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不見,越是想見,越是想見,越是不敢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mongchan


以前學習課文的時候就知道,想要讀懂一個句子,就要去聯繫它的上下文。一句話可以代入不同的語境,適應於不同的情景。但是語言可以凝練的本質卻是不容易改變的。而這句“越是不想見,越是想見,越是想見,越是不敢”表達的就是一種慾望與現實的矛盾狀態。

  • 這種矛盾可以在正在網戀的雙方身上找到影子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愛情的起源也多了許多方式。網戀成為最為普遍的一種形式。

愛情源自於心動,而心動的重要標準往往是相貌。網戀因為跳過了“以貌取人”這個重要的環節,可以先培養好感,再進一步瞭解。而且進過斟酌的語言和奇妙的感覺為網戀蒙上了神秘的面紗,成為眾多少男少女心中浪漫的標誌。

可是,暫借不談由網戀滋生的犯罪活動。在網戀過程中難免會對素未謀面的對方產生好奇心,從而刻畫對方理想的樣子。這就滋生出了“越是不見,越是想見”的矛盾。可是現實與預期往往是不相符的。有些人說出的話和做的事實際上判若兩人。在未見面的時候產生的預期有很大程度上是“美化了的”現實,是一種慾望。但現實終究是現實,因為害怕自己構建的完美形象的破碎,有些人退縮了,承受不了理想落空的失望,所以望而卻步,“越是想見,越是不敢”。

這種矛盾也是出於人生存的本能,人總是會在生活中尋找“希望稻草”,在一開始的時候其實已經做好了兩種結果的思想準備,只是對現實的逃避多於現實本身罷了。

  • 這種矛盾可以從犯錯的夫妻身上找到影子

其實好多電影中也表達了這樣的觀點。《廊橋遺夢》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弗朗西斯卡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和千千萬萬家庭婦女一樣她也在日復一日的過著平淡的生活。這是原本有的樣子也是生活應該有的樣子。可是有一天在她獨自在家的時候攝影記者羅伯特闖入了她的生活。讓她引路去拍攝一座像廊一樣的橋。他的浪漫和文藝氣息恰恰是她心中追求與嚮往的。她很快就墜入愛河,享受著遲來的愛情。可是,縱然這樣的愛美好,她還是無法割捨生活多年的丈夫與孩子,最終選擇了歸於平淡。在她生命的最後時刻,她立了遺囑:讓子女將自己的骨灰撒在與羅伯特相識的那座橋邊。生前她把時光留給了家庭,死後希望永遠依偎在愛人身邊。

想必,在與羅伯特告別之後的每分每秒,她都有這種“越是不想見,越是想見,越是想見,越是不敢”的感受。可是,人生不能隨意掌握的事情有太多太多了。如果弗朗西斯卡沒有強烈的慾望,就不用經歷這種愛而不得的痛苦,這種感覺陪伴了她一生,在離世的時候才能釋然。慾望與現實不符,本身就是一種痛苦。如果沒有那麼多欲望也許就不會有那麼多痛苦。

最後送給大家一首倉央嘉措的一首由後人翻譯的詩歌: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賞書閱影


世界上的每種感情,在發生的時候,都只是半成品,它需要人們進行後期加工。有人把這個過程稱為磨合,聽上去美好得像是在雕琢一塊璞玉,只不過,

沒有人能優先知道結果沒有人能提前看到成品。或許也正因為如此,這個過程,才別具一格地有趣。

一個人,一座城,一生心疼,我把心遺落在了你的城。

想一個人,有時沒有理由,也無時間,只是突然很想,很想… 不是因為寂寞!也許是很久不見,也許是想知道你過的怎麼樣。

照片看了又看,動態翻了又翻,不知是不夠想念,還是不夠堅強,最後都在不了了之中不了了之!

因為愛你,所以沒有打擾,因為愛你,所以選擇沉默。我故作冷漠的疏遠你,只是因為我愛你。如果我的絕情可以讓你找到屬於你的快樂、幸福,我願意。

人生也許就是這樣,錯過了就再也回不來了,那一刻,如果你沒出現,就真的不用再出現了。

你走了,兩個人的寂寞,現在卻要我一個人獨自承受,生命太輕,我有些承受不住這份愛的沉重。原來,遺忘也是一種祝福,轉身也是一種深愛。

一縷情絲 總能刻下一道傷痕。

一次回首,總能揭起一段心痛。

如果我們都愛的不是太滿,今生最好別來相見!


天不滅曹


一段不該發生的感情放棄了,為了雙方家庭的完整,發誓不再相見,但心心相印的兩顆心無法忘記,各自牽掛。都想能再見上一面,但心中害怕,好不容易分手,如果再見面怕兩顆平靜的心再燃燒起來,打亂了本來平靜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