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本該是五子良將首位,為何卻受辱而死?背後原因讓人意想不到

我們都知道魏國手下有一名武將叫做于禁,他非常的忠誠,勇猛,而且因為忠誠聞名於世。他對曹操一直很忠心,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名將,他的身上具有所有大將的優點,我覺得他就是忠義勇敢的典範。這樣的人我認為就算是死亡也應該是轟轟烈烈的死亡,但是最讓人意想不到的結局是他最後是受辱而死的。有人說他最後有這樣的結局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他的一生中有兩回背叛過曹操,我覺得這個說很可笑,因為他最後背叛曹操根本是迫於無奈。

于禁本該是五子良將首位,為何卻受辱而死?背後原因讓人意想不到

年輕時侯的他,絕對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將相之才,他不僅能夠上戰場帶兵打仗,勇猛殺敵,而且做事非常的有氣度,而且他在投靠了曹操之後就一直很忠心,根本沒有二心,怎麼可能會在最後背叛自己的君主呢。在他第二次失節的時候,那時的他已經接近晚年,他已經跟隨曹操幾十年了,這些年裡他有沒有想到要背叛,為什麼會在最後選擇背叛,受盡大家的侮辱和嘲諷,含冤而死呢,我相信他如果有機會的話,是肯定願意為曹操奉獻生命的。

于禁本該是五子良將首位,為何卻受辱而死?背後原因讓人意想不到

接下來我就給大家講講他最後選擇了投降的那場戰爭,最開始的時候他與關羽對決,于禁的能力我想大家都知道,作為曹操手下數一數二的武將,他絕對是一個武力和兵法都很厲害的人。而且他的能力很強,沒想到就是這樣他也沒能夠打的過關羽,被關羽用水計給擒獲了。

于禁本該是五子良將首位,為何卻受辱而死?背後原因讓人意想不到

其實這個時候的于禁也並沒有想過要投降,他心裡主要的想法就是為了保全手下的兵力,讓他們有機會出現在日後反擊蜀國的軍隊中,所以才想要假裝投降,然後讓關羽不傷害自己手下的士兵。其實歷史上這樣的計謀有很多,而且成功的不計其數,但是毀就毀在了龐德手裡。一向不擅長計謀的龐德,在這個時候選擇了放棄自己的生命也不投降關羽,這就讓主動向關羽投降的于禁有些不仁義,也因此毀了于禁的名聲。

于禁本該是五子良將首位,為何卻受辱而死?背後原因讓人意想不到

其實于禁在做俘虜的那段時間也非常的煎熬,以至於一直意氣風發的他變得不再那麼自信。更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他在幾個月後好不容易回到了魏國之後,卻落得一個貪生怕死的名聲。而這時的魏國政權也交到了曹丕的手裡,他這個人生性殘暴,冷血無情。我們可以試想一下這樣的人肯定是不會放過於禁的。

于禁本該是五子良將首位,為何卻受辱而死?背後原因讓人意想不到

他在回到魏國之後已經是白髮蒼蒼,而且好像一下老了很多的樣子,但是就這樣曹丕仍然不相信他是假意投降,在曹丕的心裡並沒有想要原諒他的打算,他一方面安慰于禁,讓他不要在意發生過的事情。另一個方面他卻在曹操的墳墓前刻畫出于禁主動投降,龐德忠心赴死的場景,然後讓愧疚的于禁去守護曹操的墳墓。

于禁本該是五子良將首位,為何卻受辱而死?背後原因讓人意想不到

于禁一生都以忠心聞名,曹丕在曹操的墓碑上刻畫了他投降的畫面,這讓他非常的愧疚,最後因為受到這樣的侮辱去世了。其實我覺得曹丕真的不是一個大丈夫,就衝他對於禁這件事的做法就可以看出他是一個非常陰險的人。他從於禁回來後就沒有責備過他,還一直安慰他,讓世人覺得他是一個仁義寬厚的人,但是背地裡卻用最陰險的方式去傷害於禁,攻擊他心裡最痛的地方,最後把他逼死了。相比之下就可以看出曹操這個人的成功,世人對他的非議很多,但是他一直都是用自己最真實的一面示人,他雖然被人稱為陰險狡詐之人,但是之前是個真小人,但是曹丕的確是一個偽君子,他既想要保持自己仁德的形象,又真的做不到仁義。

于禁本該是五子良將首位,為何卻受辱而死?背後原因讓人意想不到

曹操能夠能夠成為一個成功的政治家,軍事家,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做事風格,更多的時候是因為他是一個非常善待人才的人,他可以為了不失去人才,善待那些曾經跟他有深仇大恨的人,而且就像什麼也沒有發生過一樣。而且魏國一些很出名的武將大多數都是降將,都是在戰敗之後選擇跟隨他的人,世人都說曹操多疑,對身邊的人都很防備。那麼為什麼降將最多的君主就是曹操呢,因為他知道在國家大事面前放棄自己的想法,誰說降將不能用,用好了照樣能夠統一天下,這才是一個君主才有的風範。劉備一直號稱是仁德之師,他的手下也有很多為他賣命的人,但是我們仔細去研究的話,他從來沒有重用過曾經向他投降的人,我們都知道馬超的能力有多強,能夠與關羽抗衡。但是卻沒有得到劉備的重用,表面上給了馬超一個好的職位但是主要的目的就是怕他造反,給他一個像樣的職位安撫他的心情,最後把馬超的兵權架空送到一個沒有任何威脅的地方,慢慢淡化他的權利。跟劉備比起來,曹操真是是很光明磊落了,所以說曹操才是最後的勝利者,統一天下。

于禁本該是五子良將首位,為何卻受辱而死?背後原因讓人意想不到

我相信于禁也是看到了曹操這個優點,從心底認為只要忠心的對待曹操,他也會認識到自己的能力,認可他重用他,這也就是于禁忠心跟隨曹操一生的原因吧。卻沒有想到自己用忠心換取的名聲因為曹丕的不信任,還有最後世人的侮辱丟了性命。我想如果於禁要是知道他假意投降保全大局的想法,被世人和少主所誤會才導致了最後的結果,他可能當時也會選擇和龐德一樣,寧可失去性命也不會向關羽投降,至少能夠保持自己一生忠臣的名聲,而不是人到晚年,回到國家還要受盡侮辱,最後更是在愧疚和侮辱中死去。所以說有的時候言語真的能夠打敗一個人,所以我們在生活中真的不要惡意去詆譭一個人,早知道言論是有殺死人的力量的,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一定不要去汙衊別人,管好自己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