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從來不容易,宰相也有住破屋

你是房奴嗎?過得還好嗎?

房奴並不是當代的特色,這是一個歷史傳承。

房奴的那些事,說出來的都是淚,說不出來的都是心酸和無奈…………

詩聖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有流傳千古的兩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上元二年(761)的春天,杜甫求親告友,在成都浣花溪邊蓋起了一座茅屋,總算有了一個棲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風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詩人長夜難眠,感慨萬千。

買房從來不容易,宰相也有住破屋

白居易第一次到京城,當時的文壇領袖顧況提醒他:長安居大不易!白居易29歲考中進士,32歲擔任低級官職,35歲結婚成家。夫人一嫁給白居易,就提議買房。白居易寫詩勸夫人:我亦貞苦士,與君新結婚。庶保貧與素,偕老同歡欣。意思是我還沒攢下錢,還是高高興興的租房吧。這租房的日子過了二十年後,白居易寫下了《卜居》:遊宦京都二十春,貧中無處可安貧。長羨蝸牛猶有舍,不如碩鼠解藏身。在長安做官二十年,連一套房子都買不起,不由得羨慕起蝸牛和老鼠了。直到50歲,在擔任重慶一把手之後,白居易終於在長安買下房子,圓了夫人的安居夢。

買房從來不容易,宰相也有住破屋

宋朝買房難是歷史之最,尤其京城人口稠密堪比日本東京,地價高昂,“尺地寸土,與金同價”。理學宗師朱熹說:“祖宗朝,百官都無居住,雖宰執亦是賃屋。自神宗置東西府,宰相方有第”。連宰相這樣級別的高官都租房住,房價一定可以比肩北上廣深。淮南轉運使張根寫到:“一第無慮數十萬緡,稍增雄麗非百萬不可。”意思是說當時在開封買套稍微好點的房子就得幾十萬貫。天禧元年,參知政事陳彭年去世,真宗去家裡祭奠,看到陳彭年租住的簡陋房子,嘆息不已。寇準兩度拜相,當高官40多年,也沒有私產私房,每次回京只得寄居在廟裡或道觀。

買房從來不容易,宰相也有住破屋

歐陽修25歲參加工作,大約30歲那年,被調到開封做京官。按照規定,京官不能攜家帶口住衙門,歐陽修一家只能在外面租房。他寫詩描述租房生活:嗟我來京師,庇身無弊廬。閒坊僦古屋,卑陋雜里閭。鄰注湧溝竇,街流溢庭除。出門愁浩渺,閉戶恐為瀦。牆壁豁四達,幸家無貯儲。42歲那年,歐陽修下決心結束租房生活,在安徽阜陽西湖之畔買下一所二手房,工作17年後終於擁有了自己的首套房。

買房從來不容易,宰相也有住破屋

宋朝的三蘇:蘇洵、蘇軾、蘇轍父子的買房故事也比較慘。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56歲的蘇洵,花費8000貫,在開封宜秋門買了一套花園式住宅。當時蘇洵擔任宋朝最低級別的文官“霸州文安縣主簿”,每月有7貫銅錢的薪水。官位很小,俸祿微薄,在開封是買不起房的。好在當時開封有個當大官的四川老鄉範鎮,蘇洵厚著臉皮向範鎮借錢,才得以付清房款。買房後第三年(1066年),蘇洵就死在了開封。人死了,這房貸誰還呢?當然是兩個兒子。

買房從來不容易,宰相也有住破屋

蘇軾26歲成為一名公務員,做了一輩子官,但長期被貶謫,小日子過得清苦,幫老爹還完房貸後,更買不起房了,連兒子婚房都是向好朋友借的。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50歲的蘇東坡心灰意冷,決心結束顛沛流離的貶謫生活,遠離官場,在常州宜興太湖之畔買房安家。賣家索要5000貫,他手裡只有幾百貫,無奈從弟弟蘇轍那裡借了3000貫,東拼西湊買了首套房,前後花了20多年時間。

蘇轍官至宰相,也不比他哥好多少,蘇轍《閉居五詠其四買宅》詩中寫道:“我老未有宅,諸子以為言”。到老了還沒有房子,只能住在幾個兒子的家中,兒子們對他都有抱怨。可能是被懟得不勝其煩,晚年蘇轍狠下心來當房奴,咬牙在開封買了一套房子,花了9400貫錢,耗盡畢生積累,“盎中粟將盡,橐中金亦殫”,還自責“我老不自量”。當時普通人一月的工資是3貫,如果想買這套房,需要奮鬥261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