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抵制肖戰是唯一選擇?我不討厭他,但我必須抵制

為什麼抵制肖戰是唯一選擇?我不討厭他,但我必須抵制


2月24日,微博用戶“迪迪出逃記”在微博發佈了以肖戰為原型創作的同人文章《下墜》最新一章的連載,並附上AO3和LOFTER的網站鏈接。


為什麼抵制肖戰是唯一選擇?我不討厭他,但我必須抵制

AO3該文頁面


2月26日,因不滿《下墜》對肖戰形象的塑造,肖戰大粉號召粉絲撥打 12390 全國“掃黃打非”辦的舉報電話,舉報《下墜》作者及博君一肖 CP 粉寫手,隨後粉絲又陸續把矛頭指向B站、百度網盤、晉江等諸多同人創作頭部平臺。


為什麼抵制肖戰是唯一選擇?我不討厭他,但我必須抵制

肖戰大粉號召粉絲進行舉報


2月27日,AO3貼吧、官網、B站同性內容、Lofter寫手內容被封,導致很多太太(產出比較多且受到喜愛的創作者)紛紛退圈。


肖戰粉絲的舉動引起了眾怒,包括同人圈、日韓圈、歐美圈、動漫圈在內的亞文化圈層開始聯合抵制肖戰及其粉絲,此事被稱為“227大團結”。


為什麼抵制肖戰是唯一選擇?我不討厭他,但我必須抵制

微博相關超話


“好比一家超市的貨架上有酒,有人衝進來不僅把酒瓶子砸了,還查封了超市,僅僅因為這種酒未成年人不能飲用。”——有網友這樣評價“227”事件。


事情要從“同人”開始說起。


“一點點人”的同人圈


2月27日當晚,肖戰代言的某護膚品牌在直播節目的時候,其他圈的粉絲相繼在直播中刷彈幕,提及當天的輿論風波,主播稱,抵制肖戰的“一點點人,成不了氣候。”


這“一點點人”到底是幹什麼的?


廣義的同人,可以是某部作品衍生出來的二次創作,也可以是非商業性質的原創作品,有文字、漫畫、動畫、遊戲、音樂、視頻等多種形式。


為什麼抵制肖戰是唯一選擇?我不討厭他,但我必須抵制

肖戰王一博互動


舉例來說:

如果《泰坦尼克號》中的Jack活下來了,能不能和Rose白頭偕老?

如果《哈利·波特》中的小天狼星沒有死,他會不會有一個溫暖的家?

如果《人民的名義》中的祁同偉從一開始就沒有走錯路,能不能和侯亮平把酒言歡?

如果《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添壽十年,三國的格局會不會改變?

……


以上所有的“另一種可能性”,都是讓讀者和觀眾忍不住浮想聯翩的內容,當不滿足於遐想的人,把自己的想法寫出來,同人作品就誕生了。


簡而言之,同人就是我們的腦洞,是對原作的“意難平”。


這次引起爭議的是同人作品中的一種——“真人同人”。即作品並非基於某個原作,而是故事的主角是現實中存在的人物,可能是明星藝人、政治領袖或歷史人物等。


創作同人並不是年輕人的專利,同人作品離我們的生活其實很近。近年來大火的宮鬥戲,就可以看作歷史同人作品。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講了同一段歷史,同一批歷史人物的《延禧攻略》和《如懿傳》,除了可考的人物封號和一些大事件與歷史相符外,幾乎所有情節都是原創的,導致同一個歷史人物在兩部劇裡的形象完全不同。


為什麼抵制肖戰是唯一選擇?我不討厭他,但我必須抵制

圖|網絡


我國的四大名著也與同人有密切的關係,《金瓶梅》是《水滸傳》的同人;曹雪芹《紅樓夢》前八十回為原作,所有續作都是《紅樓夢》的同人;《三國演義》是《三國志》及歷史同人,電影《大話西遊》是小說《西遊記》的同人作品,還是魔改的那種。


看同人,與其說是在看作品,不如說是在感受原作對其他讀者的影響,此中交流與共鳴的意義已經遠大於文學創作的意義了。


AO3是什麼?


Archive of our own(以下簡稱“AO3”),是一個非營利且開源的同人小說數據庫網站,站內的文章由網站上的用戶所貢獻。

為什麼抵制肖戰是唯一選擇?我不討厭他,但我必須抵制

AO3的標誌及全稱


網站的創建者,女作家娜奧米·諾維克(NaomiNovik)是一位幻想小說作者,其作品屢次獲得星雲、軌跡、雨果等頂尖幻想小說獎項與提名。


2007年5月30日,archiveofourown.org域名註冊。這個名字的靈感來源於伍爾芙著名的女性主義作品《一間自己的房間》。


截至2019年7月,AO3上的作品超過500萬篇。


為什麼抵制肖戰是唯一選擇?我不討厭他,但我必須抵制

圖|Bill McConkey


2019年8月,AO3被授予雨果獎“最佳相關作品獎”。在領獎致辭中,娜奧米說:“所有形式的同人內容,無論小說、視頻剪輯、圖畫還是音頻,都圍繞著這樣一個觀念,即藝術不是孤立地產生,而是在社區中產生。AO3正是如此。我們在此領獎,但我們代表的是數以千計的志願者和數百萬用戶。他們聚集在一起,為同人圈的繁榮添磚加瓦。”


但AO3也一直存在爭議。


粉絲文學自然不會缺少各種瘋狂的性幻想。自創站以來,AO3就因為“允許發佈有問題的內容”而飽受詬病。


2016年,一篇名為《我根本不在乎為什麼創立AO3》的帖子引起了巨大討論。帖子中稱:“他們用‘不喜歡別看’的言論作為他們寫兒童色情等內容的擋箭牌,真是超級噁心……各個年齡的人,甚至還沒到青春期的人,都可以訪問……我差不多不能舉報任何東西,因為只要你不抄襲就萬事大吉。”


為什麼抵制肖戰是唯一選擇?我不討厭他,但我必須抵制

AO3上一篇文章的標籤


對此持不同意見的網友辯稱:“如果我在AO3上發佈了露骨的小說,我就有責任給它打上相應的tag(標籤),並在tag和簡介中提到其中含有色情內容。如果對作品進行適當的標記,對18歲以下的人標記為不適合閱讀/不適當,並針對所有敏感內容發出警告,那創作者已盡到了應盡的義務。”


撇去此次事件中的林林總總,其實,這場“海嘯”中,無論是粉絲、還是肖戰本人,抑或是網友們,都是受害者。


說這些話不是為了給肖戰洗白,在這場海嘯中,不管是他本人還是他的團隊,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寫這篇文章,不是評判事件中的是是非非,更不是對肖戰或其粉絲進行評判。我們認為,更值得探討的問題是:

粉絲為何如此瘋狂?大眾的反抗為何如此激烈?這樣一場小圈子內的衝突怎麼就變成一場網絡海嘯?


割裂的圈層


這次事件為什麼會爆發?我們傾向於認為這是一次必然事件,不發生在肖戰身上,也會發生在其他流量明星身上,而問題的根源來自於割裂的圈層。


那圈層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作為文化產業鏈中的一環,取決於經濟基礎。自2000年以後,中國的經濟發展飛速增長,GDP總量從2000年的10萬億到2019年的接近百萬億。物質和精神文化產品大大豐富,充分的多樣性讓每個人的個性化需求都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為什麼抵制肖戰是唯一選擇?我不討厭他,但我必須抵制

圖|中國新聞網


在70、80後,乃至90後的成長歲月裡,由於缺乏娛樂活動,文化產品相對較少,大眾傳媒可以籠絡真正的“大眾”,一個爆款電視劇就能夠覆蓋80%以上的人,所以大家擁有很多共同的記憶。


為什麼抵制肖戰是唯一選擇?我不討厭他,但我必須抵制

為什麼抵制肖戰是唯一選擇?我不討厭他,但我必須抵制

圖|網絡


而從00後開始,能服務於個人個性化需求的娛樂形式、產品形態源源不斷,使得這一代人有著更獨立的個性,更多元的愛好,可以說是發展得最為充分的一代人。


製造消費者的資本


在這當中,互聯網的發展為多樣化提供了技術支持。互聯網資本進入文創產業後,開始挖掘年輕人的喜好,從他們身上解讀出大數據的流向和流行趨勢,徵用其背後的購買力。


而徵用來的,就是亞文化,就是粉圈。


所以,過去非常火的婆媳劇、抗戰劇立刻就變成了各式網文改變而成的玄幻、宮鬥、宅鬥劇。近兩年還有很多非常火的耽美改編劇,也讓很多原本不為大眾所知的明星一夜之間成為“大流量”,最著名的當屬肖戰主演的《陳情令》。

為什麼抵制肖戰是唯一選擇?我不討厭他,但我必須抵制

《陳情令》劇照


然而資本並不僅僅滿足於服務消費者,更要製造消費者,製造我們原本不需要的東西,製造我們的需求,讓我們求著去買單。所以,更高級的玩法是,針對一個圈子,製造一種崇拜,從而販賣產品,完成收割。


為什麼抵制肖戰是唯一選擇?我不討厭他,但我必須抵制

肖戰粉絲應援


這其中,粉絲成為被收割得最徹底的一幫消費者,吃其肉的同時還要食其髓。為了賺取更高額的利潤,資本會竭力培養粉絲的忠誠度,冠粉絲以專屬頭銜,為粉絲派發打榜、控評、刷量等任務。


一方面,推動、割裂、異化不同的粉絲群體,另一方面進行二次收割,收穫廉價勞動力。


在粉圈,粉絲會不斷強化“我要保護我的idol,我idol只有我一個人了,我一定要搞死對家,我idol才會好好的。”這種認同感,所以就會盡可能的用力。


再加上如今粉絲的年齡層越來越小,在不佔有社會資源,更沒有收入來源的情況下,“我能為偶像做什麼呢?”,只能給自己樹立一個必須打到的敵人,然後藉以打倒TA,完成一種“我為哥哥做了事”的心滿意足感。


為什麼抵制肖戰是唯一選擇?我不討厭他,但我必須抵制

肖戰反黑站下面統一的評論


當然所有粉群裡都有那種默默為偶像做數據就很開心的粉絲,但不能控制的是,一個群體當中也一定會有極端的粉絲,他的快感是隻能用這種方式來實現。


資本下的“流量”模式


所有矛盾的爆發,本質上都是一次群體性的集合行為,而集合行為的背後,必然有著結構性壓力。


簡單來說就是:無數不爽的積壓,每一個人都在高壓之中,都在等待機會爆發。


而這次的227事件中,肖戰成為了導火索。在流量明星當眾的娛樂圈中,大眾不爽流量久矣。從郭敬明老師的PPT作品,大寶貝的摳圖式表演喜提上億片酬,批評某些流量明星演技的導演被粉絲問候了三代家人,每一個事件都在為大眾的“不爽”添磚加瓦。


為什麼抵制肖戰是唯一選擇?我不討厭他,但我必須抵制

電影《小時代》


“流量”這個概念之所以出現就是因為互聯網資本進入文創產業。


2012年,騰訊提出”泛娛樂產業鏈“的概念,意思是遊戲、文學、動漫、影視等文創產業的每一環節我們都要參與,然後梳理、打通上下流,把它整合成一個大的模塊。


這也是當前的市場環境下,最簡單、也是最容易賺錢的方式。用流水線的方式打造“明星”產品,火了之後,迅速變現撈錢,過氣了,只需要再複製一個就行,堪稱“流量製造工廠”。這也是近兩年,所謂的“爆爆”層出不窮的原因。


肖戰之前的流量明星,比如鹿晗、吳亦凡,其實他們最早的成名機制和互聯網資本沒有關係,只是互聯網資本把他們的人氣、熱度、話題識別為了流量。


為什麼抵制肖戰是唯一選擇?我不討厭他,但我必須抵制

最初的娛樂圈四大流量


但肖戰不一樣,他的履歷和資源的背後幾乎都有騰訊,這和打造”泛娛樂產業鏈“的過程是同步的,是一開始就部署好的。他的流量完全是互聯網資本給的,是純血流量,這是一個基本邏輯。


資本用工業化的方式製造內容,通過微博熱搜、廣告、營銷號、大V等一通操作,全方位、無死角地宣傳,把我們裹挾在鋪天蓋地的信息之下。


在這樣的模式下,消費者看爛劇、明星演爛片、消費者再罵明星,所有人都是受害者,除了資本。


在這套靠流量掙錢的資本邏輯下,我們不僅是商品,更是“數字勞工”,不僅成為被賣給廣告商的數據,還成了資本免費生產內容的工具。

為什麼抵制肖戰是唯一選擇?我不討厭他,但我必須抵制

網友發起抵制肖戰及其代言的話題


我們的每一條微博、每一個朋友圈、甚至每一條評論和彈幕,都是免費的內容,都是在幫平臺製造產品,不僅讓資本賺錢,還被資本剝削了勞動力。

為什麼抵制肖戰是唯一選擇?我不討厭他,但我必須抵制

圖|網絡


而粉絲們堪稱被剝削得最慘的一批,他們為偶像生產的內容付費,被薅第一遍羊毛;作為數據,被賣給廣告商,被薅第二遍羊毛;作為數字勞工,為偶像打榜、控評、刷數據,免費貢獻自己的勞動力,被薅第三遍羊毛;作為廣告商產品的消費者,還要去買它的東西,被薅第四遍羊毛。


粉絲行為,偶像買單?


說回正主,粉絲行為,偶像買單這合理嗎?流量明星的本質就是被資本製造出來的“產品”,他們揹負著資本巨大的期待,他們不能做錯事、說錯話,不能有一點汙點,否則就會糊掉,付出巨大的代價。


在這種情況下,由於idol不說話,idol不為自己辯護,更反向激起了粉絲的保護欲和戰鬥欲,就是“我idol都不能說話了,那我要為了他罵遍你們所有人”。


為什麼抵制肖戰是唯一選擇?我不討厭他,但我必須抵制

肖戰粉絲針對事件發聲


在這次事件當中,肖戰將自己孤立於這個世界之外,變成一個面目模糊的、非常空洞的符號,沒有任何聲音,沒有任何動作,這很穩妥,但也並沒有什麼可稱道和可同情之處。


如果他站出來明確表態,那很了不起,但此刻你不能苛責的原因就是過往沒有哪個流量明星會這樣做。畢竟為了維護好流量明星們的產品屬性,資本甚至會會限制他們的觀點和行為。


因為他們一旦有了觀點,就會反向篩選掉一批不認同此觀點的粉絲。但粉絲濫用舉報,無人出來制止,至少能證明經紀公司的無能。

為什麼抵制肖戰是唯一選擇?我不討厭他,但我必須抵制

肖戰工作室聲明


在資本的操控下,流量明星對粉絲採取不教育、不引導的策略,百般縱容。他們已經沒有耐心通過打造作品來贏得大眾的支持,而是習慣於用買熱搜、刪帖、鋪營銷號、買水軍、洗腦控評等方式,來製造虛幻的空中樓閣,對有損自家產品價值的言論進行無限制打壓。


然而,玩弄人心者終被人心玩弄,一直在玩火的資本這次終於不小心燒到自己了,肖戰代言的產品已經遭到大規模抵制。

為什麼抵制肖戰是唯一選擇?我不討厭他,但我必須抵制

網友發起抵制肖戰及其代言的話題


這次之所以“翻車”,一方面,是他們沒想到這次惹到的創作者和受眾群體如此團結,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更大多數的我們,已經無法忍受流氓般的資本邏輯了。


這次的反抗,不僅是AO3、LOFTER的作者和受眾對於肖戰的反抗,更是我們每一個普通人,在被資本蹂躪、壓制到忍無可忍之後,對壓迫者的全面反抗,“粉絲行為,偶像買單”這當然是合理的,這也是大眾對於資本唯一的反抗方式了。

為什麼抵制肖戰是唯一選擇?我不討厭他,但我必須抵制

網友發起抵制肖戰及其代言的話題


讓人很無奈的是,這次資本確實不小心燒到了自己,不過也就是燒壞件衣服罷了,一個肖戰糊了,流量工廠裡還有無數的肖戰等待出廠,只是可惜了肖戰,可能要成為這件被燒壞的衣服本身了。


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有一個偶像給予自己力量或正向引導,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在喜歡的同時,我們更呼籲理智追星,保持著與偶像之間正當好的距離,始於欣賞,也止於欣賞,不要在偶像的人設裡尋找自己全部的精神寄託,最後迷失自己。


而更重要的是,我們更希望每一個明星,都可以為喜歡你的人擔起責任,靜下心來,輸出好的作品,而不是頻繁上綜藝、跑通告。畢竟,真正能夠讓你留下來的,是作品。


明星作為公眾人物,承擔了一定的社會責任,有必要給粉絲做出正向引導,給大家樹立最好的榜樣,以身作則地保持自律,自控。這樣的明星素養,必然也會影響自己的粉絲群體。


因為有了粉絲,明星才有了粉絲經濟的增值,所以明星必然是要操這份心,置之度外不可行。


· END ·


圖片|網絡

資料|GQ報道、利利川、檢察日報

整編|青年Z造


為什麼抵制肖戰是唯一選擇?我不討厭他,但我必須抵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