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首發之寫好文章的幾個基本要素

文章之美如行雲流水 文字優美 邏輯嚴密 思想深刻 方能做到形神統一

所以文章要寫的好首先是形式好 也就是語言美 然後是內容好 說白了古代考狀元的八股文 今天考公務員的政論就是中國傳統意義上的文章 我們國家歷來不重視自然科學 卻十分倚重人文科學 所以歷朝歷代文官多 說嘴的盛行 實幹的少 但這也說明了文章在我國的源遠流長 手把式也是把式 就如魯迅先生 在傳媒發達的時代 依然能靠一支筆橫行天下 滌盪敵人 所以 文章是有力量的 有時候比刀槍的力量都大

形式 主要是語言 首先讀的懂 通俗易懂 很多書籍一看 到處是專業名詞 讀沒一段 雲山霧罩 八成讀到這樣的書都趕緊丟棄 讀不懂的書不成其為書 讀不懂的文章不成其文章 除了必須專業的論文創作 還有歷史上出現的後現代主義和魔幻主義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對普通中學生而言 文章本身第一點要做的就是說人話 讓人讀懂並且語言如果優美 讀起來抑揚頓挫 聲聲入耳 朗朗上口 那真是完美極了

內容那很豐富了 看你是啥文章 論述文 敘述文 還是其他 散文 詩歌 詩歌要的是豐富的感情 詩人一定是感情豐富之人 有點什麼事就詩性大發 別人覺得酸 其實人家是感情豐富 那李白不就是嗎 一直覺得杜甫不算個詩人 整天悲慼戚的 讀了他的詩總是低落的想哭 殊不知李白不得志寫詩無數 確以大無畏胸懷仗言放肆 含笑天下 真是愜意的很 那才是真正的詩人 縱使命運虐我千百遍 依然仰天長嘯 拂袖灑脫而活 真當大氣概 大氣魄 怎一個爽字了得

主要談談中學生的文章吧 語文作文議論文居多 傳統就是論據 論點 論證 孩子們思維固化 如果讀的書還不夠多 真的容易反感 議論文要確定獨一無二的論點容易勝出 論證過程中要娓娓道來 最好名人名言引出 最好古今中外兩個對應說法 不要想著分段分段 沒必要 先把框架在腦子裡搭好 論證過程中的例子也要自然而然帶出來 例子要有典型性 最重要的是邏輯思維在這個過程中很重要 一定要說清楚前後關係 圍繞論點緊密開展 並且例子間要層層深入 最終落腳到一個思想深刻的與論點對應的道理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