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間丨工地上的“陀螺人”張兵

此間丨工地上的“陀螺人”張兵

編者按:今年無疑是特殊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的節奏,也給整個城市按下了“暫停鍵”。但隨著疫情的防控,街道熱鬧起來了,快遞繁忙起來了,出租車跑起來了,工地的機器又響起來了……城市復甦起來了。

城市復甦的背後,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抗疫期間默默奉獻,舍小家為大家,在本職崗位上付出著常人難以理解的艱辛;如今,他們又快速投入到復工復產的一線,繼續奮鬥著。他們,是這個城市最普通的勞動者;他們,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在這個五一勞動節,讓我們一起向他們致敬!

此間丨工地上的“陀螺人”張兵

建築工地上的“陀螺人”——張兵

文/圖:李卓然

每天的工作不是在項目上,就是在去往項目的路上,平均步數15000步起,手機一直處於充電狀態……這是陝西建工機械施工集團第九工程公司張兵在疫情期間的日常。張兵笑稱,“那會忙得像高速旋轉的陀螺。”

4月23日,記者在採訪張兵時,他正在西安市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周邊配套工程項目施工現場。他和同事對項目計劃進行優化論證,指導施工人員對開挖的土方鋪設防塵網。隨後,他還要立馬趕回安康旬陽縣上馬至小河段公路改建工程項目現場。

馬不停蹄向前奔

2009年大學畢業後,張兵順利進入陝建機施集團,從最基層的施工人員做起,一步步成長到現在可以獨當一面的項目經理。

在延安改造街道 、在西安修建公共衛生中心 、在安康改建道路……11年間,張兵的足跡遍佈全省,忙碌成了張兵的工作常態。他經常是為了趕工期,加班加點,顧不上吃飯和睡覺,“回家、陪伴家人,已經成了一種奢望”。

疫情期間,張兵幾乎是幾個項目連軸轉,這邊項目剛結束,又馬不停蹄地奔赴下一個項目。

此間丨工地上的“陀螺人”張兵

在西安市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周邊配套工程項目施工現場,張兵指導施工人員對開挖的土方鋪設防塵網。

1月31日,張兵抵達西安市公共衛生中心項目現場,負責項目道路建設。

2月10日,結束西安市公共衛生中心項目建設的他來不及休息,又迅速投入到周邊配套工程項目建設。

3月22日,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旅客分流中心開工建設,張兵連著幹了4天4夜後,又接到公司通知,前往安康市旬陽縣,負責當地公路改建項目。

此間丨工地上的“陀螺人”張兵

張兵和同事根據規劃圖紙,對項目計劃進行優化論證。

保證完成任務

為進一步提升城市應急處置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2月1日,西安市公共衛生中心在西安高陵區開工建設。

最高峰時,現場有十幾個工程公司幾十支施工隊伍7000餘人同時作業。首期建設的應急隔離病房將提供500張床位,預計10日內交付使用。

10天時間,要配合建成如此規模的綜合性服務性醫院,這是張兵從未承擔過的重任。“這是我有史以來,做過工程進度最趕、壓力最大的項目。”

1月31日晚上8點,張兵剛從醫院接回了產後的妻子。一年到頭不著家的他,這回正打算趁著春節假期,好好在家陪陪自己的老婆孩子,沒成想前腳剛進門,後腳電話就響了。

“單位讓報名參加,我當時的第一反應是,媳婦肯定又會羅嗦,不願讓我去冒險。”

但令他意外的是,家人對此非常支持。張兵的妻子寬慰他,“你放心去,家裡有爸媽,有我。這是件大事,你要給人家做好。”

看了一眼愛人和出生7天的女兒,張兵紅著眼圈,撂下電話就往工地趕。

1月31日晚上10點,張兵冒雨趕到了位於高陵的西安市公共衛生中心。2月1日凌晨,施工機械全部到場,基建全部就位,張兵和同事們開始投入“戰鬥”,他暗暗發誓,要保證按時完成任務。

此間丨工地上的“陀螺人”張兵

張兵向同事瞭解項目進展和施工困難。

每天走40000多步

10天內怎麼啃下“硬骨頭”?

當晚他和同事們到達時,現場沒水沒電,漆黑一片。加上氣溫較低,還下著小雨,他頓時對現場的施工條件犯了難。“原本在計劃裡的場平條件沒有達到,那就自己創造條件。”

沒有電,就利用車輛照明進行施工,拿著手電筒進行測量。肚子餓,就吃著麵包喝著礦泉水,對付一下。 晚上氣溫低,大家冷得直哆嗦,就不停幹活取暖。

就這樣,張兵和同事硬是在荒郊野地裡一點點搶出工作面,最終提前12小時完成基坑作業。

工期越是往後,張兵就越焦慮。從2月6日到2月9日,張兵連著三天三夜沒閤眼。用他自己的話說,那時候都忘了累的感覺。“在最後的衝刺階段,我們就擔心完成不了。”

一般來說,建設工程都是最後才修路。但是西安公共衛生中心與別的項目不一樣,由於整個工期短,施工現場場地狹小,又同時有多家工程公司的施工隊伍穿插作業,就如同“螺螄殼裡做道場”。

為避免施工時各類機械“打架”,保證如期完成項目施工,張兵和同事們只能利用施工間隙,爭分奪秒來做這個事兒,“搶出一米修一米”。

此間丨工地上的“陀螺人”張兵

肚子餓,就吃著麵包喝著礦泉水,對付一下。

10天來,張兵忙得沒吃過一口熱乎飯,也顧不上給家人打電話。實在困得不行,就在現場眯個十幾分鍾。對他來說,即便是十分鐘時間都非常寶貴。

“有一天感覺腿疼,後來把褲腿捲起來看,發現小腿腫了一圈。”張兵笑著說,最後衝刺那幾天,自己的微信步數每天都是第一名,“天天40000多步”

張兵的忙碌,徒弟郝月哲都看在眼裡。跟張兵一樣,得知要建設西安市公共衛生中心的消息後,郝月哲不顧張兵的勸阻,一個人冒雪驅車18個小時的車直奔工地現場。

“師傅擔心我的安全,不願讓我來。但我覺得這個時候,我應該像師傅一樣,衝鋒在前。” 郝月哲說。

從設計施工到交付使用,西安市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僅用10天完成項目建設,15天順利移交……2月17日凌晨4點,黑夜即將破曉,張兵迫不及待給媳婦發了條微信:“媳婦,天一亮項目就移交了,我馬上回家。”

回想起自己參與修建西安市公共衛生中心的經歷,張兵覺得這是一件可以對後輩說起來很自豪的事,“到時候可以帶這孩子來這看看,告訴他們,爸爸在非常關鍵時候也支援了一下。”

此間丨工地上的“陀螺人”張兵

張在修建西安市公共衛生中心時,用標尺測量施工項目尺寸。

“五一”依然堅守

這些天來,城市陷入低谷,又恢復生機。城外的高架橋上,車來車往、川流不息。城中心的寫字樓裡,一間間方格正逐個點亮。

今年“五一”,張兵仍然堅守在安康的項目工地上。

“節日期間來往的車輛就多,考慮到人員安全和工程質量,可能比平時更緊張。”

每天從早上七點到晚上七點,張兵總是第一個到達施工現場,最後一個離開工地。他會隨身帶著尺子、筆和筆記本,隨時記錄下工地的施工情況和現場遇到的問題。

在張兵看來,修路就跟做人一樣,一定要有一份責任心。因為他知道忽視了一個小問題,最後就可能會引起重大的質量問題。

眼下,張兵已經開始計劃著安康項目完了之後,又接著去另一個項目。

“再去新的項目之前,我想先回去看看媳婦,抱抱我的兩個孩子……”

此間丨工地上的“陀螺人”張兵

今年“五一”,張兵仍然堅守在安康的項目工地上。

記者手記

上下同欲者勝。作為工作在一線的城市建設者,張兵他們用眾志成城、風雨無阻的磅礴力量抗擊疫情,用辛勤的汗水和默默的付出詮釋著對職業的忠誠。

他們是平凡的,又是堅韌的。他們用汗水換得高樓平地起,正是有了他們,才有了城市建設的發展。讓我們向這些“最可愛”的人致敬!

來源:西部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此間丨工地上的“陀螺人”張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