宋廷便一直存在“尚文抑武”的現象。雖然,宋初幾位帝王恢復了武舉制度,且頒佈了一系列培養武術人才的措施,可是,武將在朝中的地位卻依舊十分低下。

到了宋朝中後期,這種畸形的思潮甚至開始破壞武舉制度。

宋朝改革了武舉制度,為何軍隊實力越來越弱?這樣的國家神仙難救

宋高宗趙構察覺到了這個問題,他擔心宋朝出色的武將得不到提拔,只能產出文人,於是,便主動倡議“文武並重”的國家政策。很顯然,宋高宗的提議並未奏效,這一點,可以從宋孝宗與大臣洪适之間發生的一件趣事中,便可看出端倪。

相傳,在宋孝宗統治時期,有一位大臣上奏,請求將武舉考試中的優勝者派到軍中擔任高級官員。為了解決此事,宋孝宗詢問大臣洪适的看法,但是,洪适卻堅決反對這一提議。因為,在他看來,當時宋廷所謂的武舉人都是通過書面考試選拔的,其本質上有別於行伍志堅的軍人,兩者放在一塊不太合適。

其實,這一建議很早就被大臣提過,只不過宋孝宗沒有采納。如今,有人再度重提,儘管大臣洪适反對,宋孝宗還是決定將武舉人派遣至軍中擔任高級將領。其實,宋孝宗此舉實為不得已,畢竟,嚴格意義上,武舉人應該是國家通過重重篩選挑出的武將。若其都不能帶兵打仗,那麼,宋朝的武舉制度豈非只是一個擺設。

到了宋光宗統治時期,朝中重文輕武的風氣更加嚴重,武舉人地位要比文舉人低很多。這種現象直接導致眾多武舉人棄武從文,轉而學起了四書五經,不再勤學武功,使得宋朝武舉制度進一步崩壞。

宋朝改革了武舉制度,為何軍隊實力越來越弱?這樣的國家神仙難救

等到宋寧宗掌權之際,雖然,他已認識到重文輕武的弊端,並重新構建了武舉制度,可是,社會上依舊存在重文輕武的風氣,受此思潮影響,參加武舉考試的多是些不入流的武者。除此之外,因朝廷上下輕視武藝,武舉考場往往作弊現象頻發。更何況,當時官員腐敗問題嚴重,所以,很多成績不達標的考生最後都成了武舉人。

由此,不難看出,宋末的幾位皇帝為了武舉改革費盡了心血。可是,令人嘆息的是,當時宋王朝已病入膏肓,社會制度極度腐敗,重文輕武思潮也已深入人心。在這樣複雜的時代背景下,再徹底的改革也不能喚醒宋帝國的生機,更別提重振武舉制度了。

參考資料:

【《中國曆代武舉制度述略》、《宋史·太祖本紀》、《我國最早的“軍事院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