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回家种红薯?原来红薯自修炼成“金”!


为啥回家种红薯?原来红薯自修炼成“金”!

知名红薯品牌“田薯叔”

“田薯叔”火了!!!

打开百度地图,俯瞰位于秦岭之北、渭水河畔的关中腹地,一个根植于大地的植物标识“田薯叔”格外醒目。

为啥回家种红薯?原来红薯自修炼成“金”!

鸟瞰大地上的“田薯叔”标识

网友调侃,这是我国“北斗”导航卫星好,清晰度太高,地上啥都能看清楚。

听到调侃,杨凌田西村的薯婶、薯叔、薯哥、薯姐、薯弟、薯妹很不高兴,说那是他们村的红薯太出名,天上的各路“大仙”都想吃、都想尝,眼馋咧。

于是乎,杨凌“红薯村”—田西村的“田薯叔”一度成为“网红”。

“田薯叔”一个扎根大地的品牌

为啥回家种红薯?原来红薯自修炼成“金”!

田薯叔庄园效果图

从地下走到地上,从地上走向天空,“田薯叔”自我修养践行着杨凌田西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先行的铿锵步伐。

曾经,俄国演员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出版的《演员的自我修养》,详细阐述了演员在形体、发声、性格、思维逻辑等方面所应具备的素养,成为是一部经无数表演工作者成功检验的巨著。

听到这个消息后,在杨凌农科城田西村的知名红薯“田薯叔”有点着急了,想起了家族在自我修养方面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田薯叔”小块头大辉煌

红薯也叫甘薯,在不同的地区,人们对它的称呼不同,有些地区也把它们叫做番薯或者山芋,甘薯的自我修养,经历了好几个世纪。

为啥回家种红薯?原来红薯自修炼成“金”!

田薯叔自修史

德国自然科学家A.von 洪堡援引哥马拉记载:哥伦布初谒西班牙女王时,曾将由新大陆带回的甘薯献给女王。

16世纪初,西班牙已普遍种植甘薯。西班牙水手把甘薯携带至菲律宾的马尼拉和摩鹿加岛,再传至亚洲各地。约在16世纪末叶,甘薯传入中国,时间明代的《农政全书》、清代的《闽政全书》等均有关记载。

据建国后编印的《陕西省志》描述,甘薯在乾隆年间被引进到陕南,但一直都是零星种植,直到新中国成立,陕西90%以上的农民没有听说过红薯。

为啥回家种红薯?原来红薯自修炼成“金”!

丝路驼队载薯归来

上世纪50年代,为了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甘薯冠以红薯这个十分接地气、受老百姓欢迎的名字与方式得到自上而下地官方推广,并迅速普及到陕西全省。

可以说,红薯的自修历史甚为久远。

为啥回家种红薯?原来红薯自修炼成“金”!

农神后稷

杨凌,依秦岭旁渭水,拥有4000多年的农耕历史。因其深厚的农耕历史文化和雄厚的农科教资源禀赋,1997年7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我国首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并以“农科城”声誉扬名海内外。

为啥回家种红薯?原来红薯自修炼成“金”!

杨凌:依秦岭旁渭河

田西村“田薯叔”虽然没有杨凌“农科城”驰名,可凭借杨凌美誉以及“优质基因”在西北地区甚为“走俏”。

田西村花甲老者告诉店小二,该村种植红薯已经有30余个年头,甚至更为久远,祖祖辈辈都从事红薯制种及育苗的产业。

可以说,田西村便是“田薯叔”自我修养的祖庭。

从苗床搭建到排薯前增温,从炼苗到采苗,从试种到推广,从西农大育种专家教授到普通农户再到今天的高级职业农民,“田薯叔”一路走来,风度翩翩。

为啥回家种红薯?原来红薯自修炼成“金”!

小红薯能致富

从解决50年代百姓温饱,到今天助力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田薯叔”的小块头走出了一条助农致富增收的辉煌金光大道。

“田薯叔”基因优良 有颜值有担当

在杨凌说红薯,除了“田薯叔”,“薯类父子”朱俊光和朱渭兵父子同样受人尊敬。

作为“秦薯”系列选育人——薯类专家朱俊光,一生奉献甘薯产业,鞠躬尽瘁,是传承育种精神的农业专家优秀代表;朱渭兵在父亲的“诱导”下,他子承父业,继承红薯事业。

朱渭兵说,他生长在一个红薯家庭,没有人比他更懂得红薯的喜怒哀乐,他愿用毕生的爱去追求红薯里的纯真。

父子同行,铸就辉煌。

现今,“薯类父子”选育的秦薯系列品种现成为陕西红薯主导品种,年种植面积达到省内种植面积的八成,秦薯一度成为红薯的代名词,并推广到国内30多个地区,年推广面积100万亩,累计推广800万亩,累计创造社会效益10亿元。

为啥回家种红薯?原来红薯自修炼成“金”!

小红薯大产业

其中,“秦薯4号”、“秦薯5号”品种的审定,满足了市场对“干、面、甜”蒸烤型红薯的需求;当现代人越来越关注保健食品,彩色“秦薯8号”适时育出……

不知道说到这里,大家有没有想起点什么呢,“田薯叔”的优良的品质,正是得益于西农大(“农哥哥”)与杨凌(“凌妹妹”)的优良基因重组。

在今天的新时代里,当代“农哥哥”带领他的专家教授们在“凌妹妹”的田薯叔“庄园”里,让红薯产业再放光芒,走向更远的地方,受益更多的农民朋友。

为啥回家种红薯?原来红薯自修炼成“金”!

红薯家族

因为有了像朱俊光、朱渭兵、、西农大农学院副教授陈越这些“薯类”大咖的支撑下,田西村“田薯叔”的修养历程更加一帆风顺。

“我们这里的薯苗每隔两三年就会更换新品种,都是从西农大专家教授手里拿到种苗在自己地里繁育,不断在提升薯苗适应市场的能力。”田西村村民郭格霞这样说。

店小二探访得知,田西村仅做红薯育苗产业的农民就有45户,在西农大专家教授的带领下,几乎人人都成了红薯育苗的“土专家”。

为啥回家种红薯?原来红薯自修炼成“金”!

小薯苗就是小金条

每年3月-6月是田西村红薯“土专家”们最忙碌的时候,也是薯苗繁育的关键时期。

村里62岁的赵宗明说,田西村的红薯产业现在很有名气喽,因为咱杨凌是农科城,研究出来的红薯品种好、品牌硬、质量高!!!今年,自己繁育了三个棚的红薯苗,仅仅一亩半地的纯收入就达到了7万多块钱,销售集中的时候,一天就能卖出15到20万株薯苗,比往年收入要高过三分之一多呢。

“田薯叔”靠着“雄哥”“雄心”闯未来

在田西村村民眼里,红薯产业能在这里发展壮大,“田薯叔”的品牌搽亮唱响离不开村支部书记田小雄。

为啥回家种红薯?原来红薯自修炼成“金”!

领头羊

“这个年轻小伙子有冲劲儿,能干事,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毕业后,放弃了IT公司的优厚待遇,回到家乡带领我们发展产业,振兴乡村,用他先进的思想和闯劲,带领我们发展产业,打造特色,才有了我们的今天。”说起田小雄,郭格霞满心的佩服。

老百姓都说,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

田西村书记干部有闯劲、群众有干劲,红薯产业兴旺了。

现如今,田西村的“红薯们”已经从杨凌出发,搭上了电商销售、微信、团购等快车,足迹遍天下,已经销往省外的新疆、甘肃、山西等地以及区外的陕南、咸阳、延安、榆林、宝鸡等地区。

为啥回家种红薯?原来红薯自修炼成“金”!

红薯富农

为啥回家种红薯?原来红薯自修炼成“金”!

机械化作业

“田薯叔”品牌深入人心,得到市场广泛认可,还带领陕南汉中、关中扶风绛帐镇的贫困户摆脱了贫困,辐射面积已达1.5万亩。

如今农科城的红薯正如“演员”一样,在田西村这个风水宝地里,诠释着自我修养的新内涵。

目前,秦薯4号、5号和“紫罗兰紫薯”成为了田西村的主打品种,“秦薯5号”也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田小秦,该品种是优质鲜食蒸烤和淀粉加工用型品种,是理想的高效食用“市场薯”,也可作为“迷你红薯”或淀粉兼用型品种利用。“紫罗兰紫薯”被称作田小紫,薯肉深紫色,具有特殊保健功能。

在位于田西村口东北侧即将建成的“田薯叔的灶房”,可以看到这里将展示红薯、红薯粉条、红薯搅团、红薯凉皮、红薯淀粉等薯类产品,薯哥薯妹说,这又是我们“田薯叔”一次靓丽的自我修养与提升。

为啥回家种红薯?原来红薯自修炼成“金”!

乡村振兴

随着杨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实施,“田薯叔”扛起了田西村振兴乡村的重担,红薯育种、育苗的主导产业正在向规模化发展。

通过与村书记田小雄的对话得知,村子东南方向正在打造一处“田薯叔的庄园”,该庄园以田西村的红薯品牌“田薯叔”命名,以西北最大的植物迷宫为“颜值担当”,将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将园区打造成“家庭农场主培育基地、返乡农民创业基地、特色休闲农业体验基地、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基地、产业扶贫示范基地,使全村集体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集体积累逐年增加,形成较强的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加群众收入,满足农村建设、服务、管理的支出需要。

剧透一下,田西村还将依托红薯产业,打造一处田园综合体,重塑一个田家寨民俗文化村、打造一天“忆往昔”商业街,有少年儿童自主管理的“儿童城堡”……以工促农、以现代代替传统,最终实现三产融合,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为啥回家种红薯?原来红薯自修炼成“金”!

田西村未来田园综合体

面对乡村振兴的巨大机遇,杨凌田西村的“田薯叔”激动非常,大声欢呼要为讲好田西村的“红薯”故事、讲好杨凌乡村振兴故事继续自我修养,不断走向更加魅力成熟……

为啥回家种红薯?原来红薯自修炼成“金”!

乡村振兴未来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