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姓氏,承載一支血脈,雖式微,仍長存

1

如果一個人,為逝去的祖宗守墓10年,人們會稱他 “孝子”而感嘆;

如果一家人,為逝去的祖宗守墓100年,人們會稱他們 “至孝”而敬仰;

如果一族人,為逝去的祖宗守墓1000年呢?人們或許就會驚訝並稱奇了。

在中國,就有一個姓,一個族,一支血脈,長年累月默默護守著他們初祖的墓陵,儘管世事紛擾而不遷不移,歷經戰亂滅國卻死而復生,鍥而不捨,延綿至今,居然長達4000年!

這是一個什麼姓氏,為何有如此大的精神力量,能凝聚出這樣一個全世界都絕無僅有的氏族奇蹟?

還是要從上古時代說起。

2

約在公元前2277年,在一個叫安邑的地方(今山西夏縣) ,有一個叫脩(xiū)己的女人,生下了一個男孩。

相傳脩己懷孕的前夜,晚上睡覺做了一個夢,夢見一顆流星劃空隕落,變成一粒神珠薏苡,她拿過來吃了這個薏苡,醒後便有了身孕,十月懷胎一朝分娩,便有了這個孩子。

薏苡是什麼?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薏米,不是什麼金貴東西,廣東人煲湯常用此料,有清涼消暑的功效,將它視為“神珠“,顯然抬舉了。古藉載史,難免都沾點神話傳說,但凡記載貴人出世,往往以神異現象襯托,這也說明這個男孩非平凡之輩。

吃薏米懷孕實屬神說,不足為信。男孩其實有個父親,叫鯀(gǔn),是脩己的丈夫,曾被封伯爵。

男孩的名字叫姒(sì)文命。古時苡姒同音,看來還是跟“薏苡”有關。但誰能想到,一粒薏米會成就一個姓氏,並且是一個偉大的姓氏呢。

姒姓就這樣誕生了。它伴隨著一個偉大的英雄,帶來了一個偉大的時代,衍生了眾多的姓氏,姒文命也被歷代君王尊崇祭祀,至今仍被作為中華文明的始祖而載於史冊。

這個姒文命,就是禹,後人尊稱大禹。

一個姓氏,承載一支血脈,雖式微,仍長存

3

大禹所處的上古時代,森林茂密,水源充沛,他生活的黃河流域,經常洪災氾濫,民生受損,治理水患成了部落首領的要務。

大禹的父親鯀是黃帝的曾孫,大禹就是黃帝的玄孫,可說是“官四代”。

在大禹年輕的時候,父親鯀被帝堯命令治水。鯀用障水法,設置河堤封堵洪水,但水卻越淹越高,歷時九年未能平患,終被處死於羽山(江蘇東海縣與山東臨沭縣交界)。

姒文命被任命為司空,承繼父業,繼續治水。他總結了父親的失敗教訓,以疏導為治水思路,開山築堤,疏通水道,引洪入海,經過13年治理,終獲成功,消除了中原的洪水災禍,人們因此尊稱他為“大禹”,便有了後世“大禹治水”的故事。

一個姓氏,承載一支血脈,雖式微,仍長存

相傳因治水有功,舜將帝位禪讓給禹,國號夏,禹便成為夏朝第一位天子。從大禹開始,中國原始社會部落聯盟的社會組織形態終結, “國家”這一新型的社會政治形態產生了。禹被譽為上古時代與堯、舜齊名的賢聖帝王。

公元前2213年,大禹卒於會稽山(今浙江紹興)。因其功名顯赫,民望甚高,祭上神壇,歷代君王無論為敵為友,均對其頂禮膜拜。

禹開創的夏國曆經400多年後被商所滅,商湯王雖以契姓為始祖,仍封夏王室姒姓一支貴族於杞國,以奉祀宗廟祖先大禹。歷經500多年後商國又被周武王所滅,仍封禹王的後裔東樓公於杞地,延續杞國國祚。之後歷代君王都祭大禹,從宋開始祭禹被正式列為國家公祭。

4

禹的姓氏姒,是中國上古時代八大姓氏之一。以姒為姓氏的人中名人不少,除名列賢聖帝王萬代傳頌的大禹之外,還有因“臥薪嚐膽”而名滿古今的越王勾踐等,當然,也有被視為“一代妖姬”的褒姒。在民間,傳說最多,爭議最多,貶損最多的姒姓人物,恐怕就是褒姒了。

褒姒,姓姒,因是褒國(今陝西省漢中市)人,而褒國禮制“婦人稱國及姓”,故稱褒姒。

褒姒其實挺可憐的,生時不知父母是誰,不知出生年月,終時不知死於何故,不知死於何地。她的一生都是謎,其最大的罪過,就是她的美麗。

相傳,夏朝時有兩條龍來到夏王面前,聲稱是褒國的兩位先王。夏王占卜後讓龍留下唾沫,封在匣子裡。夏亡後匣子傳到商朝,商滅後匣子又傳到周朝,經過三個朝代,都沒人敢打開它。到周厲王時,這廝好奇心太重,令人打開匣子,結果唾沫流出,變成一隻黑蜥蜴,竄到後宮,上了一個七八歲的侍女身上。到周宣王時,這個侍女已成年,沒成親便懷上身孕,生下孩子,她害怕就將孩子丟棄。這棄兒就是褒姒。

古藉中,貴人出世有神靈預兆,惡人出世也有妖孽相托。這個傳說明顯是為褒姒“一代妖姬”的說法提供“佐證“。

我們更願意相信另一個傳說。有一天周宣王在外逛蕩,聽到有小童唱歌謠,內容是:“桑木做成的弓啊,箕木製成的箭袋,是要滅亡周國的。”這時正好有一對夫婦賣桑弓箕箭袋,宣王於是派人抓殺。這對夫婦為避追殺逃亡到接近褒國時,路上遇見一個被丟棄的女嬰,便將其收養,這個棄兒就是褒姒。

不管出生何處,褒姒是在褒國長大的,到17歲時,出落得美豔無比,遠近聞名,是褒國的“國花”。人漂亮到這個程度,生活就不可能再平靜了。

公元前779年,周幽王攻打褒國,褒國兵敗,為求自保,褒王除了貢獻稀世珍寶外,還將“國花“獻給幽王。幽王本來就好色荒淫,閱女無數,但一見褒姒就像變了個人,從此對王后嬪妃視若無物,專一於褒姒,到死都沒再換人。

褒姒有個怪癖,儘管受到萬般恩寵,錦衣玉食,享盡繁華,卻從來不笑,這讓幽王大傷腦筋。也難怪,老婆不會笑,換了哪個男人都難免糾結。於是,讓褒姒笑,就成了幽王的一樁“事業“。

想盡所有辦法都無效後,善諛的上卿虢(guó)石父投其所好,向幽王獻上“烽火戲諸侯“的損招。烽火本是國家救急信號,烽火一起四方諸侯便會率軍前來保衛王朝。而幽王為博美人一笑,不惜動用國家緊急令。結果烽火四起,四方軍隊趕到,發現是虛驚一場。

這時,褒姒笑了,笑彎了腰。幽王大喜,一試再試。結果,當幽王因寵褒姒而廢黜的申後之父申侯,聯合鄫國、犬戎攻打周幽王時,雖然烽火燃起,但沒有哪個諸侯再相信而派兵來援了。幽王和兒子被殺,褒姒也消失了,從此不知去向。西周王朝就此覆滅。

一個姓氏,承載一支血脈,雖式微,仍長存

總結這段歷史,後來的史書都將亡國之因說成是褒姒所致。《詩經》說:“赫赫宗周,褒姒滅之“。孔子談到周亡時也說:“國家將亡,必有妖孽。”

其實不僅褒姒,夏滅歸罪妹(mò)喜,商亡嫁禍妲己,吳亡歸咎西施,在古代史書中,大凡國家滅亡,總有一個女人墊背,“紅顏禍國”似乎成了一個定論,而那些亡國之君的昏庸無道卻被淡化,甚至成為“紅顏”的受害者。這不能不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糟粕。

5

姒姓,在會稽山是一個歷史的標記。它坐落於浙江紹興。大禹一生行跡中的四件大事:封禪、娶親、計功、歸葬,都發生在這裡,從而留下了世代祭禹的聖地——大禹陵。

在中國,至今留存的古代帝陵不少,也都曾有過守陵人,但能在4000年裡延續下來的,只有大禹陵,這源於大禹的第五世孫少康,當年就是他考慮到千秋萬代祭祀禹,而把他的庶子無餘封到紹興來居住,其職責就是守大禹陵,延續到現在就是禹陵村。

一個姓氏,承載一支血脈,雖式微,仍長存


姒姓,雖源之大禹,也曾貴為國姓,但在禹的姒姓後裔中,大多隨封國封邑改作他姓,逐代形成開枝散葉的態勢,分化出多個姓氏,如今天的夏侯、夏、侯、竇、鮑、包、曾、費、越、歐陽、歐、區、戈、相、黨、巢、扈、譚、司空、婁、樓等等,其母姓都是姒。

分化的姓氏多了,母姓卻越來越少了,現在以姒為姓的人全國僅存不到2000人,散落各地,幾近滅絕。幸好有個禹陵村,將姒姓人凝聚在一起。4000多年,雖然歷經滅國復國、戰爭瘟疫、人口遊離,禹陵村依然存在。現在,禹陵村裡的人依然為姒姓,有100多戶300多人,他們稱是大禹的後裔,傳承了146代,他們專為守大禹陵而生。

是他們,為大禹的陵墓堅守4000多年,矢志不渝。

是他們,為大禹的姓氏不至消亡,堅持使用姒姓。

也正是因為他們,一個姓氏,承載著一支血脈,在漫長的歷史中,雖式微,仍長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