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裡有個自私又脾氣暴躁的父親,要如何一起生活?

易欣瑤


多年諮詢師的經驗告訴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劃分清楚責任和界限!

初看起來有點無情,可是真的有用。

①知道你的責任是什麼——父母的情緒是他們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而不是你的問題

  • 有的答案裡說要學會體諒、理解爸爸的辛苦,我想說,拋出問題的人何嘗沒有體諒他們?!作為子女,很多人多少都會理解父母的辛苦,而問題中的爸爸,顯然給家人造成了情緒壓力,已經不只是簡單理解就可以解決的了。
  • 說到這裡,不得不說,如果父母不能恰當處理自己的情緒,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我見過太多的孩子在父母無來由地發火後,會自責,會覺得是自己的不對,有的會抑鬱,也有的學著父母的樣子,變得脾氣暴躁!
  • 所以,對於爸爸的“暴躁”,子女需要知道的是,這是爸爸自身的情緒處理出了問題,不是你的錯,也不是你可以輕易改變的。

而子女的責任,只是在看透了爸爸的情緒問題之後,盡力做到自己能做的而已。

具體做什麼呢?這就要說到人與人之間的“界限”。

②不過度干涉——找到和爸爸之間的界限

  •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找我諮詢說,父母控制慾很強,會過多幹預自己的生活,讓自己不知如何是好。
  • 還有很多年輕媽媽說,長輩不能理解自己帶娃的方式,會指手畫腳,把他們那一輩的教育觀念強加到自己身上,倍感困擾。

其實,不管是青春期的孩子,還是年輕媽媽,都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就是“人際邊界被打破”。

我們人與人互動、交流的過程中,一直有一條邊界,這個邊界告訴我們,每個人不能試圖控制別人、打壓別人,不能過度干涉別人的事情。

父母過度控制孩子,是“越界”。

同樣,孩子強求父母改變,也是“越界”!

這種情況在家庭中比比皆是。

我們會想要去改變父母,因為我們覺得那樣才是對她好。我們會試圖控制子女,因為不想讓他“走彎路”。

可是,這些突破了界限的嘗試,鮮少成功!

不信你讀,問題裡是不是帶著濃濃的“無奈”?

所以,不要試圖去改變別人,尤其是你身邊最親近的人

我們能做的,真的不多。

最後,一旦放棄改變他,抱著尊重和尊敬面對他,你可能會更加心平氣和,可以靜下來和他聊天,可以發現他內心的苦悶。而他,也許會有些改變呢!

誰知道呢?!


安禾心理


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減少父母親的精神壓力和資金壓力,多點幫助和關心父親,生活好了,身體棒了,有人關心他了,自然會逐漸改變自私和不好的脾氣。這樣一家人才能一起愉快幸福快樂的過生活。


海棟樑


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隨他自便。

在事關緊要的大事上,必須正顏厲色以對。

這樣在張弛之間的遊刃有餘,才會更好地化解了無數無端的爭吵和不應發生的暴跳如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