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為何採取郡縣制與分封制並行的治國手段?而不是僅郡縣制?

文史生


景帝時的“七國之亂”,標誌著分封制的徹底過時。在平定“七國之亂”後,諸侯國勢力大大削弱,漢武帝頒佈推恩令和其他有意識加強中央集權措施的實行,地方無力與中央對抗,最終使郡縣制得以確立,大一統的政治格局最終形成。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體制確立. 漢初諸侯王國地位遠在漢郡之上。景帝三年(前154)平定吳楚七國之亂以後,諸侯王國支郡逐漸被削,諸侯王特權被奪,王國地位降格,與郡同為一級行政區劃。漢王朝的地方行政區劃遂行郡(國)縣兩級制。郡縣制下的郡守和縣令都是有皇帝直接任免,從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於政治安定和經濟發展;郡縣制從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來分封割據的狀況,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有利於防止地方割據分裂,有力地維護了國家的統一。


愛吃魚魚的魚


秦始皇就是採取單一的郡縣制治理天下,最後亡國的。

所以,漢初吸取了秦朝失敗的教訓,採用多種手段來治理國家,包括分封制與郡縣制並行不悖,主要原因如下:

其一、郡縣制和分封制,無非是治理天下的一種手段

而且劉邦在統一天下之後,分封了很多異姓王。這些異姓王,其實就是採取的周朝的分封制。

儘管後來劉邦剿滅了所有的異性王。但是,與此同時又冊封了一大批劉姓王。事實上,諸侯王的勢力範圍是非常大的,很多地方實行的是分封制,這個也是歷史遺留的問題。

採取分封制,事實上也是有好處的,起碼在漢初的時候維護了劉家的天下。

因為同姓王在漢初,還是比較服從漢朝政府的統治的。起到了鞏固漢朝政權的作用。

其二、郡縣制也未必適合所有的地方

比如少數民族地區就不能夠實行郡縣制,還是維持原來的治理方式。

也就是說,單一的郡縣制是不足以治理好國家的。秦始皇簡單否定了分封制,將全國劃分為36郡。

比如:河東郡 太原郡 上黨郡 潁川郡 南陽郡 九江郡 泗水郡 鉅鹿郡 齊郡 漢中郡 蜀郡 巴郡 隴西郡 北地郡 邯鄲郡 碭郡 薛郡 長沙郡等,結果造成秦朝的快速滅亡。

所以說,採取郡縣制與分封制並行的治國方略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

儘管以後出現了七國之亂。但是在漢朝初期,諸侯王並沒有對中央政權造成嚴重的威脅。

所以總的來說,漢初採取郡縣制與分封制並行的治國辦法,是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必要措施。


龔柳輝


中國古代的繼任王朝都很善於從前朝的過失中提煉自己的治國之道。

簡單舉幾個例子:

  • 周王室分封天下導致諸侯間互相征伐,所以秦朝因此改為郡縣制;

  • 隋朝世家大族實力過強,壟斷官場,所以唐朝大興科舉衝擊世家的權柄;

  • 唐朝軍鎮實力不聽中央調令,所以宋朝實行以文制武、強幹弱枝的政策;

  • 宋朝軍費開支過大拖累整個國家財政,所以明朝實行府兵制......

因此,想知道漢朝為什麼郡縣和分封制並存,就要知道秦朝出現了什麼問題。

郡縣制的地方統治能力差

這個可能很顛覆認知,郡縣主官由中央統一指派,中央直接指揮地方,控制力怎麼反而會弱於分封呢?這其實是執政基礎的問題,郡縣主官一般異地任職,且為了避免主官成為“新諸侯”,任期一般不會太長。而古代人口遷移較小,世家大族對地方有絕對的控制權,儼然就是無冕之王。郡縣主官為了管理地方,就不得不依靠這些家族,所以其屬吏就只能從這些家族中選取,而權力的掌控力最終都來源於執行環節,在這一環節被地方牢牢掌控之後,中央的權力就很難延展到基層了。且因為郡縣主官任期較短,對於地方的治理意願必然偏低,只圖安穩。既沒有權力落實的能力,又沒有強行掌控地方的意願。所以,秦末亂世才會出現郡守這種封疆大吏說被殺就被殺的情況。

山東郡縣少年苦秦吏,皆殺其守尉令丞反,以應陳涉,相立為侯王,合從西鄉,名為伐秦,不可勝數也。謁者使東方來,以反者聞二世。二世怒,下吏。後使者至,上問,對曰:“群盜,郡守尉方逐捕,今盡得,不足憂。”上悅。武臣自立為趙王,魏咎為魏王,田儋為齊王。沛公起沛。項梁舉兵會稽郡。——《史記·秦始皇本紀》

而分封制就可以避免這個問題,諸侯世代駐紮當地,對地方的治理意願更強烈,且通過長期的治理可逐漸奪取權力運行各環節的權柄,真正做到對封國的絕對掌控。只要中央實力足夠強大,封國仍聽令於中央,那這種制度在掌控力上就優於郡縣制。所以直到清朝,東南沿海還存在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個封王,也就是三藩。

郡縣制導致皇室實力過弱

秦宗族在秦末亂世中基本毫無建樹,這個問題和地方上沒有贏姓封臣有直接關係。同姓宗族雖然在治世時總想著竊取中央權柄,但是在危亡時也有足夠的意願保衛中央政權,畢竟是同呼吸共命運的共同體。而章邯、司馬欣、董翳則可以毫無負擔得舉兵投降。

而且,因為郡縣制對地方的掌控能力較弱,即便秦國曾經統一了天下,但自陳勝起兵以來,實際的兵源地還是僅僅只有原秦國的關中地區,局勢又變成了以一隅而對天下,而這次的各路諸侯再不是戰國末年那些各懷鬼胎的傢伙,秦朝怎能不敗?所以,在鉅鹿之戰章邯投降之後,秦廷即便仍然掌控關中,卻完全喪失了持作戰續的能力。可惜秦並天下足足用了六世,而滅亡卻只用了兩年。

有亡秦這樣慘痛的前車之鑑,漢朝必然會為了統治的穩固對郡縣制進行補充。暫時的分封就是最好的辦法。但長期的分封一定會令天下重回戰國時代,所以權力穩固之際,削藩就是發展的必然。

萬物早有規律,所有的英雄人物,雖然鑄就了歷史的滾滾洪流,但同時也是這洪流當中的一葉扁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