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B站2020年五四青年節短片《後浪》?

職場HaoRen


剛剛看過!看得我也熱血沸騰!

“你們有幸遇上這樣的時代”

是啊,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一個開放包容的時代,你們可以張揚自己的個性,綻放自己的焰火!你們可以穿著osplay的衣服,旁若無人地走在大街上。你們可以毫不怯場,爭相上臺演出!這些讓在非常的羨慕。

作為前浪的我們,總愛瞻前顧後,總要照顧到這個想法,那個的看法!我曾經怕別人說我“不務正業”而放棄了自己喜歡的美術。

“不用活成我們想象中的樣子,我們這一代人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們的未來”

我們這代人總想活成爸媽眼中的乖孩子,老師眼中的好孩子!往往失去自我!記得我們上學時,媽媽總要說:“到學校要聽老師的話,做個好學生!”而現在的你們早已有了判斷是非的能力!

兩天寫了一篇有關遊戲的微頭條,評論區有老師說手機遊戲“害人不淺”。結果來了一幫小孩子,紛紛指責說大人和老師總是甩鍋給遊戲!還有理有據的列出了遊戲,對國家做出的貢獻!又現身說法,說自己是學霸,但也玩遊戲。說的也很有道理!

時代飛速的發展,不知道未來會是什麼樣子。多少新生事物,紛至沓來。我們應接不暇,也跟不上節奏。所以我們無權也無法想象你們的未來。

“奔湧吧,後浪,我們在同一條奔湧的河流”

作為前浪,我們祝福你們,超越我們,把我們拍在沙灘上!我會看著你們說:“後浪,繼續奔湧吧,我們在後面跟隨!”

之所以熱血沸騰,還有一個原因,恐怕是他的郎讀者,是我喜歡的一個演員何冰老師,他的朗讀使這篇文章增色不少!

我是 ,做有溫度的教育,歡迎大家持續關注


初中語文李老師


B站播放的2020年五四青年節短片《後浪》,看完了。

作為一個老青年,心情很激動。因為,這個短片,是在五四青年節之際,獻給新一代年輕人的話。是上一代人想對下一代說的話。

B站的這個短片,播放的正是時候。何冰老師負責代言。他以深情的口吻,激勵的聲音,所說的一番話,就是我想說的。

“我看著你們,滿懷羨慕”。是啊,我真的很羨慕生活在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時代給年輕人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舞臺,有能力,你就盡情地展示,有智慧,你就盡情地發揮。

2020年1月,我加入了今日頭條寫作平臺。激發了我這個一直堅持寫作,熱愛寫作的人。新媒體寫作,對於我這個熟悉傳統寫作的人來說,是個挑戰。在探索,在學習,在思考的時候,常常感覺精力不濟,感嘆,年輕真好啊!

B站的這個短片,題目為《後浪》,意味深長啊。

現實中也正是如此。疫情發生後,那些奔赴在各個忙碌艱苦的崗位上的勇敢逆行者,不就是年輕人嗎?那些在各行各業打拼並且嶄露頭角的不就是年輕人嗎?

是的。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

正如何冰老師深情吟誦的那樣:“我看著你們,滿懷感激。因為你們,這個世界會更喜歡中國,因為一個國家最好看的風景,是這個國家的年輕人。因為你們,這世上的小說,電影,音樂中表現的青春,不再是憂傷,迷茫;而是善良,勇敢,無私,無所畏懼,是心裡有火,眼裡有光。”

我想和《後浪》中何冰老師一起祝福:奔湧吧,後浪,我們在同一條奔湧的河流

如今我們的祖國,經歷著來自各個方面考驗,我們的祖國,需要釋放建國以來一直傳承的“五四精神”。B站播放的這個短片《後浪》,就是風,吹起那青春的火焰,讓它們更加猛烈的燃燒,就是風,推送那青春的浪花,讓它們激情四射的奔湧!

助力五四精神發揚光大,助力祖國平穩發展,這部短片,起了很好的作用。

【我是王莉。一個喜歡讀書寫作的女子,祝你享受閱讀的快樂,獲得喜歡的知識,天天好心情。若喜歡,請關注,轉發哦】


王莉de語文時光


B站聯合中央臺以及官媒出了一個宣傳片《後浪》,何冰作為演講人,在三分鐘的時間裡,講述了一個長者對於當今青年的看法。視頻播出後,有不少人有一個疑問,《後浪》是對年輕人的鼓勵還是捧殺?

一石激起千層浪,千層浪裡有不少頹廢的“後浪”,所以才有了這部宣傳片到底是“鼓勵”還是“捧殺”一說。

坦白說,我看完後是很激動的。

激動的倒不是《後浪》裡振奮人心的言論,而是他描繪的一種自由和個性的社會。

在物質極大發展的今天,人們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喜歡的事依然令人憧憬。裡面說“心中有火,眼裡有光”,裡面說“奔湧吧,後浪”,裡面說“我們同在一條奔湧的河流”。

去看了看知乎和微博的各路言論,有點震驚也有點不理解。

知乎最高讚的回答提到了所謂“資本性收益”,然後收穫一千五百贊。微博上有人說“(何冰的)言辭裡赤裸裸地包含了用權威視角進行宇宙價值定義的優越感。”

我是有些不明白了,為什麼這些人會以如此之心態去揣度僅僅一段視頻?

誠然,當今這個社會,大部分人可能做的不是自己最喜歡的事情。但是,那只是生存的一種方式,或者說你自己喜歡的事情不足以維持你生存而做的妥協。

這沒有什麼可抱怨的,也沒有什麼可丟人的。但這不是這個社會沒有提供給你選擇的權利,你只是又想要安穩的生活,又想要危險的理想罷了。

你可以找一份三五千薪水的工作,然後追求理想;你也可以找一份三五萬的工作,然後加班到吐。

但你不能拿著三五萬的薪水然後說“哎呀,這個社會扼殺了我的理想。”這未免有些“既當又立”的心態了吧。

我不認為這段視頻是一種“捧殺”,也不認為是一種“鼓勵”。因為青年人不會被“捧殺”,也並不需要“鼓勵”。我更看作是一種“接納”,是60-70年代的人在後輩做出一番成績之後的“接納”,是不必擔心我們活不下去的“接納”,是不必擔心我們是垮掉的一代的“接納”。

我們要做的,不是去懷疑他們出發的本心,不是去挑剔他們做的毛刺,而是身懷感謝,接過那一份期望和讚許,做出我們這一代的事業。

你將這看作“捧殺”,而我把這看作“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