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杆子里出政权,诸葛亮深解其意,把托孤之臣李严排挤出权利中心

读《出师表》,总有这么一个疑问:诸葛亮在大力举荐荆州集团的人才、安排自己北伐期间后方的军国大事时,为什么始终不提李严的名字,好像根本没有这个人似的? 李严,作为蜀汉三个集团中的东州集团的佼佼者,在刘备去世时是托以了重任的。《三国志·蜀书·李严传》记载得很清楚:“章武二年,先主征(李)严诣永安宫,拜尚书令。三年,先主疾病,(李)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李)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即是说,法正去世后,刘备将尚书令这一重要职务是交于李严的,并将“托孤”重任交于李严和作为“丞相录尚书事”的诸葛亮共同担任的,由诸葛亮主政事、李严主军事。

枪杆子里出政权,诸葛亮深解其意,把托孤之臣李严排挤出权利中心

刘备做出这样的安排,显然是基于多方面的考虑:后主才17岁,能力亦有限,必须有人辅佐;荆州集团的诸葛亮长于主政,可任丞相处理政务;东州集团的李严长于军事,安排为诸葛亮的副手,“统内外军事”,既可达到几个集团之间的平衡,又可防止诸葛亮擅权。可是,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立即“开府治事”,自此后,“政事无巨细,咸决于(诸葛)亮”。而李严,则被安排在远离成都这个蜀汉国家统治中心的永安或江州,未能发挥出他同样承担的“托孤”之责。

枪杆子里出政权,诸葛亮深解其意,把托孤之臣李严排挤出权利中心

《出师表》讨论的是蜀汉国家未来的重要军国大事。如此大事,作为“统内外军事”的李严竟未能参加;在诸葛亮走后的人事安排中,亦未见李严的名字。不用说,此时的李严已被排挤出了蜀汉国家的权力中心。排挤李严,不可能是后主刘禅的作为。刘禅虽继刘备为皇帝,能力却是无法与其父相比的,何况当时还不过是一个十几岁的小皇帝。排挤李严的,只能是已经“开府治事”并且“政事无巨细,咸决”之的诸葛亮。而且从已经成功排挤李严,李严却无甚作为的情况看,诸葛亮当时已经牢牢地掌控了蜀汉国的权力,连后主刘禅对他亦不能有所制约。

枪杆子里出政权,诸葛亮深解其意,把托孤之臣李严排挤出权利中心

《出师表》通篇不提李严的名字,对刘备之后的蜀汉国而言,并非是一种正常的状况。所以说诸葛亮深深了解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意义,把托孤之臣李严排挤出权力中心,也是无奈之举。谁让刘备交给李严军权呢?如果刘备只让李严做诸葛亮的副手,可能蜀国的历史一改变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