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不摆古,后人失了谱

前人不摆古,后人失了谱

想起从前父亲坐方桌前,两道小菜,一壶老酒。他总会多喝一两二两的,然后有点醉呼呼的状态下,命令我们坐在板凳上,还得认真的坐好,听他说。开场白就是:前人不摆古,后人失了谱。我们就乖乖的坐着啊,还不能吐舌头的,被看到的话,马上会训。父亲那叫一个威风凛凛的啊,他讲传说,讲人间吃喝拉撒,讲做人的礼信仁义德。

其中就讲了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故事。长大后经过考证,知道了故事不真实,想着人啊,又不是火,怎么可能把能站稳一个人的厚冰融化掉。但故事表达子女对父母的孝是值得学习的。

就是我现在做饭,炖焖蒸菜之类都用冰糖,或者醪糟之类,少用白糖。这也是父亲当年说的。

很多道理,我们长大后面可能都会知道,但是如果有老一辈提前告诉我们,我们会少走很多弯路。

前人不摆古,后人失了谱

父亲总说吃要有吃相,要有规矩。长辈坐上面,吃饭不吧唧嘴 ,如果先吃完下桌之前要对还在吃的同桌人说一声:你们慢慢吃。

父亲还说堂前教子堂后教妻。原话:当众教子,背后教妻。这句话出自,陆世龙《家庭问题》。“堂前”代表的是公开、严肃;“背后”,代表的是隐私、尊重。教育我们要好好的处理家庭关系。

前日友人夸我,想着你挺了得,天天起早,天天睡晚,每天变着花样做饭菜,给娃吃。了得的是坚持,一天两天好说,坚持难得。是的。我每天早起晚睡。当年我的母亲也是这样为我。母亲说,做一件事情坚持坚持就成了习惯。当成为习惯了,就是一种行为养成时,就常态化融入了生活。

就说友人他自己,坚持认真写文,以文字度化了很多人。不沾花边字,不追热捧场,这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不为周遭所动,深爱着文字的人。他敬畏着文字,他这个人也值得十二分的敬重。

前人不摆古,后人失了谱

一个人内心的坚守与坚定。 是骨子里面的修为德念。

友人他讲他的祖母太祖母母亲父亲,他的弟妹。 耕读人家,和善友爱,勤恳持家。

一个家庭的家风。 一定是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的。年深月久,所有的底蕴,从儿时种下。

原生家庭很重要,确实是的。平和简单的心,难得。把日子过得简单、精致,安然轻放每一寸光阴。这是生活的最高境界。

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长大后的样子,或多或少是童年许多个瞬间堆积而成的。

我见过有些家庭一本书都找不到。如果没有孩子的作业本,家里就只有擦嘴与入厕的纸巾。上下几代人,麻将牌牌。这样的家庭,谈什么好的以身作则。

又见过一个家庭里面的爷爷打牌,父亲打牌,母亲一哭二闹三上吊一个纯粹的泼妇。对公婆不孝,无爱自私自我。如何前传后教。

一个良好家风的家庭,不一定是书香门第世家,但明事理懂人事,也就知书达礼。

前人不摆古,后人失了谱

一代一代的传承,需要前人的说教与身教。

老话说得好,前人不摆古,后人失了谱。不管年代怎么发展科技怎么先进,都是承接了一代一代先人的智慧而成。

动不动就说时代不一样了,老的那些话都老古董了。这是一种错误的论点。很多的古老话语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即使放在当今社会,仍然适用。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很多人都认同。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也是同样的道理。

多听听前人的古语,老人的一些话语总是有好处的,蕴含着丰富的智慧与人生经验。取其精华,融入与时俱进的时代,学以致用。更加精静进。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一代的经验传承,人类才会不断的进化发展

一个家庭中父母慈爱子女才会孝顺,兄恭弟友是建立和谐家庭的必备条件,一个个小家和谐了,就组建起我们这个和谐的国家。

前人不摆古,后人失了谱

娴小鱼:素笔一支,记下生活的滴滴点点,为光阴里每一份相逢与再见重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