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林以富:我手寫我心

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林以富:我手寫我心

林以富:我手寫我心

林以富,男,漢族,中共黨員,現年58歲,潁上縣人,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好煙、茶、行旅。曾在《農民日報》《糧食決策參考》《安徽經濟報》《新潁上》等發表論文多篇,有些文章被《東方城鄉報》《農家顧問》《農業快訊》《農業災害研究》等報刊、雜誌轉載或引用,被“中國農村經濟信息網”、“中國知網”、“豆丁網”轉發,被“百度文庫”收錄。《農民二輪承包耕地與實際耕種地畝不符的成因與對策》一文被《理論前沿思索》編委會評為一等獎,同時被“潁上財政學會”評為二等獎,參與編輯《理財之路:基層財政幹部“十一五”工作指南》一書,獲《國家一級著作權證書》。

“我手寫我心”,這句話不是我說的,是我的詩詞老師陶然(網名阿朱)說的,正好適合我走過的路,於是拿來作標題。

我開始寫作,源於一次美麗的邂逅。上世紀90年代,我在“三查辦”工作,經常出差到各地檢查財務,只想著把工作幹好,爭先創優,從未想過寫作。雖然小時候有過寫作的夢,但是,美夢成真的,古往今來能有幾多?

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林以富:我手寫我心

那時候旅社不像現在的賓館賣房間,而是賣床位。有一次出差,我和一箇中年男人住一個房間。我每天晚上回來都把當天查到的問題記錄下來,然後進行分析,編寫彙報材料。那人和我一樣,也是早晨出門,晚上回來寫東西。不過我佔用時間短,約半小時或一小時,他每天都寫的很晚。當時,房間只有一個很小的臺子,這樣就出現“二人爭桌”的局面。我看他人不錯,說話和氣,就讓著他。他習慣晚上出去喝點酒,比我回到房間晚。只要他一回來,我就挪到床上,坐在被窩裡寫。他總是說一句“感謝”,然後埋頭去寫,有時停下筆來點上一支菸,仰臉看著那青煙慢慢飄散。

無巧不成書。有一天我不需要出去了,在旅社整理資料,準備明天的會議。終於可以獨享寫字桌了。然而,那天早飯後,他泡茶、點菸,一直穿著拖鞋,沒有出門的樣子。我試探地問:“今天不用出去了呀?”他說:“是的,今天整理資料,基本完工了。”我回道:“巧啊,我也不用出去了。”他看了我一眼問:“我看你每天都認真地寫,寫的什麼啊?可以給我看看嗎?”我不好意思了。“我寫的工作總結,哪能入你法眼啊?”他說:“沒關係,我看看。”我就遞給他了。他看的很認真,一手扶著茶杯,一手翻紙張。看完後,又從頭看。最後說:“寫得不錯,有事例、有分析,觀點鮮明,符合當前需要,只是語言不夠簡練,還有點雜,有的地方偏離中心,好好改一改可以投稿。”我當時以為人家逢場作戲,並沒認真,禮節性地謝了他。

上午幹完活,下午出去拜訪一位朋友,直到晚上才回到房間。這個時間是他開始寫字的時間。但是,我推開門時,房間裡沒有人,再一看,他的行李、用品都沒了。他退房走人了。再看桌上是我的材料。仔細一看,他將我的材料抽出兩頁改了。從題目到內容都改了,有的地方用紅筆劃了槓,打了箭頭,箭頭對著一個圈圈,圈裡寫了改的理由。在紙角的空白處寫了六個字“多讀書,認真寫。”還劃了雙槓。

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林以富:我手寫我心

我讀了幾遍,文字優美,用詞簡練,中心突出,一看就是大手筆,太好了。字也寫得剛勁有力。

我後悔的很,如果知道他水平那麼高,早向他請教了。我跑到服務檯,問服務員:“和我住一起的老閆走了嗎?”服務員說:“下午走的,有事嗎?”我說:“沒事,他文化水平很高啊。”服務員回道:“那當然,他是《安徽日報》的編輯,來這裡採風的。”原來如此啊。

這篇文章的題目就是“一支筆審批得失管見”,我重新整理後寄給《中華會計函授》雜誌,真的發表了,還得了9元稿費。這是我的處女作,也是我第一次拿稿費。9元錢在當時可不少,我那時的月工資才32元。

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林以富:我手寫我心

從那以後,我每次出差都住那個旅社,希望再見到我的引路人,可是,再也沒見到他。就這樣與他擦肩而過。

從那以後,我開始寫東西了,不是要刻意寫什麼,心想什麼,手就寫什麼,或慷慨高歌,或悲天憫人,或政策研討。寫完後,個人認為好的,就投稿。然而,投稿並不如人意,有些被退了;有些如泥牛入海,一去不復返。碰巧也有被採用的。就這樣日子一天天過去了。

一路走來,發表過一些作品、得過一些獎勵,終未成正果,只是記錄了我走過的路,只是心中的五味雜陳流淌到筆端罷了。

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林以富:我手寫我心

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林以富:我手寫我心

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林以富:我手寫我心

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林以富:我手寫我心

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林以富:我手寫我心

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林以富:我手寫我心

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林以富:我手寫我心

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林以富:我手寫我心

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林以富:我手寫我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