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口碑下滑,似乎印證著王凱一個人很難扛起一部戲的事實

文/天行

對於影視劇的期待,多數來自於主演和背後的出品方

對於當下的影視圈,如果推出一部新的作品,大家的期待都是從主演團隊以及背後的出品方開始的。

畢竟影視劇的好壞,還是要等開播了之後看過劇情才能有所定義。

但是有時候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主演團隊和出品方在之前積攢起來的口碑,一定程度上是能掩蓋新劇的不足的。


《清平樂》口碑下滑,似乎印證著王凱一個人很難扛起一部戲的事實

演員積攢的口碑和出品方的“好人緣”,時刻都在掩飾新劇的不足

就拿當前熱播的《清平樂》來說,正是因為以王凱為主的主演團隊以及背後被奉為業界良心的正午陽光,哪怕播出之後吐槽聲一片,但也被定義為"好劇"。

當收視率已經明顯下滑之後,網上依舊充斥著"這部劇要慢慢品,投入其中才能看得懂"的挽尊的聲音。

搞得好像不在這部劇上多浪費些時間就不配做個文化人,不配了解大宋的歷史一樣。

《清平樂》口碑下滑,似乎印證著王凱一個人很難扛起一部戲的事實


確實,王凱算得上是圈內實力和顏值並存的男星之一,正午陽光也算得上是行業內標杆式的存在。

江湖上流傳的那句"正午出品,必屬精品"的口號並非空穴來風。

可是《清平樂》開播之後的劇情,敘事太慢就算了,連故事邏輯都不怎麼嚴謹。

披著宋代故事的"外衣",卻時時刻刻在上演著"清宮鬥"。


《清平樂》口碑下滑,似乎印證著王凱一個人很難扛起一部戲的事實

《清平樂》口碑下滑,江疏影有一定的責任

其實在月初的時候,就有網友在豆瓣上發帖舉證了《清平樂》必定撲街的20個理由。

從這些理由裡,算是看出了這位網友方方面面的對這部劇的不自信。

雖然開播之後的畫風跟這20個理由並不全部相符,但是其中一點倒是寫得很不錯,那就是男主王凱扛不了劇,而女主江疏影,很多劇都是撲街的。

自從這部劇開播以來,對於江疏影的唱衰就沒有停止過。

很多人都覺得身為女主的她,拉低了大家對這部劇的好感,看著看著就想棄劇。


《清平樂》口碑下滑,似乎印證著王凱一個人很難扛起一部戲的事實


《清平樂》口碑下滑,似乎印證著王凱一個人很難扛起一部戲的事實


《清平樂》口碑下滑,似乎印證著王凱一個人很難扛起一部戲的事實

男主王凱,確實缺乏了一點“個人魅力”

如果江疏影缺乏觀眾緣只是口碑撲街的開始,那麼身為男主的王凱,一個人帶不動收視率就是"原罪"。

很多網友期待這部劇的理由都是因為王凱,但是最終卻發現根本就沒有用力追劇的慾望。

縱觀王凱的幾部爆款劇,不管是《偽裝者》還是《琅琊榜》,都是大男主群戲。

整體上的收視率雖然有王凱的一份功勞,但絕對不是主要因素。

當他一人獨挑大樑的時候,其實效果並不好。

不管是《假如蝸牛有愛情》或者《放棄我抓緊我》,在收視率上都不甚理想。

而《大江大河》雖然口碑很不錯,可也是贏在故事本身。


《清平樂》口碑下滑,似乎印證著王凱一個人很難扛起一部戲的事實


所以我們可以肯定的講,這部劇口碑開始下滑,女主缺少觀眾緣只是一部分原因。

也不是正午陽光的金字招牌失靈了。

歸根結底還是王凱缺乏"吸引力"。

他現在在影視圈的位置,看起來是有點尷尬的。

他算不上是絕對的流量派,不管是粉絲數量還是粉絲的營業積極性,跟流量派比起來都有一定的差距。

可是他又算不上是絕對的實力派,他身上缺少那麼點獨挑大樑的氣質和成功的先例。

兩頭都不靠,單憑自己優質的人設來拉動收視率,顯然還是比較吃力的。

畢竟路人觀眾們,看的還是劇情內核。


《清平樂》口碑下滑,似乎印證著王凱一個人很難扛起一部戲的事實

作為男主,王凱缺乏一些掌控全劇的氣場

看看隔壁的《我是餘歡水》,男女主在人氣上跟《清平樂》是有明顯差距的。

為什麼人家在口碑上就那麼成功?

同樣是出自正午陽光,人家就是勝在故事本身。

可能現在講《清平樂》不是個好故事,有點為時過早。

但是身為女主的江疏影,讓人對這部劇喜歡不起來是實情。

而身為男主的王凱,對於整部劇的加持,確實也少了點存在感。

隨著劇情的延伸,可能那些王凱的粉絲們會覺得這部劇越來越好看。

但是那些不喜歡他的人,只會認為這部劇越來越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