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該如何選擇?

天佑媽咪


現在很多父母認為孩子的早期教育,選擇合適的早教機構,就是對孩子的最好教育。

其實不然,孩子在0-3這個年齡段,父母的陪伴才是最關鍵。在早教機構時間有限,拓展也有限,可能學到的東西都太官方,也不可能涉及到那麼全面。

在家裡就不一樣了,接觸到事物和人都是不同的,會更全面些,所以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都說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就是父母,孩子是父母一面的鏡子,他模仿你,復刻你的行為和習慣,你怎樣做事 ,他就怎樣。

我家小寶今年兩歲不到,也正是早期教育最好時期。我和他爸爸平時不僅教她簡單的話語,比如:爸爸、媽媽、哥哥、吃飯、謝謝等。也經常帶她出去接觸更多的人和新鮮事物,讓開闊眼界,同時鍛鍊她的膽量。

還有更多的是讓孩子體驗生活,教她簡單的自理能力,比如吃飯時,給她單獨盛碗飯,讓她自己跟我們大人一樣,學我們怎麼吃飯,怎麼拿碗筷。

我個人覺得,家庭教育是最基本的早期教育,也是人生頭3年最重要的。所以寶媽寶爸,千萬別忽視了自己的言行舉止,從自身做起,從零開始,言傳身教,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天佑媽咪


這個問題需要家長做科學的分析

首先,父母需要清楚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的心理發展與需求是什麼;

其次,對於當個年齡段及孩子的整個人生而言,什麼是最重要、影響最大的;

第三,明確給孩子培養哪些能力,比如其中最重要的基本生存能力智慧——情商能力;最後家長可以上網學習“親子情商培訓師”課程。


本人喜歡分享一些未知的世界和可愛的童話,成語漢字故事,益智有趣音頻


音樂與童話


孩童時期,孩子與父母的相處時間是最久的。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很大,那麼父母該如何選擇對孩子的早期教育呢?



更多的關愛和陪伴

陪伴是最基本的教育。如果連最基本的陪伴都沒有,那又談何教育。現在很多農村年輕父母迫於生活壓力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老家,交給爺爺奶奶扶養。其實這對孩子成長教育是很不利的。0-12歲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缺乏父母的關愛和陪伴,再加上爺爺奶奶的教育不到位,孩子在生活中沒有安全感,會形成自卑、內向、冷漠、極端的不良性格。社會上有些不良少年也是源於這樣的家庭。



父母以身作則,培養孩子良好品行

父母在生活中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父母違法亂紀、品行不端,那麼教育出的孩子估計也不會太好。父母說一萬句,不如自己行動起來,做給孩子看。邋遢懶惰父母教育不出乾淨勤快的孩子,不思進取的父母教育不出積極上進的孩子,高高在上的父母教育不出與人友善的孩子。父母要給孩子樹立榜樣,培養孩子良好品行。



多引導、肯定、尊重,不打罵。

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在如今的教育中,“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想法已經過時,相反打孩子屬於家暴,家暴是違法行為。打罵孩子只會給孩子造成傷害,對孩子成長沒有好處。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要多引導、鼓勵,尊重孩子想法,採取和善而堅定的正面教育。

採取正面管教,制定規則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跟孩子制定規則,告訴孩子要遵守規則,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犯了錯要接受相應的懲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