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白水出聖人 看凡塵印象之造紙鼻祖

自古白水出聖人 看凡塵印象之造紙鼻祖

蔡倫

在當今我們走過的歷程中,可否有與一樣東西經常打交道,它伴隨我們從丫丫學語開始,就經常陪伴你而從未離開。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使用它的頻率也在不斷增長,對它的看法也在發生著變化,那這就是紙。可就是這薄薄的一張紙,任你在上面描繪,有的人描畫著祖國的山山水水,有的人描畫著自己美好的未來,也有的人卻使自己的這張白紙遭受玷汙。有的人倍加珍惜,有的人卻隨手一扔。但是,即就是我們經常激揚在鍵盤上,經常在說著無紙化辦公,但紙始終沒有走出我們的視野。

坐在電腦前,擊打著鍵盤,眼看著手機,手在手機上不停的劃拉著的我們,可知道紙是誰發明的?是誰為我們提供了記載文明的載體。

自古白水出聖人 看凡塵印象之造紙鼻祖

造紙流程圖

那就是東漢蔡倫,出生年月不詳,字敬仲。蔡倫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千百年來備受人們的尊崇。被奉為造紙鼻祖、 “紙神” 。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曾展示了蔡倫發明的造紙術。

傳說在一年的秋天,住在陝西白水縣淮溝河的張紙去給父親過壽,蔡倫也去了。祝壽完畢,蔡倫獨自一人在村外的一個水池旁邊,看見一群小娃娃們從池裡掏出稠稠的漿質,攤放在破席片上晾曬,問過後得知那是棉花皮。蔡倫由起初聽到這名字感覺怪怪的,到後來他自己把棉織物撂進自己挖好的池子裡,然後用水浸泡好幾個月終使棉織物變成了漿糊狀,他也像前邊那些娃娃們那樣晾曬,終於得到好幾沓薄棉花皮片子。他為了紀念在張紙家鄉的這一發現,蔡倫把這些棉花皮片片起名為紙,並把每一片叫做一張。從此,世上才有了張紙這一名稱。但是,開始製出來的紙,又硬又粗糙,不柔軟也不光滑,這便成了蔡倫心中的一塊疙瘩。於是他向皇上三上表章,請求皇上批准他辭官造紙。蔡倫辭職後,立即來到白水淮溝河,晝夜忙於造紙,造出的紙果然越來越好了。蔡倫名字也越來越響亮了。買紙的人也絡繹不絕。到後來蔡倫享盡天年,就歿在了淮溝河村裡。如今他造紙的池子還仍在白水的淮溝河。

自古白水出聖人 看凡塵印象之造紙鼻祖

蔡倫造紙的堅強意志,持之以恆造紙不成誓不罷休的決心,廣泛採納、改進民間技術的思想,正是後人們應該吸取、傳承、弘揚的精神。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見證著今人樹立文化自信的信心和決心。儘管無紙化辦公勢在必行,勢不可擋,但紙張的改進發明,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續寫著新的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