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玟哉公開吐槽國安與隊友,真只是“文化差異”所導致的嗎?

就在這兩天,效力於北京國安的韓國球員金玟哉成為了國內球迷熱議的焦點。在參與某韓國綜藝節目時,金玟哉表示:“不是我瞧不起中國的朋友們,但我們隊裡的後衛是鋒線球員出身,對於防守的理解程度不足。雖然是國家隊球員,在比賽中也不怎麼會補位,因此我一個人總是要當兩個人踢。”這段話被認為是在批評于大寶與王剛等國安球員。

金玟哉公開吐槽國安與隊友,真只是“文化差異”所導致的嗎?

除此之外,金玟哉還在節目中談論了大量明顯與北京國安甚至是中國足球有關的內容,其態度引起了不少國內球迷與名宿的不滿。杜威就在社交媒體上回擊道:“你還真把自己當成世界級後衛了?”許多球迷也認為,金玟哉在節目中明顯表現出了對中國球員的輕視,而他作為一名北京國安球員,這麼做是非常不合適的。

金玟哉公開吐槽國安與隊友,真只是“文化差異”所導致的嗎?

與此同時,國內也出現了不少為金玟哉辯護的聲音。有的人說金玟哉說國內球員水平不高是實話,有的人說金玟哉是被主持人有意引導後才說出這樣的話的,也有的人說把金玟哉的話放在整個節目裡其實並無不妥。但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聲音,認為國內球迷接受不了金玟哉的發言是因為文化差異。這種聲音稱:在韓國國內,金玟哉這樣的吐槽是非常常見的事情。

在看過整個節目長達24分鐘的視頻之後,筆者認為金玟哉的問題的確沒有那麼嚴重,國安也沒有必要對他進行重罰。但是,金玟哉的行為絕對不能用“文化差異”來解釋。韓國對於輩分尊卑的講究比中國還要看重,而且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國家,都完全不存在暗諷同事和工作單位這種文化傳統。用所謂的“文化差異”來為金玟哉辯護,這根本就是不成立的。

金玟哉公開吐槽國安與隊友,真只是“文化差異”所導致的嗎?

正面指明身份的才叫吐槽,不提名字的暗示只能叫諷刺

“吐槽”是近幾年在國內興起的一個新興詞彙。它來源於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許多歐美的朋友之間都會用互相揭短的方式彼此逗樂,同時間接地傳遞自己的想法。國內有些聲音就把金玟哉的發言歸為“吐槽”的一種,他們認為被吐槽兩句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批評金玟哉的人都太過“玻璃心”了。

然而,即使是在非常放得開的美國,“吐槽”也是在當著對方的面或者指明對方身份的情況下進行的,不提名字的暗示並不能叫吐槽。以美國版《吐槽大會》為例,上臺發言的卡司會用各種尖酸刻薄的語言挖苦其他人,其尺度大到在國內都不能播出。然而即使尺度再大,他們的挖苦對象也僅限於參加節目的其他嘉賓以及與他們有關聯的人。一旦他們用暗示的方法挖苦不在場的人,很可能就會引來臺下觀眾的噓聲。

金玟哉公開吐槽國安與隊友,真只是“文化差異”所導致的嗎?

在節目中,金玟哉的發言並沒有當面指明身份,而是用“我們隊裡的後衛”來暗示于大寶等隊友(之後還加上了“即使是中國國家隊球員也踢得不好”這句話),用“那支球隊”來暗指北京國安,甚至不願意說出主教練熱內西奧的名字。這樣的做法根本不能算“吐槽”,完全就是不提名字的“暗諷”。

韓國比中國更看重輩分尊卑,根本不存在這種文化傳統

中國是一個講究禮節尊卑的國家,公開議論前輩的是非是一件很失禮的事情,因此我們會對金玟哉的發言而感到不滿。然而,韓國其實是一個比中國還要看重輩分尊卑的國家。後輩或下級在稱呼先輩或上級的名字時,除了代表身份的名次之外,之後還要加上表示尊敬的敬語。比如金玟哉在提到隊友金珍洙的時候,都會用“哥”來稱呼對方以表示尊敬。這樣的做法才可以被稱為是在進行開玩笑式的“吐槽“。

金玟哉公開吐槽國安與隊友,真只是“文化差異”所導致的嗎?

但在提到中國球員的時候,金玟哉的態度卻有明顯的不同。在金玟哉聊到金珍洙不回防時,他笑著說道:“雖然珍洙哥不回防,但只要一聽到他說‘你一個人不是完全能防得住嗎’,我就會覺得很開心。”然而在談到國安的隊友也不回防的時候,金玟哉卻說道:“當中國的隊友也對我說‘你一個人不是完全能防得住嗎’的時候,可能就是(爆粗口)。”對中韓球員表現出如此明顯的態度差異,難道這也是韓國的文化傳統嗎?

金玟哉公開吐槽國安與隊友,真只是“文化差異”所導致的嗎?

從金玟哉對韓國隊友的尊敬可以看出,即使是吐槽,韓國人也會十分注意自己的態度。不指名地暗諷隊友,甚至直接用“求求你快放我去歐洲吧”這樣的話語來提及北京國安,難道比中國還在意輩分尊卑的韓國,會存在這種文化傳統嗎?

總結:

中國球員的實力不如韓國球員,這的確是事實,因此我們沒有必要過分辱罵金玟哉。但金玟哉的做法的確跨越了“吐槽”的限度,已經變成了不提名字的暗諷,而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存在這樣的文化傳統——甚至在看過視頻的韓國網民中,也有很多人覺得金玟哉的做法是不妥當的。因此,用所謂的“文化差異”來為金玟哉辯護的做法,是根本站不住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