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扭的瓜不甜”——咸陽醫護“被優化”你想到了啥

“5.12”護士節即將來臨,在這個“白衣天使”的節日來臨之際,近日,一則新聞讓我感慨萬千,一方面感慨醫院的不容易,另一方面又感慨醫院的“無情”,但讓我想到更多的是“關愛”這兩個字,特別是在“5.12”護士節來臨的前夕。

前幾天,陝西咸陽40名醫護人員在職工隊伍”優化“中“被裁”,經互聯網曝光後,鬧得沸沸揚揚,網友們紛紛討論,是否有“落井下石”“卸磨殺驢”之嫌,是否對這些醫護人員少了一些“關愛”。

持續發酵的輿論也讓當地有關部門及時介入調查。

5月3日上午,在“被裁”醫護人員接受調查組談話之後,陝西咸陽市婦幼保健院人事科通知40位醫護人員回去上班,在收到了“回去上班”的通知後,“被裁”的部分醫護人員卻高興不起來,紛紛表示擔憂,猶豫要不要回去上班,“把我們優化掉了,現在又讓我們回去,這兩者太矛盾了”。

的確,根據醫院先前的解釋,對院內職工隊伍的“優化”醫院本身也十分無奈,業務的嚴重萎縮讓醫院不得不精兵減員,但在輿論發酵調查組介入後,醫護人員又收到“回去上班”的通知。

我們假如這40名醫護人員回去上班了,面對醫院業務的嚴重萎縮,這樣的“不堪重負”的情況下,這40名醫護人員的待遇又怎麼保證,假如能夠較好地保證,那前期又如何需要“優化”呢,這正如醫護人員的擔心,這是十分矛盾的。

在旁觀者看來,從“被優化”再到“回去上班”,這樣的一個轉化過程,不知是“被優化”的事實經不起推敲迫於輿論壓力而為,還是考慮到需要照顧和關心這些曾經在防疫一線戰鬥過的醫護人員的情緒而做出的決定,我們不宜過多猜測。

但從目前的結果來看,在輿論和調查的壓力下,似乎通知“回去上班”是醫院選擇了妥協和讓步,似乎是對“被優化”的40名醫護人員的臨時“關愛”,不過這種“妥協和讓步”,這種遲到的“關愛”略顯尷尬,也顯得有些“無奈”。

因此,“無奈之下”而做出的決定,在有些“尷尬”的同時,多少又有些牽強,似乎還有些“被迫”的意味在裡面,於各方面來看,這不免讓人擔憂“強扭的瓜不甜”。

所以,我們在想,調查組介入後,第一時間就通知“被優化”的醫護人員“回去上班”是否有些倉促,“被優化”的醫護人員能否接受這“突然而來的幸福”,這樣的決定是否能夠真正解決問題?

前段時間,我們回顧有關新聞報,更多的是看到各地對醫護人員的關心關愛,特別是那些奮鬥過在防疫一線的醫護人員。而咸陽婦幼保健院在這時候這樣做是否有些欠妥,是否缺乏了一些人文關懷。

估計正是由於缺乏這種對醫護人員發自內心地“關愛”,最終社會高度關注,輿論持續發酵。

其實,我們醫院就像一個大家庭,每位職工都渴望得到這個家庭的呵護和關愛,而這種關愛也應來源於內心,而不是經過“折騰”後“無奈”做出的決定。即便是通知“回去上班”,但這種“關心”是否也有些變味了。

我想,40名醫護人員能夠在醫院上班,並形成事實上的勞動關係,當中大多數還曾在一線防疫,當醫院無奈之下,要對其優化,無論怎樣都應站在關愛的角度,採用培訓提升、分流安置、經濟補償,或者給予一定的緩衝期,支持自主就業等多種方式進行“優化”,以“最優化”的方式“優化”這40名醫護人員,解決好“被優化”醫護人員的後顧之憂,達到妥善處理的目的,豈不更好。而不是經過媒體曝光,調查組介入後,再倉促通知其“回去上班”。

因此,這無論是對醫院方還是這40名“被優化”的醫護人員來說,多少有些“強扭”的味道,這種味道只會夾雜著滿滿的“酸味”。

並且,試想如果說現在這40名醫護人員選擇“回去上班”,那下一步他們的勞動關係能否更好地維護,我們是持懷疑態度的!

至於該事件的具體調查結果,目前當地官方暫未公佈,但無論結果怎樣,這40名醫護人員“回去上班”與否,我們都應發自內心地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多徵求他們的意見,傾聽他們的心聲,以便妥善處理。

“白衣天使”是美麗的、高尚的、無私的,但他們也需要我們發自內心地去呵護、去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