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的我選擇非全之路,禿了頭也要咬牙走完,願星光不負趕路人


文|靈殿同學

本文共2799字數,耗費5分鐘閱讀時間。

2020年的研究生考試初試悄然落幕,341萬考生披荊斬棘,橫掃千軍,在考試結束的鈴聲響起時收筆交卷,當年高考的高漲情緒油然而生。

我是去年290萬考生中的一名,從大四那年9月開始準備到統考時的12月,以及過完年知道自己過了初試用了20來天準備複試,最後考上了一所非985或211的城市大學。或許有些人會稱讚道“你很厲害呀,幾個月的時間就考上了!”但當我說出下一句話時,他們或許會跟我的朋友一樣,迅速從佩服臉變成了疑惑臉,好像我的選擇真得很令人匪夷所思。

是的,我讀研選擇的是非全日制的學習方式,而我的選擇曾遭到很多人的勸阻,也不被很多人看好。


22歲的我選擇非全之路,禿了頭也要咬牙走完,願星光不負趕路人

22歲的我選擇非全之路,禿了頭也要咬牙走完,願星光不負趕路人

22歲正當年少,我為什麼選擇非全?

複習的時候,我由於考的是會計專業碩士,這個專業的特殊性是初試不用考專業課,而是考管理類聯考和英語二,所以平時在備考的時候不像考學術碩士的同學那麼緊張和辛苦,當然這也是我幾個月時間準備就通過初試的原因。

當時,一些考研室的朋友見到我會吐槽我經常四處走動,心不在焉,其實我只是出去外面透口氣,順便背背單詞,因為我複習的時候有一個特點—手機不帶,這也給我的朋友和老師帶來了困擾,經常發生找人找不到的尷尬。

有一次隔壁桌子的朋友在我旁邊背書,我們互看了一眼就聊了會天,當時我們並不認識,後來我們成為了很好的哥們,他那年沒考上就繼續住學校準備二戰考研。當時我問他打算考哪裡,他說要考一所985和211名校的計算機專業,他問我我如實回答一所非985和211大學的會計專碩,還是非全日制的。

他一臉疑惑地問我:“你才22歲,為什麼要去讀非全日制呢?那種很垃圾的,沒人願意讀的!”

我略有思考,回答他說:“因為我爸媽想要我考那所學校,離家裡近,我準備這件事有點晚,剛好這所學校這個專業只有非全日制,就想著試試看。”

這是我最正經的回答,也是我最官方的答覆,可能有些人認為我是為了父母的心願而考研,其實不然。我意識到了當下就業形勢嚴峻,才想著考研深造一下,只是順便完成父母當年希望我考的那所城市大學的期望,這是我選擇非全日制的第一個考慮點。

如果在讀研期間找不到工作,那就邊讀研邊考證。如果可以找到理想工作,那就辛苦一點邊讀研邊工作。會計專碩之所以會有非全日制趨勢化,是因為這個專業需要經驗積累,沒有經驗積累的會計從業者,擁有著再高的學歷,也難以發揮個人價值,這是我選擇非全日制的第二個考慮點。

魯迅說過:“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便成了路”。也許非全日制因為“非”字經常遭人否定,最終走在這條路上的人並不多,而走全日制的路上交通堵塞已經是常態。

可是,9年義務教育的模式下,我們的一切學習不正是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嗎?人總是喜歡站在利己的社會規律上去跟風,形成了沒有個人意識的羊群效應,那不利己的社會規律就毫無意義嗎?

並不是,無人看好的互聯網時代下馬雲創造了阿里巴巴,馬化騰創造了騰訊,最後全國乃至全世界都在打臉般使用著支付寶和QQ。

那為什麼在自己的人生中不去做出屬於自己的選擇呢?也就是說,無論是選擇非全日制還是全日制,只要人生無悔,那就勇敢選擇,咬牙走下去。

22歲正當年少的我,毅然決然地走出學校的舒適區,踏入社會體驗職業冷暖,工作之餘提升見識和思維能力,堅信自己能夠走完未來的三年讀研之路。


22歲的我選擇非全之路,禿了頭也要咬牙走完,願星光不負趕路人

22歲的我選擇非全之路,禿了頭也要咬牙走完,願星光不負趕路人

非全讀研路漫漫,我已經感到疲憊

前面提到了我選擇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原因,然而10月非全日制因遭歧視佔據了熱搜榜,在評論區一波鍵盤俠一刀切地對這種學習方式評頭論足,其中“非全日制學歷花錢就能買到”的評論引來許多非全日制學生的憤怒。鍵盤俠與世俗對非全日制的不認可是我感到疲憊的原因之一。


22歲的我選擇非全之路,禿了頭也要咬牙走完,願星光不負趕路人

我承認非全日制確實沒有全日制學的內容更加全面和深入,但非全日制的培養計劃裡本來就是實踐與理論相結合,以實踐為主,以理論為輔。以我們專業為例子,會計專碩又叫做Mpacc,課堂上老師旨在引導我們結合知識點去分析案例,通過其他同學在所在單位遇到的會計問題進行思想碰撞,主要是分析能力的培養。事實上,我們上課老師會講英文,課件全英化,學習的氛圍跟本科截然不同,稍有分神就會跟不上,需要一個人高度的精神注意力和專注度。

光是集中注意力就已經耗盡心力,這是我感到疲憊的第二原因。

22歲的我選擇非全之路,禿了頭也要咬牙走完,願星光不負趕路人

對於非全日制的學生來說,時間無疑是最寶貴的也是最致命,時間安排協調不好,基本上這一天就白白浪費了。與全日制的同學不同的是,我們學習的時間不足,又因工作耗費了很多精力,更是難以讓自己以好的狀態投入學習之中。每天工作8小時後下班,身心已經非常勞累,原計劃的學習任務最後完成得差強人意,我漸漸意識到大學本科時部門工作與學習的協調根本不算事,而社會工作與學習之間關係的處理更是考驗人的時間管理能力,不夠自律的人選擇非全日制進行讀研深造無疑是雞蛋碰石頭,挖坑埋自己。

自律性弱且處理工作與學習之間的時間安排能力差是我感到疲憊的第三點原因。


22歲的我選擇非全之路,禿了頭也要咬牙走完,願星光不負趕路人

22歲的我選擇非全之路,禿了頭也要咬牙走完,願星光不負趕路人

事物存在沒有對錯,而是使用者的意圖是否對錯

這時有人會吐槽我說:“既然那麼辛苦,你幹什麼自找苦吃,選擇這條錯誤的非全之路,沒有能力還去挑戰自己,回頭各種矯情式發牢騷?”

是的,我在發牢騷,我在抱怨自己的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現狀,我在譴責自己做出美好幻想的選擇,但這一切並不意味著非全之路是錯誤的選擇。我之所以發牢騷,是因為自己已經踏入社會職場,作為上班族一類的成年人,我們的生活哪有簡單二字?

“我太難了”成為了網絡紅詞,無疑是因為簡單的幾個字道出成年人的不易,既然生活不簡單,那就簡單地發牢騷也比憋在心裡委屈自己要強。

22歲的我選擇非全之路,禿了頭也要咬牙走完,願星光不負趕路人

談回我的讀研選擇,非全之路毋庸置疑是辛苦的,只是在經過短暫的一學期學習經歷以後,我深刻認識到個人的能力與非全模式的不兼容與不匹配。有人可能會說那你趕緊放棄,好好工作之類的話,但想起之前的努力和這學期的堅持付諸於東流,想想沉沒成本和機會成本實在太大,放棄未必是一個理想選擇,反而堅持下去可能會有意外的驚喜。

事物的存在並沒有對錯,人生的許多選擇都附加了概率事件,只是選擇後的結果導向因為過程而千變萬化。當討論事物存在的對錯問題時,往往是指事物背後的過程規律是否符合客觀法則,使用者的意圖是否對錯會以主觀能動性的外化行為在過程中呈現出來。


22歲的我選擇非全之路,禿了頭也要咬牙走完,願星光不負趕路人

講了那麼多,你可能以為我在抱怨生活,那當然是的,剛剛也說了,生活如此不容易,抱怨幾句不算矯情。只是抱怨後不要讓自己失去士氣,而是要重振旗鼓,繼續努力,積極學習,好好生活。

於我,非全讀研確實是我人生一個略有遺憾的選擇,但它所給予我的一切寶藏又不是幾句美言所能稱讚。所謂的遺憾是學習的深度未能達到我的期望,但它讓我得到社會工作的歷練,認識了一群幫助我的同事和無話不聊的同學,遇到負責又總給我們指點迷津的兩位導師,這一切足以彌補剛剛所述的失落情緒。

回想起考研時光,那會早起貪黑,一路堅信著美好未來,冒著90後常說“學習掉好幾斤頭髮”的風險,始終以夢為馬,只為不負韶華;如今深知非全讀研不易,這會感同身受,更要堅信著美好未來,禿了頭也要咬牙堅持,始終追尋星光,祈願不負趕路人。

22歲的我選擇非全之路,禿了頭也要咬牙走完,願星光不負趕路人

#聊聊人生選擇題#感謝你的閱讀,願每位追夢不忘赤子心,星光不負趕路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