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人物篇(二)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

,他属于认知派的心理学家,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出现的频率很高。

奥苏贝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从两个维度对学习做了区分: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同时指出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所谓实质性的联系,即非字面的联系,是指表达的语词虽然不同,但却是等值的。有意义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同化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

其中,原有观念和新观念之间有三种关系,即下位学习(或称类属学习)、上位学习(或称总括学习)和并列学习(或称组合学习)

(1)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包括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的主要区别在于学习之后原有观念是否发生本质属性的改变。

(2)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上位学习遵循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过程。

(3)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特有的命题,既非下位关系又非上位关系,而是一种并列的关系时产生的。如学习质量与能量、遗传与变异、需求与价格等。

先行组织者技术提出“先行组织者”概念,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在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在有意义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而稳定的动机;认知内驱力属于内部动机。

自我提高内驱力:指个体因为自己的胜任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附属内驱力:为获得长者(家长、教师等)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把工作做好的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将迁移放在学习者的整个认知结构的背景下进行研究。奥苏贝尔在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他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包括迁移,迁移是以认知结构为中介进行的。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同化说,奥苏贝尔认为,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当我们学到了更高级的概念和规律以后,高级的观念可以替代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遗忘,从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负担。

考教师的朋友,奥苏贝尔,你掌握住了吗?

教师招聘考试——人物篇(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