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 童年得到的爱 是长大后的光!

今天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又称“国际无巴掌日”。

它最早是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于1998年发起的活动。

该活动一经推出便得到世界各国响应,并被扩展为“国际无巴掌日”。截至目前,全世界已有上百个国家参与。口号是:请来试试看,至少在今天不要打小孩,或者你将会发现,今天过后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小孩了。

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 童年得到的爱 是长大后的光!

原来,节日设定的初衷是为了反对体罚的教育方式,让儿童在平和,愉悦的环境下健康成长。很长时间,家长打孩子会被认为“正常”,毕竟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古训作为理论指导,

然而,一项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大学的研究发现令人乍舌,从来没有挨过打或极少挨打的孩子,在智力测验中的表现,要比常挨打的孩子好。

在5岁至9岁年龄组中,常挨打者的平均成绩比不挨打的孩子低2.8分。另有研究结果显示,长期生活在体罚环境中,儿童的情商会受到负面影响,还会遭受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学习焦虑、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和自责倾向是小学生中检出率最高的五大心理问题。

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 童年得到的爱 是长大后的光!

实验:母亲冷若冰霜对婴儿造成巨大影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波士顿分校的爱德华·罗尼克博士于1975年做了一项婴儿情感发展研究——“Still Face Experiment”。从实验中可以看到,当母亲面无表情以及与孩子失去连接时会发生什么。


实验开始时,母亲面带微笑,积极地与婴儿打招呼,并且及时回应婴儿的需求,婴儿很开心,母子之间的互动通畅且愉快。然后,母亲秒变僵尸脸,对婴儿发出的任何信号均置之不理。婴儿发现哪里不对劲,尝试用各种办法引起母亲的注意,不断努力与母亲保持连接,母亲依然冷若冰霜。婴儿开始烦躁不安、沮丧,情绪处于随时失控的边缘。最后,婴儿在巨大的压力和绝望中崩溃大哭。


实验还发现,在母亲对婴儿毫无反应时,婴儿的心跳加速,体内压力激素增加。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婴儿大脑关键部位的细胞可能会死亡。


在总共2分钟左右的实验中,母亲对婴儿的情感忽视,就让婴儿感受到如此巨大的痛苦。试想一下,如果孩子长期处于这种状况下,最后会怎么样。

种种迹象都在表明,孩子的成长之路会经历各式各样的问题,单纯的“棍棒”教育也许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将孩子推得更“远”。

可对于孩子爸妈来说,熊孩子太气人,有时候实在忍不了...那作为父母,究竟如何对待孩子?

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 童年得到的爱 是长大后的光!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写道: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我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把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对此,编者想说——每次想发脾气就告诉自己:孩子一无所有的来到我们身边,除了爱他我们别无所求。教育孩子我们慢慢来,就如牵着蜗牛散步,一步一步,用爱心呵护孩子成长。爱是用来享受, 而不是被打骂。陪孩子成长,也是父母的自我修炼!

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 童年得到的爱 是长大后的光!

接纳孩子情绪的胸怀, 同理孩子感受的能力, 控制自我情绪的意识, 教育立场和态度坚定, 保持“温和而坚定”境界, 才是为人父母最好的模样。

严以律己,甜以待人,童年得到的爱是长大后的光!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子, 但编者希望:每一天都是不打小孩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