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養良育(總序221):奇蹟!啥也沒買也樂呵呵地回家了

出生第1070天(一)(總序221):奇蹟!啥也沒買也樂呵呵回家了。

晚上從奶奶家出來快到園區門口的時候,她突然拉著我往園區外面走,她想要去幹什麼我心知肚明,所以我提前跟她打好招呼:“我們去超市不買雪糕也不買飲料,好不好?”她笑而不語,不說行也不說不行。進了超市,她不去冰櫃看雪糕,不去冰箱看飲料,就是在小超市的貨架中間一圈一圈地轉悠。我不知道她要幹什麼,但也不想打擾她。走了三圈,她終於在一堆香腸和滷味製品貨架前停了下來。此時,我開始擔心剛才進超市之前想得不夠全面,沒想到她是來買香腸的,怪不得不回答我的問題。她在香腸貨架裡面發現了一個滷蛋,她把它放回了旁邊滷蛋的貨架上,一邊放一邊說:“你不是在這兒的,回到你的位置上去!”說完繼續在小超市裡面轉悠。她走到超市的一個角落裡面,在一堆果凍前面停了下來。我已經做好了為之前沒提前想到果凍而埋單的準備,因為她以前也比較喜歡吃這個東西。她仔細在一堆大碗果凍挑出來一個小碗果凍對它說:“回到你的位置上去!”於是把這個小碗果凍放回到它的貨架上。直到離開超市,她什麼東西都沒要,這種情況以前從來沒有過。

慢養良育(總序221):奇蹟!啥也沒買也樂呵呵地回家了

她今天分別讓滷蛋和小果凍回到它們的位置上去,這應該是再現了幼兒園的場景:老師對小朋友說“回到你的位置上去!”因為在家裡我們都不會限制她的行為,即使坐在飯桌上也無所謂。自從上了幼兒園,她在這方面的自律性越來越好,爬到餐桌和茶几上的次數明顯減少了。幼兒園幫助她建立了更加規範的規則感。此外,她今天在小超市裡只轉悠不買吃喝的表現透露出更深層次的心理內涵。

慢養良育(總序221):奇蹟!啥也沒買也樂呵呵地回家了


今天她走到園區門口拉著我去小超市的時候,實際上她是想到超市裡買點吃喝帶回家的。絕大多數小孩子都很喜歡這樣。當我提前跟她說去小超市不買雪糕和飲料的時候,她的心裡多少都會有些失望。到了小超市後,不去冰櫃看雪糕,不去冰箱看飲料是她在刻意迴避自己看見和觸碰到這些東西,實際上她是在用這種方式壓抑著自己的慾望。至於滷蛋和小果凍,她不是不想要,而是因為她知道我今天提前跟她打招呼的意思不僅僅是不想讓她買雪糕和飲料,同時也是不想讓她買其他的東西。(家裡的櫥櫃中有好多她以前買的小食品還沒有吃完)她學著幼兒園老師的口氣“回到你的位置上去!”實際上也是在壓抑自己的購買慾望,只不過換了一種表現形式而已。最後,她在小超市裡轉了幾圈什麼東西都沒買,跟著我樂呵呵的回家了。為什麼她什麼東西都不也能樂呵呵的跟我回家呢?因為她想要買好吃好喝的願望已經實現了?對,你沒看錯,她的願望已經實現了。事情的真相是這樣的:

慢養良育(總序221):奇蹟!啥也沒買也樂呵呵地回家了


我不允許她買雪糕和飲料,實際上已經限制了一部分她想購買的慾望。她用幼兒園老師的口氣“回到你的位置上去!”再次削弱了一部分購買的慾望。此時,她內心中還剩下一部分購買吃喝的慾望沒有得到滿足。於是,她用不斷在小超市裡溜達的方式,在“象徵”層面上滿足了這最後一部分慾望。她用這種方式讓自己產生好像已經買到小食品的感覺,即她的內心中產生了“獲得感”。正是這部分“獲得感”的產生讓她甘心離開小超市樂呵呵的跟我回家。因此,真正讓一個孩子放下購買慾望的不一定必須是拿在手裡和吃在嘴裡的小食品,“獲得感”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他們的購買慾望。

慢養良育(總序221):奇蹟!啥也沒買也樂呵呵地回家了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例如,很多女人都喜歡買衣服,即使放在衣櫃裡不穿也要買。實際上這並不是說女人有多敗家,因為買衣服的行為和過程已經讓女人產生“獲得感”,穿不穿已經不重要了。上了年紀的大娘也是如此。她們經常會花三塊錢坐車去超市搶購一個便宜兩塊錢的商品。難道是大娘不會算賬嗎?當然不是,她們平時過日子比誰都細緻。正是搶購這類商品的過程中產生的“佔便宜的感覺(獲得感的一種)”讓她們樂此不疲。(2016.6.28)

慢養良育(總序221):奇蹟!啥也沒買也樂呵呵地回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