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工男出獄,網紅公司爭相簽約——如此扭曲的價值觀簡直荒唐

2016年,周某某因盜竊電瓶車被判入獄,“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啦,這輩子不可能打工的。做生意又不會做”的採訪視頻躥紅網絡。36歲男子周某,因盜竊四次入獄,就因為這一句話讓周某變成網紅。其表情被製作成各種網絡圖。就在最近第四次出獄之後的周某,並沒有因為其出身被人嫌棄而是被網紅經紀公司爭相簽約,如此操作簡直讓人意向不到!

不打工男出獄,網紅公司爭相簽約——如此扭曲的價值觀簡直荒唐

於是乎周某本人便此次紅遍網絡,周某本人頭像被製作成各類表情包與段子。據瞭解,周某曾是問題少年,小學沒畢業就輟學在家,後來多次因盜竊被捕。他“拿手”的是偷電瓶車,銷贓得款後就用來揮霍。因為鬍鬚和髮型有點像切·格瓦拉,周某被網友稱為“竊·格瓦拉”。

不打工男出獄,網紅公司爭相簽約——如此扭曲的價值觀簡直荒唐

但是現在這個稱號對他來說不太公平,經過多年服刑改造,人們期望他能過上正常日子。我們不應該用老眼光看他,那個“竊”字,從他出獄開始就應該取消了。但是“竊·格瓦拉”的走紅,除了外表和他曾經的偷竊行為之外,不得不承認,周某身上有一種奇怪的“魅力”。周某面對鏡頭,談起“這輩子不可能打工”時,是一種滿不在乎的語氣,他好像生活在一種毫無約束的自由狀態——對大多數人來說,他當然是反面教材,但也迎合了某種隱秘的、被壓抑的慾望。“打工”或許是大多數人想要擺脫但又難以擺脫的生活方式,這種悲苦的處境,被他以一種另類的方式不經意間表達了出來。網紅公司或許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找上他。周某服刑的時候,智能手機已經開始普及,但還沒有各種短視頻和直播平臺,也沒有“帶貨”這個行當。

不打工男出獄,網紅公司爭相簽約——如此扭曲的價值觀簡直荒唐

因“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啦,這輩子不可能打工的”一句走紅網絡的36歲男子周某某出獄了,詭異的一幕也出現了:超過30家網紅經紀公司競相與他簽約,甚至在周某某堅決表態打算在家種地後,有公司也沒有放棄炒作,更有網傳四川某影視公司以1500萬天價年薪將其收入麾下。

4月22日下午,成都市網信辦、成都市文廣旅局聯合成都市錦江區網信辦、文體旅局 、公安分局、市場監管局、行政審批局等多個部門對網傳“1500萬簽約不可能打工男”的四川攀輝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進行約談,告誡企業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合法合規經營,生產網絡信息內容應當防範和抵制製作、複製、發佈含有炒作緋聞、醜聞、劣跡,宣揚低俗、庸俗、媚俗內容等不良信息和內容,後續一旦發現其有違法違規行為將依法查處。

過去10年,有不少人為了獲得網絡上的關注而使出渾身解數,沒有底線的炒作也不在少數。如今,到了“收割”的季節了。當然,不是說刑滿釋放人員不能獲得新的人生轉機,而是周某眼下這個被網紅公司奉上的轉機,透著機會主義式的虛無。這不像是人生的自新、精神的振作,相反更像是消費自己的歷史,賦予違法犯罪的事實以娛樂化的意義,更會把本是常識的人生導向變得晦暗不明:人生,究竟該腳踏實地,還是該無所顧忌,乃至憑藉不甚光彩的機遇平步青雲、百萬簽約呢? 

不打工男出獄,網紅公司爭相簽約——如此扭曲的價值觀簡直荒唐

其實,這種搶熱點式的造網紅,出現過不知凡幾,但往往泡沫散去得也快。比如前段時間的“沈大師”,更久之前的“犀利哥”,一時之間風光無兩,後來都近乎銷聲匿跡。這倒不是貶低這些“網紅”的職業發展,而這實在是獵奇式營銷的共性:以違背常識的面貌,製造洶湧而短暫的流量變現。當然常識與理智的力量終究是長久且有韌性的,新鮮感一過,就只能快速收場,留下淺薄化與娛樂化的一地雞毛。

小合通過媒介瞭解周某在2016年入獄前就有幾家網紅公司爭相簽約,快節奏的網紅營銷不是不可以,只不過當它加諸在一位刑滿釋放人員,還是該謹慎些。當所展現出來的不良价值觀被心智尚未成熟的學生所認可之後,那麼整個社會的風向將發生根本性改變。為了進一步防止網紅公司炒作,就在近期演出行業協會發表公告稱:炒作不打工男子者將納入負面清單。

一個刑滿釋放人員得到如此“高規格”的待遇,這非同尋常。但這並非因為他身份多高、人脈多廣,而是因為這些公司從他身上看到了可觀的商業利益。這些公司之所以要簽下周某齊,不是因為別的,只不過看中了周某齊身上自帶的流量——他們要“利用”周某齊來變現,但這樣的想法在價值觀層面能說得通嗎?

不打工男出獄,網紅公司爭相簽約——如此扭曲的價值觀簡直荒唐

要知道,這個商業模式的核心資產,是周某齊此前不勞而獲的人設,以及多年偷盜、坐牢的不堪過往。打造、宣傳、消費周某齊,實質就是在宣揚一種以俗為榮、以醜為美的扭曲價值觀。一個正常的社會,一定是建立在是非對錯分明的價值觀之上的。人們理應分得清何為美何為醜,何為善何為惡,要勤勞致富,還是要不勞而獲。至少,擁抱真善美,遠離假惡醜,應是現代社會的基本常識。 

但這些公司、平臺如此大張聲勢地拉周某齊“入夥”,並許以超高的年薪,卻客觀上達成了一種對盜竊、對不勞而獲的“蓋章認證”。它會給公眾帶來這樣一種誤解:即便是偷盜,即便是對生活沒有任何信念感,但只要你能迎合這個互聯網世界的狂歡邏輯,那你也有一夜爆紅的可能,而這幾乎不需要付出任何實質努力。正如一些網友所質疑的:如果“不勞而獲”的周某齊賺到大錢了,你讓那些勤勤懇懇工作的人怎麼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