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的孩子是如何養成的?家長必讀

大人和孩子都會遇到挫折,

只不過善於渲染心事的成人。

會把自己的困難描述為“風風雨雨的波折”。

而不善於傳達心情的孩子;

所遇到的困難常常被成人忽略為“雞毛蒜皮的瑣事”。

其實將心比心,

成人的心已經被歲月磨出了老繭,

孩子的心是迎春萌發的蓓蕾,

怎麼禁得起秋風、夏雨和冬寒呢?

樂觀的孩子是如何養成的?家長必讀

1、影響樂觀的“關鍵事件”

在日常生活中,一件很小的事情就可能挫敗孩子的自信心,讓他情緒低落,心裡痛苦,甚至悲觀失望。負面事件都足以摧殘脆弱的童心,需要父母給予溫情的關注和理性的教育。長期體弱多病的孩子總是被疾病困擾著,許多遊戲和快樂的事情都不能充分地參與,孩子會很有挫敗感。

因此,加強營養保健、生活照顧、鍛鍊身體,是孩子抵抗挫折、建立樂觀的基本保證。

樂觀的孩子是如何養成的?家長必讀

2、培養樂觀的“關鍵年齡”

有一個心理實驗證實了這一點。實驗者告訴孩子們桌上有各種點心和玩具,想要得到喜歡的東西必須等實驗者回來,如果不能等待可以呼叫實驗者,但他只能得到他不大喜歡的東西。

結果,平均年齡為4歲半以上的孩子,大多能等待很長時間,而4歲以下的孩子很少有堅持到底的成功者,是因為首先他很難理解實驗者所做的承諾,其次他不能完備地想象出實驗者歸來對自己的意義,所以他們更可能身不由己地在困難面前“屈服”。

其他同類的實驗都證明,正常情況下,健康成長的4歲幼兒具備了面臨困難培養樂觀品質的條件。

樂觀的孩子是如何養成的?家長必讀

3、抓住樂觀的“關鍵能力”

雖然4歲是孩子發展樂觀品質的關鍵年齡,但這並不意味著到了4歲,孩子的樂觀就必然到來,這與他4歲左右是否具備一個關鍵能力有關——延遲滿足能力。延遲滿足是為了長遠利益而延緩目前需要,在困難面前剋制自己、建立自信的重要表現。

除了一些特殊狀況需要即時滿足以外,一般情況下父母都可以採用延遲滿足培養孩子的樂觀品質。

例如孩子大聲呼叫父母做某件事,在排除安全顧慮以後,父母可以遠遠地答應著,但並不馬上過來,等一會兒過來了,明明知道孩子想要什麼,還要問問什麼事兒,等孩子說清楚了再與孩子商量解決問題的辦法。

孩子的忍耐心就是這麼一分一秒在等待中增強的,而等待之後必然有結果也使孩子對克服困難有了信心和想象力。

樂觀的孩子是如何養成的?家長必讀

4、造成樂觀的“關鍵方法”

根據孩子的發展水平選擇難易適度的遊戲,注意難度不要跨度太大。例如有一種遊戲是“釣魚”,是用磁鐵相吸的原理鍛鍊孩子手眼協調的能力。

先觀察孩子能夠釣著魚的基數,然後鼓勵孩子每次多釣出一兩條魚,或者漸漸加長魚線的長度,讓孩子耐心地對付晃動搖擺的魚線,可以讓孩子對自己說:“我一定能釣好多魚。”自信和樂觀便在與“魚”的較量中建立了。

樂觀的孩子是如何養成的?家長必讀

練習乒乓球

能夠讓運動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據心理學人士運用心理測驗法對我國部分省市優秀少年兒童乒乓球運動員心理品質的研究結果表明:他們普遍表現為智力水平較高,操作能力優於普通學生,情緒穩定,自信心、自恃力、獨立性、思維敏捷性均較強,智力因素與個性因素髮展協調。

在日常生活中,這些人常常顯得機敏過人、動作靈活、協調。

帶來積極向上的心態

讓你學會如何調節情緒,讓你練就抵禦壞情緒的強大能力。

當別人一遇到不好的事就怨天怨地,亂髮脾氣的時候;

當別人一遇到困難就退縮否定糾結,方向不定的時候;

你相信的是,只要方向對了,困難是正常的,方法總比困難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