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總是會無緣無故的討厭別人?

投射效應是指將自己的特點歸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傾向。在認知和對他人形成印象時,以為他人也具備與自己相似的特性的現象,把自己的感情、意志、自己所擁有的特性投射到他人的身上並且強加於人,即推己及人的認知障礙。

為什麼我們總是會無緣無故的討厭別人?

江西安康表示簡單來說,投射效應是在人際認知過程中,人們常常假設他人與自己具有相同的屬性、愛好、情感、傾向等一些問題、常常認為別人理所當然的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

比如說,一個心地善良的人會以為別人都是善良的;一個經常算計別人的人就會覺得別人也在算計他等等。

下面是一個實驗,專門研究了這樣的一個問題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來研究投射效應,在80名參加實驗的大學生中徵求意見,問他們是否願意揹著一塊大牌子在校園裡面走動。結果,48名大學生同意背牌子在校內走動,並且認為大部分學生都會樂意背,而拒絕背牌子的學生則是普遍的認為,只有少數的學生願意背。可見,這些學生將自己的態度會不自覺的投射到其他學生身上。

表現形式:

1. 情感投射

一般人們對自己喜歡的人越看越覺得優點很多;以此相反,對自己不喜歡的人來說,則越看越討厭,越來越覺得他又很多的缺點。這種認為自己喜歡的人或者是事情是美好的,自己討厭的人或者事情是醜惡的,厭惡的。人們往往會有一種主觀的傾向。這種傾向,失去了人際溝通中認知的客觀性,從而導致主觀臆斷並陷入偏見的泥潭。這種現象在愛情生活中表現的尤為明顯,比如人們常說的“情人眼裡出西施”。

2. 相同投射

與陌生人交往時,由於彼此不瞭解,相同投射效應很容易發生,通常在不知不覺中從自我出發做出判斷。自己感覺熱,以為客人也悶熱,於是不問客人意願直接放大冷氣空調;有的老師講課的時候對某些知識點不加以說明,以為這是十分簡單的東西。於是就造成了“會得會,不會的還是不會”。

這種現象在於忽視自己與對方的差別,在一意識中沒有把自我和對象區別開來,而是混為一談。

3. 願望投射

即把自己的主觀願望加強給對方的投射現象。比如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學生,希望並相信老師對於他的作業一定會給予好評,結果他就把老師一般性的評語理解成讚賞的評價。

啟示:由於評價人往往把自己的某種品質、性格、愛好投射到甚至可以說是強加到被評價人的身上,從而使行為打了折扣。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應該秉承客觀公正的原則。

願我們每個人都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