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冠疫苗競速白熱化:五類技術齊發 機構重金投入

全球新冠疫苗競速白熱化:五類技術齊發 機構重金投入

全球新冠疫苗研發競賽愈演愈烈,各路金主蜂擁而至,五大製備疫苗技術齊上陣。

  4月27日,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以下簡稱CEPI)宣佈,與四川三葉草生物製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葉草)全資子公司(Clover Biopharmaceuticals AUS Pty Ltd,以下簡稱三葉草澳洲公司)簽署合作協議,CEPI向三葉草澳洲公司提供350萬美元的初始資金,這是其全球第九個共同開發新冠病毒疫苗的合作,也成為第一個投入的中國疫苗製備企業。該筆資金也使CEPI對新冠疫苗研發的總投資達到3960萬美元。

  此前,CEPI已向CureVac、Inovio、Moderna、Novavax、香港大學、牛津大學、昆士蘭大學和巴斯德研究所牽頭的一個聯盟等機構提供初步資金資助和支持,以推進新冠候選疫苗的開發。

  而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是在惠康信託基金會和比爾與美琳達·蓋茨基金會的支持下成立的一個旨在通過加速疫苗研發防控流行病的新聯盟。


  五類疫苗齊發

  1月10日中國第一時間向世界公佈了新冠疫苗基因序列,疫苗研發全球競速從這一時間點開始。

  目前疫苗按照不同技術分類分為五大類。

  一類為減毒疫苗,優勢是接種一針即可,但研發難度大,且病毒具備返祖可能,有免疫缺陷的人不可接種。目前廈門大學和香港大學正在製備的疫苗屬於減毒流感疫苗載體。

  再者是滅活疫苗,優勢是生產技術成熟,容易量產。缺陷是生產研發要求高,通常需要多次接種,也有抗體依賴增強作用。目前中國生物、中國疾控中心以及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正在製備的是此類疫苗。

  第三類是重組蛋白疫苗,優勢是生產技術成熟,生產成本較低,容易量產,不足在於通常需要佐劑,佐劑可能制約研發,且一般需要多次接種。海外也有多家機構、公司在進行此類研究。

  第四類是病毒載體疫苗,接種一針即可,生產成本低,容易量產,缺點是疫苗效果不確定,需要經過大量試驗積累數據。目前康希諾、強生、GeoVax以及牛津大學都是通過腺病毒載體制備疫苗。

  最後一種則是目前尚未有研發成功記錄的核酸疫苗(即DNA疫苗、mRNA疫苗),優勢是研發生產週期短,能快速供應,缺點也是沒有相關疫苗成功上市經驗,且DNA疫苗需要特殊接種工具,mRNA疫苗需要超低溫保存運輸。目前正在通過此方法制備疫苗的有Inovio、Moderna以及CureVac和英國帝國理工學院。

  中國政府已經支持了五個路線的新冠病毒疫苗研發計劃,目前都在有序推進中。其中,陳薇院士團隊研發的腺病毒疫苗、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研發和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兩款滅活疫苗均已進入二期臨床階段。

  有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病毒一旦變異則目前研製的疫苗可能會沒有效果,為了瞭解病毒基因的進化和變異全球都會第一時間共享基因序列。截至4月20日,全球共享的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10956條,發現基因組變異4323個。

  此外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中國的疫情已經得到控制,國內病人臨床三期人數(通常需要數千到上萬人受試者)是否充足成為問題,需要全人類攜手合作。

  而完成重重困難的臨床試驗之後,疫苗正式問世還需要經歷各國不盡相同的註冊審批,世界衛生組織WHO為全球疫苗註冊設定了統一的標準,如果企業通過這一標準即可全球上市。除此之外,疫苗產能也將持續成為下一階段關注的重點。比爾·蓋茨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談道,各國應該提前準備疫苗生產設施,在疫苗成功研製後就可以立刻投入生產,避免浪費時間。


  全球重金制“苗”

  截至4月28日晚七點,新冠疫情全球範圍內累計確診逼近300萬,各個機構紛紛重金投入相關研發工作。

  製藥巨頭強生公司的首席科學家保羅·斯托菲爾斯在本月初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在如此短暫的時間裡,我們從未擁有過如此多的資源。”

  除美國之外,歐洲各國也在積極尋找疫苗的路上“狂奔”。

  當地時間4月23日,英國牛津大學研發的新冠疫苗開始進行人體試驗。此前英國衛生大臣馬特·漢考克在新聞例會上表示,英國政府將為此項目提供2000萬英鎊的資助,並同時向正在研究另一疫苗的帝國理工學院提供2250萬英鎊。

  而在前一日,4月22日,德國聯邦疫苗研究所也對外宣佈,德國已批准首個新冠病毒疫苗的人體試驗。據悉,這款叫做BNT162的疫苗是由德國生物科技公司BioNTech和製藥巨頭輝瑞公司共同研發,將有200名年齡在18到55歲的健康者接受注射。

  強生公司在三月底就已宣佈將投入10億美元用以加速疫苗研究並提高產量,其中4.56億美元來自於美國政府生物醫學高級研究與開發管理局(BARDA)。截至4月22日,美國政府生物醫學高級研究與開發管理局(BARDA)已投入4.83億美元用於擴大醫療公司的疫苗生產線。

  在全球尋找疫苗重金投入的帶領之下,A股市場的疫苗相關概念股也迎來一輪熱炒。

  自2020年1月1日起至4月28日,Wind生物疫苗指數上漲35.60%,跑贏醫藥生物指數及滬深300指數,後者同期增長率為17.23%及-6.04%,受疫情影響,生物疫苗板塊在業績預期下持續走強。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通過統計Wind生物疫苗指數的成分股(38只),自2020年1月1日(或上市第一日收盤價)至4月28日,股價上漲34只,平均增長率達30%,其中未名醫藥增長率為176%;達安基因增長率為96.70%;智飛生物增長率為69.33%。

  截至4月28日,38只生物疫苗指數成分股發佈一季報的共25家,其營業收入及營業利潤呈現較大的差異性。股價表現優異的智飛生物一季度業績小幅增長,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6.35億元,同比增長14.8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16億元,同比增長2.85%;而較早公佈業績的血製品龍頭華蘭生物則實現營業收入6.78億元,同比下降2.6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47億元,同比下滑4.71%。

  但有業內人士提出,目前疫苗相關股票存在一定情況下透支未來2-3年業績的情況。興業證券醫藥首席分析師徐佳熹也指出,如果靜態地看(疫苗行業)估值,目前的確偏高。但後續需要注意的是,傳統來說每一次疫情過後接種率都會提高;此外,是否真的有企業能夠研發成功新冠疫苗都會直接影響相關企業的估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