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發展緩慢的原因找到了,可農民們一臉無解,解決它們需借外力

年年歲歲花相似,簡單再生產下的“溫飽農業”。

當前的農業,可以簡單歸納為“溫飽農業”。道理很簡單,一方面是耕作方式比較落後,一家一戶的耕作方式,與農業現代化的要求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農業的產出效益低,一年的耕作主要是維持家庭基本生活保障,種田核心功能就是為了解決溫飽。


農村發展緩慢的原因找到了,可農民們一臉無解,解決它們需借外力

總體上看,在三次產業中,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其發展程度遠遠滯後於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而農村的經濟基礎就是農業,農業發展滯後,必然導致農村發展緩慢。那麼,影響農村發展的主要原因是什麼?經過一定的調研,可以概括為“三缺”,即缺思路、缺資本、缺魄力。

缺思路。從瞭解的情況看,現在的農戶開展農業生產,基本上還在沿襲若干年前的耕種方式,除了部分使用耕種機械之外,其思路還停留在刀耕火種的小農時代。他們對於現代農業缺乏起碼的認知,說到現代農業生產方式、新型農業組織方式,都是一臉的無奈。日常的農業生產活動,除了普通的種植,不知道還能幹什麼。加之,一家一戶耕種的土地極為有限,於是,繼續耕種的農戶,就年年如此,種一點傳統的糧食作物,保障全家人一年的口糧,有點剩餘,便指望著國家收購;而不願意繼續耕種的,圖個省事,就把土地流轉給別人,一年獲得一點流轉費或者是口糧。

農村發展緩慢的原因找到了,可農民們一臉無解,解決它們需借外力

缺資本。有點農戶想發展設施農業、新型農業,可是苦於沒有資金,也就作罷,於是,就這樣年復一年重複著簡單再生產。年年歲歲花相似,多年過去,種田人已經不是那個種田人,但是,房子也好,農機具也好越發破舊。雪球越滾越小,到最後徘徊在溫飽線上,靠種田根本富不起來,而一旦遇到家庭大事,容易陷入貧困的境地。

缺魄力。做事謹小慎微,不敢有所改變。有一個做脫水蔬菜的農戶,本來這是個好項目,可是一瞭解,這個項目還在他爺爺時代就這麼做了,當時很賺錢,還能出口。可是在經歷了他父親那一代後,這個業務門檻越來越低,國際上對於產品的標準又越來越高,生意基本上已經走下坡路了。可是到了他這一代還是這麼做,沒有任何改變,業務漸漸萎縮了。問他為什麼不及時調整改變,他回答的很簡單,不敢改變,也不知道怎麼改變,生怕一旦改變不成功,可能連現在的這點業務都沒法做了。小農意識表現的淋漓盡致。

農村發展緩慢的原因找到了,可農民們一臉無解,解決它們需借外力

破局。以“鯰魚效應”來破題“小康農業”

吸引社會資本、人才和技術,發展龍頭+基地、公司+農戶,突破農業之變,讓“溫飽農業”走向“小康農業”。

當下,資本對於農業發展來說,不僅僅是血液,更是蓄水池。無論是發展規模農業,還是發展新型高效農業,都需要解決資本之困。當資本問題解決之後,相關的要素配置就變得比較簡單。因此,吸引社會資本進入農業,是一個根本舉措。而吸引社會資本發展三農,國家最近出臺了有關政策指引,在此不再贅述,這裡主要就如何吸引資本做一個路徑分析。

發展社會資本發展農業,前提是要有利可圖,這是資本的本性決定的,因此,這個社會資本就相當於農業這個蓄水池的“鯰魚”,必須發揮好“鯰魚效應”,才可能激活農業原有的要素資源。而這個資源的配置形式,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發展企業+基地的方式,一種是公司+農戶的方式,這有做到這兩種,才能最大程度激活農戶的資源,帶動農戶一起發展。

農村發展緩慢的原因找到了,可農民們一臉無解,解決它們需借外力

企業+基地。就是引進國內外知名的農業企業,發展面向國內外的種養殖業產品,企業負責市場、初級加工等業務,農戶的土地流轉或入股到企業,由企業統一規劃發展特色產品種植基地,把農民發展成為股東和種植工人,這樣不僅收穫股東收益或土地流轉租金,還能有工資性收入。這樣不僅帶來當地農業生產質的飛躍,還給農戶帶來雙重收益。

公司+農戶。不改變農戶的土地屬性,公司發佈年度種植計劃與收購價格標準,由農戶種植,多種、質優的,收入多,帶有競爭性質,促使農戶動腦筋想辦法,多種、種好公司需要的產品,進而獲得更好的收益。

雖然社會資本進入農業之後,有多種配置方式和發展路徑,但是,要真正帶動農戶發展,帶領農戶奔小康的,這兩種組織形式應作為優先選擇的方案,這個可以在引入資本期間,就作為一個基本條件。並在政策上予以鼓勵。

農村發展緩慢的原因找到了,可農民們一臉無解,解決它們需借外力

嬗變。弱勢農業變身經濟發展新引擎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國家穩定的基礎,農業穩,則民心安,國家穩。農業的功能還在於,繁榮農村經濟,為國家經濟結構調整,提供迴旋空間。

農業的這兩大功能,在年初的疫情期間,以及後疫情時代會更加凸顯。特別是當下全球疫情沒有出現明顯好轉、國際市場除了疫情防控用品之外,其餘的市場都有待重新開啟。加上美國等西方國家對我遏制之心不死,在後疫情時代,國際經貿關係將變得更加複雜多變。總體上看,西方經濟大國製造業迴流是個趨勢。屆時我國經濟在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的情況下,將會更加轉向內需方向。在擴內需、實現消費升級,推動經濟結構調整中,農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弱勢農業將迎來極好的發展機會,並能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農村發展緩慢的原因找到了,可農民們一臉無解,解決它們需借外力

擴大內需的潛力在日常消費。從直接消費品來說,圍繞著吃得好、吃得放心這個需求主題,將會推動農業自身的結構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同時,圍繞著農副產品深加工這條主線,發展更多的方便食品、速食品、高營養食品等,將會帶動食品加工業的發展。種養殖業和食品加工業的全面發力,無疑使得原本處於弱勢的農業,迸發出新的潛能,成為擴大內需中的新興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