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抗癌日——每天1萬人確診,平均每分鐘就有7人確診

每年的2月4日是世界抗癌日。

據《美國醫學會雜誌》子刊JAMA Oncology發佈的最新

全球癌症負擔報告來看,十年間,幾乎所有國家的癌症新發病例數都在增加。

2017年,全球發病數位列前十的癌症依次是:非黑素瘤皮膚癌,氣管、支氣管和肺部癌症,乳腺癌,結直腸癌,前列腺癌,胃癌,肝癌,宮頸癌,非霍奇金淋巴瘤和膀胱癌。

在我國,癌症也成為了國人壽命的三大“殺手”之一。由於數據統計的滯後性,截止2017年8月30日,我國腫瘤登記中心共收集到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提交的2014年腫瘤登記資料,覆蓋人口超過2.8億,佔全國人口21.07%。資料還顯示,平均每分鐘就會有7人被確診為癌症,而全國每天約有1萬人確診癌症!

在死亡率排名前十位的癌症中,肺癌穩居第一。除此之外,還有胃癌、肝癌、食管癌、腸癌、乳腺癌、胰腺癌等癌症,和JAMA Oncology發佈的最新全球癌症負擔報告統計結果相差不大。

而癌症的高發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空氣環境汙染。

每年,室外空氣汙染導致超過50萬人因肺癌死亡。柴油機尾氣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歸類為肺致癌物,它會加重室外空氣汙染,還是一種職業性肺致癌物。

2、肥胖/超重。

體重過重會增加13種癌症的發病率,但目前全球的超重患病率還是持續上升。大量含糖飲料喝久坐行為都會增加體重過重的風險,加上缺乏運動讓肥胖正在成為世界流行病。

3、吸菸;

僅2017年,吸菸就導致了全球230萬例癌症死亡,佔所有癌症死亡的24%。全世界仍然有11億菸民。

6、人口老齡化;

4、不健康飲食;

5、身體活動不足;

在2007年-2017年期間,有123個國家的癌症平均年齡標化發病率有所增加,中國是發病率增幅最大的國家之一,年均增長超過2%,但總的死亡率相對前期來說有所下降,降幅在0-0.9%。

癌症並不是突然產生的,大多數惡性腫瘤都有10-15年的潛伏期。如果體檢或者篩查的時候發現結節,那說明癌細胞已經在你的體內存活了很長一段時間了。

目前,很多人對於癌症的態度依然是談及色變。但其實,癌症有1/3可預防,1/3可治癒,還有1/3可以緩解。關鍵是要注意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進行有針對性的檢查,個性化的篩查。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爆發,也讓很多人體會到了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在大多數因為新型肺炎病毒死亡的病例中,他們大多數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身患某種慢性疾病,或者體內存在惡性腫瘤。

所以說,那些平時看起來對生活影響不大的慢性疾病,可能會在關鍵的時刻威脅我們的生命安全。

疫情還沒有過去,我們還要加強自身防護。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