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如何基於業務邏輯搭建社群運營體系?

當你養成一個好的思維習慣之後,你做任何事情的思路會很清晰。做運營也是一樣,當你梳理出一個產品的業務邏輯之後,就可以基於業務邏輯搭建一款產品的運營體系。

社群的運營體系的搭建也是建立在社群的定位和基本的業務邏輯的基礎上進行的。今天這篇文章超哥將會以天馬幫社群和運營研究社這兩個社群為例來分析以如何基於業務邏輯來搭建社群的運營體系。

天馬幫依託易觀國際16年為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經驗的積累,並匯聚了進千名內部專業導師和外部實戰專家持續每週一、三、五為企業家們提供高質量的線上語音直播課程,是一個有上千名傳統企業老闆組織的“互聯網+”學習型社群。那麼對於這樣的一個社群是怎麼運營的呢?

在討論天馬幫的社群運營體系之前,我們先看下天馬幫的業務邏輯是什麼?天馬幫的發起者是易觀,社群的用戶面向的是傳統中小企業的老闆,以易觀為主輸出學習內容,幫親作為學習內容的受益者,在這個業務邏輯中有幾個關鍵點:

  • 1、發起者和社群成員的角色界定
  • 2、社群運營的目標的確立
  • 3、社群用戶的淺層次需求和核心需求的把握
  • 4、社群的發起者易觀需要提供什麼樣的內容才能滿足社群用戶的需求?
  • 5、社群用戶UGC,對於社群用戶的UGC發起者的作用
  • 6、社群用戶和社群發起者易觀如何產生雙向互動和反饋?
  • 7、企業家的核心需求我們該如何去實現和滿足?

在此思考的基礎上我們對天馬幫社區內的業務邏輯梳理如下:

【案例分析】如何基於業務邏輯搭建社群運營體系?


為了維繫這個業務邏輯,我們必須要考慮以下幾個關鍵的業務模塊和業務內容來維持業務的正常運轉,超哥在之前的一篇題為《社群無用?那是因為你不懂社群!》(詳細內容可關注超哥的微信公眾號“e起閱讀”,回覆“社群”即可閱讀此文章)的文章提到社群運營包含的三要素:內容(信息)、交互和關係鏈。因此,圍繞天馬幫的業務邏輯我們也將從這三個要素來進行梳理,我們根據天馬幫社群的基本的業務邏輯可以把天馬幫的運營體系氛圍兩大部分:

【案例分析】如何基於業務邏輯搭建社群運營體系?

第一,是維持基本業務邏輯運轉的基礎性工作,這部分工作即使做好,這個社群不一定出彩,但是不做那麼你這個社群就一定無法成功;

第二,是在維持基本業務邏輯運轉的基礎性工作的基礎上所做的一些創新性提升的工作,這部分工作是社群運營能否出彩的關鍵性工作。

在基礎性工作方面,天馬幫會以微信語音形式在每週一、三、五晚上進行大咖直播課的分享,到目前為止已經累計進行了200多期的課程。除了直播課程之外每天也會提供一些相關的資訊內容,比如說每天早上九點準時發送的天馬晨報、天馬讀數、課程回顧以及課程回顧等內容,以上這些都是圍繞天馬幫的定位和基本業務邏輯開展的基礎性工作。

在創新提升性工作方面,天馬幫組織了線上的專家答疑,行業交流會,以及線下的大型名企遊學活動和互聯網盛會。到目前為止天馬幫先後組織了去天貓的,蘇寧、、酒仙網、京東、美團、360、百度、獐子島等的一些名企的遊學活動。天馬幫的創新提升性工作還包含了在社群關係鏈的構建,其實就是社群生態,這個是社群最高級的一個階段,在這一塊天馬幫創造了幫親與智囊的對接、幫親與投資機構、幫親與各種服務商對接的機會。而且在天馬幫也達成了一些上下游合作,甚至出現了一些企業的跨界合作。

對於企業家社群,其核心就是人、財、資源。對於天馬幫的幫親來說淺層次的需求是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的學習,更深層次的需求是為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那麼他們的真正需要所在就是對接人,對接錢和對接資源。

從天馬幫的業務邏輯梳理和運營體系的搭建,我們可以總結基於社群的業務邏輯來搭建運營體系的方法論,具體如下圖:

【案例分析】如何基於業務邏輯搭建社群運營體系?

我們在對社群的業務邏輯進行梳理之後,需要根據梳理的業務邏輯確立運營的目標,針對這個業務目標我們再做進一步的拆解,然後根據拆解的目標來確定具體的運營工作,也就是運營體系的搭建,具體的運營工作可以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個部分就是基礎運營工作的確定,第二個部分就是運營創新工作的確定。基礎運營工作主要是保證業務順暢運轉,它屬於常規性運營工作,非常規的工作則是在基礎工作的基礎之上的創新提升性工作。基礎性工作是為了保證社群業務邏輯的正常運轉,這一塊工作你完全做到了不一定能夠運營好一個社群,如果不做就是這個社群一定會死的那種狀態,而你如果要想讓這個社群出彩的話,就必須有一些非常規的創新性的運營工作。

在我們對社群的基礎性運營工作和創新性運營工作都確立之後就需要對其落地執行,而判斷一項工作能否落地執行的關鍵就在於能否將其落實到人、財、物三個方面,也就是說我們要明確這件事由誰來做,有什麼樣的預算,需要什麼樣的資源支持?

我們以天馬幫運營為例,在上文的第一張圖中我們梳理了天馬幫社群的業務邏輯,緊接著需要基於這個業務邏輯來確定運營目標,天馬幫的運營目標就是有三個:滿意度,活躍度,和續費率。而要保證這三個目標能達成關鍵在於持續給幫親提供核心價值,首先是持續提供有價值的學習內容;其次是否能夠滿足老闆的核心需求,即人、財、物這三項資源的對接。那麼在滿足幫親學習需求這方面,我們需要提供有價值的內容,天馬幫在這一塊它分成了三大塊:第一個就是線上的直播課程,第二個就是線下的總裁班和遊學,第三個就是一些碎片化的學習內容,而每一塊內容我們都會具體的落實到具體的團隊,具體的人,然後具體的資源支持;第二大塊就是滿足幫親的人、財、物資源對接需求,那麼我們就需要給幫親創造資源對接的條件,在這一塊我們做了如針對智囊的對接,投資機構的對接,還有促成成生態鏈的上下游,同行業甚至跨界的一些合作以及各種服務商資源的對接。

對於老闆來說,其實表象需求是學習,核心需求是結交人脈,交換資源。對於企業家社群的運營,學習是不是剛需?我認為學習這一塊是有需求但不是核心需求,學習這一塊應該是基礎需求,他是建立社群成員跟組織者信任關係的一個過程,核心需求還是在於企業人、財、資源需求的滿足,這也是企業的核心需求。所以對於企業家社群運營的關鍵就是在於能否真正滿足他們的核心需求。

【案例分析】如何基於業務邏輯搭建社群運營體系?

滿足企業家學習的需求,就是老闆自我能力的提升,如果這一項滿足的話,他只能算做及格分;如果滿足了企業家的核心需求,為企業發展提速,對接了人、財、物資源,那麼這個就是一個加分項。

當然對於企業家社群來說,學習和資源對接,這兩個都缺一不可。以黑馬會為例,黑馬會的定位就是一個創業者幫助創業者,創業者學習創業者,創業者成就創業者的創始人合作體,所以說,黑馬會的用戶基本上都是創業者群體。他的主要工作是做資金和資源的對接,這是會員的核心需求, 那麼學習是否需要對黑馬會是否有必要?雖然說黑馬會是以創業和投資為主,但在這個社群中肯定會交流與創業有關的一些內容,那麼定期做一些創業陷阱的規避,或者說如何打動投資者,或者說商業模式優化,這些課程一定是必不可少的。

我們剛分享了天馬幫,現在說說運營研究社,都是屬於學習型社群,但是用戶群體有很大區別,但是也還有一定的相通之處的。剛才也說過,做社群運營首先我們要梳理出社群的業務邏輯,基於業務邏輯做一個運營目標的確定,然後基於運營目標,對目標的拆解,然後基於拆解的目標做出基礎性運營工作和創新性運營工作的界定,最終再落實到人、財、物上。

如何運營好運營研究社呢?首先我們按照社群運營的方法論,先梳理出運營研究社的基本業務邏輯,具體如下圖:

【案例分析】如何基於業務邏輯搭建社群運營體系?

研究社是由賢哥為代表的一幫小夥伴發起的,用戶主要是運營從業者和運營愛好者。基本的業務邏輯就是發起團隊為研究社成員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和運營幹貨分享的平臺,然後研究社成員呢也能為社群產生一些UGC的內容,研究社的發起團隊會對內容進行審核和篩選和組織。研究社也可以跟產品菜鳥匯公眾號產生互動,通過這個社群加強與公眾號粉絲的互動交流。整個思路跟天馬幫社群的運營思路是一樣的,首先是基本業務邏輯的梳理,其次運營目標的確立,再次運營目標的拆解,再分為兩大工作模塊,基礎運營工作的確定 和運營創新工作的確定,基礎工作的確定主要是一些常規項的固定性工作,運營創新主要是一些非常規的加分項的一些動作。

在上圖中我們梳理出了運營研究社的基本業務邏輯,接著我們需要確定運營研究社的運營目標,研究社作為一個運營的學習型社群,因此目標主要還是以活躍度為主,那麼要想研究社活躍的關鍵在於能否持續滿足社員的學習需求,為社員持續提供有價值的學習內容。其核心還是學習,基於這一個業務目標和業務邏輯,我們可以梳理出研究社的運營體系:

【案例分析】如何基於業務邏輯搭建社群運營體系?

研究社的運營工作可以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為了保證運營研究社順暢運行,需要運營端做的基礎工作可能包括:

1.對每週二討論主題和每週四分享內容的規劃安排

2.尋找運營相關話題,並組織在固定時間進行討論

3.溝通尋找可分享的社員進行內容分享,不同社員的分享排期

4.對話題的篩選確定以及討論過程中主持、引導

5.對社員分享的前期安排準備,過程管控,和分享後的素材沉澱及傳播

6.鼓勵和引導社員進行運營問題的交流討論

……

第二部分是保證研究社能夠出彩的非常規性的創新工作,具體如下:

1.社群運營形式和體系的改進(如社群和社區的結合)

2.對整個內容體系的優化改進(系統化、專題化)

3.線下交流分享機制的確立和自組織的形成

4.運營分社的成立及自運行

5.其他創新性的學習交流機制。

因此,對運營研究社的運營建議如下:

首先,核心價值的持續提供,這是運營研究社能夠延續的前提。運營研究社做過幾次分享,其實我個人覺得還是不錯的,比如運營週報的形式的討論,這個是非常落地的,對很多人,尤其做運營的借鑑意義還是蠻大的。還有一次是針對咱們運營研究社的一個成員運營的旅遊產品為例進行的運營策略的討論,就是基於某款產品的頭腦風暴,這也是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形式。另外,還可以做一些針對運營所需要用到的工具表格的一些討論和分享,因為對於任何人來說,工具、模板和表格是最具參考和借鑑意義的,很多都是可以直接拿來用的。

其次,保持核心價值的輸出的關鍵在於,如何通過分享對社員有所啟發,這是研究社的意義所在。其實我們在運營研究社的過程中是會出現很多問題的,對這些問題的徵集,然後集中一個時間進行頭腦風暴和集體討論的話,會更有價值。或者針對某個成員運營的產品展開頭腦風暴,然後提供一些運營的策略和建議,或者說就某個產品需要做的活動來做一個主題討論。

第三,加強線下活動,研究社不需要承擔線下活動組織者的角色,只需要為成員線下活動創造條件即可。而且這些線下活動更多的是要要研究社分社來進行組織,比如發揮研究社北京分社、上海分社和深圳分社的作用。

第四,明確研究社總群和研究社分群的角色定位。研究社總群的定位是以學習分享交流為主,那麼分群更多承擔的是社員粘性的建立、活躍度的促進以及線下活動組織的方便性考慮。對研究社分群來說應該更加生活化,比如社員的生活八卦交流,更多的是交朋友,建立友好關係或者說成人之間的強粘性為主。

第五,研究社分享內容的主題化、系列化。可以分為兩大系列主題:

1、話題討論系列:如,系列一:熱點追蹤、經典產品討論,如對在行、值乎等現象級產品的運營討論;系列二:運營方法體系和思路的討論;系列三:研究社成員所運營的產品的頭腦風暴等。

2、乾貨分享系列:如,工具使用專題、運營思路專題、案例剖析專題、運營求職和職業發展規劃專題等。

除此之外,還可以發揮研究社的其他價值,這一塊成員自發進行,研究社只需要提供條件即可,相關內容可以包括合作和資源對接,求職建議和崗位內推等。

所以無論是哪種類型的社群,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梳理出社群的業務邏輯,只有基於社群的業務邏輯的基礎上我們才能夠快速的搭建出社群的運營體系。

想要了解更多社交電商的知識,歡迎關注本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