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連險,沒有那麼萬惡

投連險定義

全稱:投資連結保險,也稱單位連結,證券連結或者變額壽險,起源自英國,國內由平安率先引入。

特點:與投資標的直接掛鉤,比較奔放,任何時刻的價值由投資標的在當時的投資表現決定,風險完全由客戶承擔,相應的會有浮虧。與此同時兼帶一點點保障功能。

歷史表現

香港:

為什麼要特別羅列香港?因為前不久香港安盛4億投連險暴雷了。

其實,香港與內地的投連險區別是很大的。

首先,港險的賬戶設定更像一個基金池,投保人可以自己或者交由當地IFA選擇搭配不同種類的基金產品(內地投連險賬戶大多由保險公司進行投資管理),對投保人的投資和辨識能力有一定要求。另一方面,這些基金均由第三方資產管理公司開發,保險公司只負責挑選基金納入投資列表。

其次,香港投連險的投資標的和方式都很狂野。與內地的強監管環境相反,香港投連險基金池不僅包含常見的股票和債券產品,還有各種自帶槓桿的金融衍生品,火力全開!除了常規的公募基金可供選擇,還有各種私募,股權產品。最高階的是“Evolution”版本,屬於私行級別,也是這次安盛事件的載體。這個"Evolution"可以理解為一個“殼”,裡面可以放任何想放的資產,透明度不高,有漏洞可鑽,自然風險不容小覷。

安盛事件中,相關基金賬戶價值一夜暴跌95%,投資標的更換而不曾告知,可以認定存在一定的詐騙行為。無論是基金方,保險公司,還是IFA公司都難辭其咎。在缺乏專業指引的情況下,信息不對稱的內地客戶簡直就是“人傻、錢多、速來”的待宰羔羊。

一直以來,內地客戶是幸運的,被保護得很好,養刁的後果就是購買金融產品從來不去考慮底層資產的風險,認準大平臺,出事就靜坐。但這次是真被“大公司”坑慘了,靜坐拉橫幅,警方介入都不一定能追回損失。所以內地老百姓金融素養的提升任重道遠。


雖然風險事件無法杜絕,但不得不承認,投連險在成熟保險市場依然是個不小的主流險種,包括香港,僅2018年,香港投連險基金銷售額就達到令人驚歎的800多億美元。


內地:

前面說道,內地投連險相對較“乖”。投資方向,比例,標的都必須在指導下進行,但是風險依然存在,比如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無法消除的原生波動風險。


無一例外,投連險在內地保險史上也沒留下好名聲。比如,2007年——投連險全面爆發的一年,證券市場迎來了高點,不少營銷人員趁著市場熱情高漲以短期高收益進行銷售誤導。可惜在市場退潮的時候,不少抱著短期暴富夢的客戶有了天堂墜入地獄的體驗,在當時還造成了惡性社會影響。


那為什麼說是銷售誤導?請各位看官繼續往下。

內地投連險,主要是保險公司負責發行產品,同時負責投資運作。一款投連險,往往設置好幾個專用賬戶,各司其職,有投資股票的,有投資債券的,有投資一攬子基金的,有股債平衡的。。。不同產品有不少細節區別。而客戶只需要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選擇投資賬戶和持倉比例就行,並且保險公司每年都會提供免費的賬戶變更次數。不難看出,內地投連險也不是閉著眼睛買的,得有投資經驗,會根據市場行情自行調整,有點類似現在的投顧產品。只要不是短期謀利,選擇定投繳費的方式長期持有,長遠看投連險還是能得到一定超額收益的。即使是一把梭,拉長週期也能賺錢。比如飽受詬病的2000年的“平安世紀理財投連險”,能夠堅持到現在的人也大多賺了,只是可憐了那些不明就裡的退保人群,浮虧變成了實虧!


再舉個正面例子,泰康2003年發行的一款投連險,最高風險的進取型賬戶淨值累計到現在漲了38倍,但其中波動不斷,試問又有多少人能夠長期堅持下來?


所以,內地投連險本身很少有問題,畢竟監管嚴格,更多是人坑人的銷售誤導。

值得買嗎?

這是個無法一刀切的問題,因為不同的財務背景和需求的客戶,對於投連險的匹配度是不同的。

非要有個回答的話,只能說“不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因為有更靈活並且更便宜的“指數基金”作為替代品。當然,這也只是我個人的觀點。


有很多人喜歡拿投連險類比FOF,說是“基金中的基金”,看似有一定道理,但不是很嚴謹。在我看來,投連險沒有FOF的複雜投資體系,卻有FOF的很多毛病。


什麼是FOF?英文名Fund of Funds,中文名組合基金。海外誕生背景是幫助投資者進行比較專業的對沖基金和私募股權基金的挑選。因為這兩塊內容不受政府金融部門監管,同時沒有義務披露投資體系和歷史業績。FOF的出現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信息壁壘。


但是這樣一個看似高大上的投資體系,在誕生地被逐漸冷落,而國內卻開始流行起來。為什麼被拋棄?因為高額的費用和業績分成,使得投資者真實到手收益不盡如人意,在意識到自己成為冤大頭後,不少大型資金包括美帝養老金紛紛退出。在2008年,巴菲特曾和一家FOF基金公司打賭,賭標準普爾500指數在十年裡帶給客戶的實際投資回報將超過對沖基金。事實證明,老巴贏了,而且完全吊打!其實,他也讓大家看清了高收費對收益的吞噬有多大。


來看我們A股,雖然目前散戶居多,但高效化是未來的大趨勢,也就是機構化。屆時,指數收益將難以超越,而便宜靈活的指數基金將更容易被大眾接受。(其實,當下A股的指數基金收益雖被不少主動型基金超越,但部分寬基指數表現強勁,比如300ETF)


回到本文主題,投連險的費用雖然沒有FOF那麼誇張,但也真心不少,其中大部分包含:初始費用,風險保費,賬戶管理費,資產管理費,買賣差價,手續費以及退保費用,總之門路很多。另外,也有可能會面臨單一基金和單一策略帶來的資本輪動弊端。所以,會讓人覺得“性價比不是很高”,轉而投向更好的產品。

END


總結一下,投連險“萬惡”嗎?其實不是,匹配自身的需求就是“十佳”產品。


如果想購買,也請記得一定要諮詢專業人士!

下期預告:

被diss的社保養老

投連險,沒有那麼萬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