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網重構,“全光”背後不僅僅是介質之變

醫療資源分佈不均,跨地域就診難,一直是醫療衛生行業發展的痛點。三甲醫院更多的集中在一線大城市的中心區,輻射的能力有限,大醫院的看病難,掛號難的問題,也困擾了非常多的普通患者。

歸根結底,對三甲醫院的“迷信”本質上還是對名醫效應和大醫院的診療水平的一種認可。位於深圳南山區的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打造的智慧醫院就很好地解決了診療資源線上共享的體驗問題。

在上線了區域醫療信息平臺之後,南山區醫院與社康之間可以實現轉診,並且醫療系統可以實現快速共享調閱檢驗結果,也可以實現醫療資源遠程會診。這樣對於一般性疾病的診療和服務會趨於同質化,普通患者就無需擠在三甲醫院的獨木橋。

園區網重構,“全光”背後不僅僅是介質之變

這個故事背後,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如何通過高速的網絡讓隨時隨地的信息共享、遠程醫療、遠程會診成為可能,在傳統園區網在帶寬和管理維護等方面遭遇巨大挑戰的背景下,全光園區網絡的適時出現,幫助協和醫院走通了智慧醫院之路。

一條光纖,並不僅僅是介質之變,更是全光園區帶來的體驗重構。

智慧“以人為本”

數字化關係到技術,但轉型則關係到人,所以數字化轉型本身就是建立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之上的,這也就是科技以人為本的意義。

那麼智慧又是什麼?我們知道,在很多一線城市都存在“大城市病”,快節奏、緊迫感、危機感,以及醫療和教育資源的不均衡,這些因素是讓人們逃離大城市的原因,那麼“以人為本”的意義,就是重構數字化的體驗,弱化甚至消除這些感受,讓每一個人都能共享城市的“智慧”。

協和醫院的故事所表現的何嘗不是這種“智慧”。秉承著“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不斷改善診療的方式,數字化的辦公流程,網上掛號繳費,患者病歷信息在科室間全程共享,醫院園區內配備了全覆蓋無線連接,數字標牌信息顯示,公共區域視頻回傳,醫療器械數據回傳等網絡……

正是無處不在的連接,快速、低時延的網絡,保證了診療信息及高清醫學圖像的實時訪問,遠程手術甚至沒有“1毫秒”的延遲。協和醫院實現智慧醫院的背後,是華為Campus OptiX全光園區方案提供的智慧能力。

據瞭解,華為為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提供了基於POL極簡架構的華為Campus OptiX全光園區解決方案,簡單來說,在傳統網絡面對傳輸壓力越來越大的時候,華為Campus OptiX全光園區解決方案具有大帶寬、抗干擾、體積小、壽命長的特徵,避免了傳統網絡的劣勢。同時,華為CampusOptiX全光園區方案大幅提高了醫院運營和維護的效率,它的架構、可擴展性和安全可靠性使其特別適合醫院的關鍵網絡。

園區網重構,“全光”背後不僅僅是介質之變

達到信息共享是第一步,隨後而來的遠程醫療、遠程會診等遠程通信技術都是對傳統網絡的挑戰。面對達到千兆的傳輸速率的網絡,以及未來醫院業務增長對於帶寬需求的提高,這就需要網絡具備靈活的適應以及擴展能力,而華為Campus OptiX全光園區解決方案,能夠應對這樣的需求。

“以人為本”是科技向善的事實標準,以協和醫院為代表的園區網,由傳統網絡邁向全光網絡,所追求的並不僅僅是傳輸介質的改變,更是一種對高效服務能力的追求,和極致體驗的最佳表現。

體驗驅動的全光園區網

事實上,醫院只是通過園區網全光化重構,來提高用戶體驗的其中一個場景。在高校、機場、車站、物流園區有太多的場景可以通過類似的方式,來改變現有的運轉模式。

園區網重構,“全光”背後不僅僅是介質之變

圍繞這些場景,我們也看到了全光園區網,為打造屬於園區真正“智慧”的巨大機遇。

從外部環境來看,5G和Wi-Fi 6齊頭並進,場景上互為補充,正在向各行各業滲透,加速普及,兩種技術的回傳都要依賴光纖網絡。5G和Wi-Fi 6的快速發展,也推動了園區網向全光的演進步伐。

而行業用戶本身的業務需求變化,則形成了全光園區網最重要的推動因素。

一方面,隨著企業上雲的日益加速,企業與雲平臺之間的數據傳輸開始佔據園區網絡的主要比重。園區與雲端之間的數據傳輸將變大,傳統園區網絡將會承受巨大的流量壓力。

另一方面,隨著智能時代的來臨,人臉識別、智能安防這些應用的普及會帶來園區網之間產生大量視頻數據,導致傳統園區網絡難以抵禦的數據洪潮。隨著5G時代的到來,視頻會議、流媒體應用、VR設備等視頻應用的不斷湧現,也在進一步增加園區網絡的負擔。傳統園區當中,像語音和視頻這些內容都是割裂存在的,通過光聯接,它們將會實現一體化。

同時,園區也是IoT設備的重要應用場景,以高校等環境為例,上萬個IoT設備同時運行並不是空想,它們帶來的網絡壓力,以及多種終端體系形成的複雜網絡架構,遠非傳統園區網絡解決方案所能承受。

如果說業務的雲化、智能化和物聯網化將是不可避免的事實,那麼園區網就必然要考慮以更高效的方式連接海量終端,光纖作為傳輸介質更加綠色可靠的解決方案。

事實上,對於園區網而言,全光網不僅可以作為一個相較傳統以太網更好的替換方案,更是全新的生產力。因為全光園區網可以帶來更經濟的成本、更綠色的網絡介質和更高效網絡運維。這本身就是符合數字化轉型對高效和可持續發展的訴求,也更能夠支持園區內進行商業模式的創新。

這其實正是華為推出全光園區方案的原因所在,在5G,物聯網,大數據等在不斷驅動企業園區業務創新,大量的應用及終端設備出現在園區,傳統的園區網絡在帶寬、管理維護方面遭受巨大挑戰的背景下,用光纖來重構園區網絡,為園區提供了業務體驗上的全新感受。

黑天鵝之後的巨大機遇

2020年,新冠肺炎這隻“黑天鵝”的橫空出世,羽翼籠罩全球,也打亂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正常節奏。

一種觀點認為,這場疫情改變了世界信息產業格局,過去CIO更願意把錢投入到數字化轉型和創新,疫情的持續發酵使得他們發現,原有的基礎設施和網絡已經遠遠不足以支撐業務的創新,而重要的投資更應該瞄準這些更為迫切的需求。這無疑給全光園區網的發展,帶來了機遇。

園區網重構,“全光”背後不僅僅是介質之變

首先,數字化轉型的浪潮正席捲而來,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步入數字化轉型的軌道,有數據統計,到2021年啟動數字化轉型的企業預計將會超過90%。但數字化轉型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企業不斷地通過雲、大數據、AI、物聯網等新數字技術,來優化流程或創建新的業務模式,改善客戶體驗,提升運營的效率。

以華為Campus OptiX全光園區解決方案為例,不僅可以保持30年不換光纜,做到無源替代有源,能耗節省30%,空間節省50%。還可以藉助AI的力量,用戶全旅程體驗可視,網絡運維從被動走向主動;IP和POL設備統一管理,即插即用,零配置開局, 運維效率提升60%,真正實現“一人管理一整個園區”。作為整個園區的底層驅動,全光網絡完全可以滿足園區內的創新對新興技術的支撐。

其次,對於很多行業而言,快速升級為全光園區,更有可能創造更好的用戶體驗,在同業競爭中佔據先手。但對於行業用戶而言,全光園區確實又是一個新鮮事物,選擇好的技術合作夥伴,就可以將技術的工作完全交給夥伴,自己則更為聚焦於自身業務的創新。

權威數據顯示:華為全球光接入網在2019年四季度市場份額達到41%,已經連續11年保持第一。而從用戶經驗的維度,截至2019年底,華為Campus OptiX全光園區解決方案已幫助全球40多個國家600多家重點行業客戶高效部署高品質的園區網絡,全面使能行業數字化轉型。其中包括復旦大學、埃及加拿大大學、阿聯酋地產集團EMAAR、墨西哥Original酒店集團、印度度假連鎖酒店等企業客戶。

領先的技術和產品優勢,結合豐富的落地場景和實踐,華為顯然是全光園區網行業的領導者,顯然是行業用戶可以值得“託付”的合作伙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