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三):戰國七雄

戰國七雄,就是我們大家平常都很熟知的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據史書記載,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的諸侯國約有一百四十多個,而經過數百年的春秋兼併爭霸戰爭後,在戰國時期這七個實力強大的諸侯國脫穎而出,而實際上,在戰國初期,還有一些諸如魯、宋、衛、中山等小國的存在,但當經過時間的洗禮之後,弱小的國家都被兼併取代。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冊封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將晉國瓜分,形成了戰國七雄互相爭霸、群雄逐鹿的時代局面。

在戰國初期,最先強盛起來的是魏國。魏國在魏文侯執政期間,起用李悝為相,開始變法。在政治上,廢除世卿世祿制度與貴族特權,獎勵對國家有功之人;在軍事上,挑選國內精兵強將,建立“魏武卒”;在經濟上,大力推行“盡地力”與“善平糴”政策,鼓勵農民耕作,增加農業產量。這些關於國家各個方面的政策,使得魏國在戰國初期迅速強盛起來,繼而讓魏國擁有了消滅中山、東攻齊國、西征秦國的有利局面。魏文侯死後,魏武侯及其子魏惠侯相繼而立,他們沒有明確的政治與戰略目標,一味的窮兵黷武,公元前342年,名將孫臏通過減灶計,將魏國名將龐涓引入埋伏圈,殲滅魏國軍隊十萬人,並俘虜魏國主將太子申。魏國經此一戰,元氣大傷,失去了霸主地位,從而一蹶不振。

春秋戰國(三):戰國七雄


李悝在魏國變法的巨大成功,對當時各國的影響非常大,各諸侯國紛紛訪求賢才,力求變法圖強,後來的商鞅變法、吳起變法等,都使得各自國家實力迅速增強。在齊國,齊威王任用鄒忌為相,變法強國,在齊國國力增長之後,公元前314年,短暫佔領燕國;公元前296年,攻秦,迫使秦國求和;公元前287年,滅亡宋國。然而,齊國在公元前284年,被以燕國名將樂毅為主領導的多國聯軍進攻,連下七十餘城,幾近亡國,在相持五年之後,名將田單用“火牛陣”擊敗聯軍,使齊國得以復國。但此時的齊國也已經元氣大傷,無力東征西伐了。

春秋戰國(三):戰國七雄


戰國時期的軍事強國趙國,則在國君趙武靈王的推動下,自上而下展開了一次變法運動—胡服騎射,趙國初期,國力不強,除受到中原大國的欺負外,北方的少數民族也經常騷擾趙國邊境,尤以匈奴為甚。趙武靈王在看到匈奴騎兵來去自如,身穿宅袖短襖,行動非常方便,因而大受啟發,開始在趙國推行變法運動。公元前302年,趙武靈王下令進行胡服騎射改革,但在改革初期遭受到了巨大的反對,不僅有來自民間的不滿,就連一些元老宗室都進行牴觸,認為趙國怎能拋棄先進的中原文化,而去學習落後的胡人思想文化呢。面對這些阻力,趙武靈王爭取到了重臣肥義和宗室元老公子成的支持,使得改革順利推行,趙國的軍事實力迅速提高,史載“闢地千里”,趙國隨著國土面積的增大,國力也得以增強。

春秋戰國(三):戰國七雄


楚國在楚悼王時期,任用衛國人吳起為楚令尹,進行針對楚國經濟、政治、軍事上的一系列改革變法。“明法審令”,推行法制,吳起在總結了李悝變法的經驗之後,深刻認識到法制的重要性,因而採取一系列措施來確立法治的權威性,並對各級官府的政令嚴格審查,隨時監督,確保新法的時時推進;收奪爵祿,廢除世卿世祿制度,封爵過三代的就收回爵祿,取消遠支宗室的特殊待遇;整頓吏治,禁止楚國私人拖請的風俗,糾正官場風氣,使各級官吏能一心一意的效忠國家與政權;裁減官吏,提高各級政府機關的行政效率,將省下來的俸祿用於軍隊建設,禁止丁民遊手好閒, 不務耕作,兵農並重,亦兵亦農。經過這些措施,楚國國力也得以增強,繼而北伐趙國,收復陳、蔡故地,南平百越,使得諸侯各國皆畏服楚國,楚人“兵震天下,威服諸侯”。

春秋戰國(三):戰國七雄


然而,各國相繼的變法中,唯有秦國的商鞅變法最為徹底。先後兩次的變法,壯大了秦國的實力,提高了秦國的威望,為日後秦國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也對中國和歷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