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暈紅才著雨,几絲柔綠乍和煙”的古詩意境如何拍攝?

無敵馬克兔


“一片暈紅才著雨,幾絲柔綠乍和煙”出自納蘭性德的《浣溪沙》。

眼前一片紅花剛剛被春雨打溼花瓣,絲絲嫩柳在煙靄中隨風搖曳。在夕陽落照前的美景令少女為之夢斷魂銷。

該篇作品上闋由回憶昔日遊玩時光道出對友人的思念,下闋描寫花紅柳綠的春天景象作結,極為別出心裁。

“一片暈紅才著雨,幾絲柔綠乍和煙”用如煙綠柳襯雨後紅花。暈字用得極妙,既寫出了花色彩的變化,也寫出了人在花叢中的獨特感受。

詞人雖然寫的是情,但其中也滲透著人生哲理。其實銷盡的又何止是花魂。花落春去,逝去的還有美妙的時光、美好的青春年華和那轉瞬即逝的愛情,美好的東西總是短暫的。紅塵一夢,再美的綻放也是過往,終將飄零,詩詞的境界就是在剎那中見終古,在微塵中顯大千,在有限中寓無限。

此篇詞極婉媚空靈,恍惚迷離,令人蕩氣迴腸。


紅孩唉


這句詩出自清代納蘭性德的《浣溪沙·誰道飄零不可憐》

原詩如下:

誰道飄零不可憐,舊遊時節好花天。斷腸人去自經年。

一片暈紅才著雨,幾絲柔綠乍和煙。倩魂銷盡夕陽前。

這是作者在遊玩時,看到雨中的海棠有感而作。詩人一反常態由景入情,而是先抒寫了自己的感受,物是人非,叫人肝腸寸斷,然後再進入景物的描寫,用綠柳襯托紅花,夕陽西下,煙雨濛濛,映襯了作者內心悲涼又無奈何的情感。

和攝影一樣,中國的詩詞文化,向來講究意境的表達,講究生活圖景與人的思想情感的統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者託物言志,表達對人物的思念,對理想的追求以及懷才不遇等等。


納蘭的這首也不例外,意境優美,悽清婉轉,詩人濃濃的憂鬱之情躍然紙上。而畫面鮮明,主體具體而突出,所以要表達這種氛圍的攝影可以緊扣這幾點進行:


‘’一片暈紅才著雨” 離不開一個雨字,雨更容易讓人產生愁緒。雨水下落到地上又濺起的水花,是另一個晶瑩剔透的世界。

大片大片的濃綠,在雨水的沖洗下,乾淨明亮,綠的真逼人的眼睛,像極了此刻的心情。也許初來時內心還有一絲浮躁,但在成團綠葉的環繞下,也變得寧靜平和...

“一片暈紅”不僅僅指海棠,也可以是麥仙翁呀

長橋,棧橋,天空,大地,如煙似霧...天荒地老,只存在小說裡或者電視劇中嗎?徜徉在詩意的夢境中,哪一扇窗是為你而開,哪一種風景是為我而留?或許,與其說綠葉多情,不如說是我們自己多情吧。這幽靜的小路,總會給人一種莫名的眷戀與歡喜

千絲萬縷的雨絲,宛如詩人的萬千愁絲,輕輕隨風吹打,又隨風消散....

沒有什麼時候比這樣的天氣、這樣的季節更適合拍攝的了,當風再起時,一 定不要錯過。


慢慢的我話不多


納蘭性德與南唐後主的詞頗為相似,清新雋秀、哀感頑豔,讀起來很難不為之動容。

我們拿起相機,吟誦著詩,進入詩的意境吧!

納蘭性德字容若,清顯赫一世的大學士明珠長子,康熙皇帝的一等侍衛。

納蘭性德英年早逝,其詞生前就產生過“家家爭唱”的轟動效應,身後更是被譽為“滿清第一詞人”、“第一學人”。

"一片暈紅才著雨,幾絲柔綠乍和煙”出自清代詩人納蘭性德的《浣溪沙·誰道飄零不可憐》。

詩曰:誰道飄零不可憐,舊遊時節好花天。斷腸人去自經年。一片暈紅才著雨,幾絲柔綠乍和煙“。倩魂銷盡夕陽前。

詩的上闋觸境生情,重溫往事,喚起對當年同遊人的思念;下闋以春光的暈紅著雨柔綠和煙之美而夢斷魂銷,道出以景生情的原由。

誰說花兒凋零不讓人憐愛呢?想當年我們同遊時,正值春花競放的時節,而今友人已去,只有自己一人。

眼前的紅花被春雨打溼花瓣,煙靄中柳絲隨風搖曳。夕陽下如此美景,令人為之夢斷魂銷。

由此想起黛玉葬花,花開花落,怕想起、又不得不想起凋花飄零,誰道飄零不可憐?

納蘭性德的詞風頗近南唐後主李煜,不但在清詞壇上有很高聲譽,而且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是光彩奪目。

讓我們隨著納蘭性德詞的意境一同欣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